创新童话教学方式 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2021-06-15 04:58莫莎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统编教材

莫莎莎

[摘 要]童话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学样式。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想象,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确定好童话教学的着力点;同时,要从创设童话阅读情境、建构童话阅读经验、鼓励童话创新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 ;童话教学;阅读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20-02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重要的一部分,对儿童的心智启蒙、性情陶冶、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统编语文教材对学生的童话阅读特别关注,不仅以童话为主题单独设置阅读单元,而且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童话文体分散在各册教材中。这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具有重要的作用。那在童话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出童话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把握童话编排特点,确定童话教学着力点

教学童话就要了解童话,了解教材中童话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尊重规律,贴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童话阅读中有所得、有所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第一学段的语文教材编排了不少的科学童话、知识童话和拟人体童话。这样,激发了学生对童话的喜爱之情。到了第二学段后,各册教材编排了不少的经典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为学生了解童话的结构特点以及感受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等提供了条件。教学时,教师要从童话编排的特点出发,让学生进行童话想象、童话复述、童话创编等,使学生真正由故事情节逐步发展为欣赏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二)遵循儿童认知特点

统编语文教材在童话作品的编排上具有明显的梯度性,基本按照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的顺序进行安排。这三种童话是童话的基本类型。这种编排形式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了学生对童话审美能力的需求。在童话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对故事中超自然的现象有一定了解,又要让学生理解童话作品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创设童话阅读情境,引领学生趣味阅读

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童话阅读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童话的欣赏者。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以引领学生语言的发展与心灵的健康成长。

(一)借助图画创设情境

阅读童话不仅要理解故事和人物形象,而且要把故事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能唤醒学生心中纯真的世界,感受到童话的美。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一个童话单元,单元导语写道:“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在单元导读页上还画有各种各样的事物,有大白鹅、金蛋、阿拉丁神灯、疯帽子、青蛙王子、独角兽、咬了一口的苹果,还有七色花、水晶鞋、鲸鱼、月亮、皇冠、飞毯等。画面上的每一种事物都有着与其相关的童话故事。在学生阅读童话之前,教师可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画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画的神奇之处,猜一猜这些事物与哪篇童话故事有关系,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自觉进入童话故事所描述的美丽情境中。

(二)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童话的语言魅力就在于用孩子的语言,说孩子的话。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语言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读中感受到童话的美好。如,《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篇童话故事,语言自然活泼,娓娓道来,就像是在叙述人们身边真实的生活一样。故事人物的语言也极具戏剧性,如,“什么!剪脚指甲啊?那不行!”“后来呢?后来不用说……”这些语言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王葆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样子。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引领学生真正進入故事情境中,读出童话的味道来。

三、丰富童话阅读经验,鼓励学生探究阅读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以探究阅读的形式参与课堂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阅读经验,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新的阅读经验,使学生的童话阅读走向深入。

(一)关注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探究阅读

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目光阅读童话,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童话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站在理性分析或者批评文本的立场上进行阅读,而要从生命个体体验出发,能直觉地、本能地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交流与分享。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童话文本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以帮助学生在已有阅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提升童话阅读的质量。如,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时,站在学生已有阅读经验基础上提出开放性问题是:“这个宝葫芦有什么秘密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而教材在课后练习提出的“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这个问题,显然也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它不仅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行相应的推理。这个开放性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搭建理解课文内容的支架:“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都可能遇到自己做不好或者很难办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你最大的想法和愿望是什么?你曾经有过和王葆一样的想法吗?如果你有一个宝葫芦的话,你想用这个宝葫芦做什么?”这些问题支架的搭建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且很容易使学生与文本的主人公产生共鸣,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冲动。对处于童年期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曾经产生过与王葆一样的幻想,希望有一个无所不能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愿望,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梦想。这样的引领,使学生在探究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童话阅读的快乐。

(二)关注未知经验,引导学生探究阅读

在童话阅读中,不仅需要感性的、直觉的阅读,而且也需要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适当的引领。这种引领应当是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在学生已有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逐步建构新的阅读知识图式,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如,在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篇童话中,由于宝葫芦的作用与《神笔马良》中那支神笔的功能很像,教师让学生以比较阅读的方式思考这两篇童话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再如,在《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的阅读中,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你更喜欢巨人和孩子们中的哪个形象?为什么?”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文章整合在一起阅读,并思考:“这三篇童话中都有神奇的‘变。宝葫芦带来的‘变是什么?孩子们给花园的‘变带来什么?而小人鱼可以在人和鱼之间‘变,却最终选择变成泡沫,这又是为了什么?在这三种‘变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如此对学生进行童话阅读指导,使学生真正读懂童话的意蕴,提升学生的童话阅读品质。

四、展开童话阅读创新,打开描绘表达之门

在童话阅读中,当学生对童话的特点、结构、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创编童话,让学生在读—仿—创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故事新编,创新表达

童话故事的世界与学生的心里世界比较接近。在阅读童话后,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创编的乐趣。如,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后,由于每个学生心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过与文本的主人公王葆类似的想法与经历,因此教师以《xxx得到宝葫芦的故事》为题目,鼓励学生仿照文本的形式进行创编。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写出来,比一比谁的想象更奇妙。同时,由于新编的故事都是围绕宝葫芦的秘密展开的,为使学生新编的故事更为合理、想象更为奇特,教师把整本书《宝葫芦的秘密》的目录推荐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创编故事的时候自觉地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而且使学生在阅读与新编故事中多走上几个来回,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共同提高。这种集阅读与表达于一体,新鲜、有趣,深受学生的所喜爱。

(二)以读促画,以画促写

儿童文学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无画不成书。”可见,故事和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读出故事的画面感,并用自己的笔把读到的内容、想象的內容画下来。这样,能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在学生心中种下文学的种子,丰富童话阅读的魅力。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把孩子们在巨人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境画一画,而这恰好是课文插图没有描绘的内容。为此,教师这样进行引导:“巨人的花园里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怎样玩耍的呢?教材中还缺少这样一幅插图。如果让你用自己的笔把这幅画画下来,你想怎样把童话的意境画出来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并抓住故事描绘的人物或典型事物,思考插图的色彩该是如何、结构该是怎样,然后运用自己的笔去描绘,用语言去表达。这样,学生根据优美的文字去描绘图画,以读促画,以画促写,使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童话教学中,教师不要以功利性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而应带着童真、游戏的眼光让学生的童话阅读显得简单一点、优雅一点。这样,能让学生在快乐的童话阅读之旅上尽情遨游、畅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