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2021-06-15 03:13刘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综合性学习统编教材

刘露

[摘 要]学习任务群主张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注重各方面整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自推行以来,综合性学习的高认可度和低实施度反差巨大。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要注重整合学习任务,并创设真实语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同时转变评价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综合性学习;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05-0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学习任务群强调“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这一全新的学习理念实际上是对十多年课程改革经验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帮助达成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实际上,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一线教师并不陌生。“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学”“项目学习”“综合性活动”等与“学习任务群”均有共通之处。

自2016年统编教材在全国试行,继而全面推开以来,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但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高认可度和低实施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借鉴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导语文综合性实践改革,会取得怎样的成效呢?

一、整合学习任务,指向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最本质的特征是整合。冯为民老师指出:“整合学习任务资源既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也是语文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学习任务整合,应以单元为基础,在原有的人文主题基础上,以单元课文为载体,对综合性学习进行整体设计,凸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集中呈现了四首现代诗,设置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本单元编排呈嵌入式单元结构,综合性学习与课文阅读相结合。《短诗三首》后设置“活动提示”一,让学生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并摘抄现代诗;《白桦》一课设置“活动提示”二,让学生交流抄写的诗歌,试着写诗表达感受;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则设置了两个任务: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就教材组织形式而言,课文与综合性学习之间存在着交叉与重复的部分。因此,我们可将本单元学习内容整合为一个核心学习任务,并设置四个子任务(如下图)。这些任务前后关联,构成结构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轻叩诗歌大门”单元学习任务图

[轻叩诗歌大门][任务一:了解诗歌][任务四:展示诗歌][任务三:创编诗歌][任务二:赏析诗歌][ ]        二、开展有效活动,促进深度学习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后,接下来就要把这个任务细化,形成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突显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王本华老师认为:“学习任务群中所设计的学习项目,所关注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方法,所设置的学习情境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恰当的活动为载体。”换而言之,活动是完成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师将学习任务进行转化,并通过有效的活动去解决问题。如表1所示,我们将四个子任务转化为十个学习活动。这十个活动实质就是让学生完成读、写、听、说四个领域整合而成的言语实践活动:读一读课内外的现代诗,写一写不限体裁的诗歌,听一听诗歌朗诵会,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还整合其他不同方面的内容。如,口语交际要用恰当的语气,表情手势要自然;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将课内资源、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正如郑国民教授所说:“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不但要自始至终贯穿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而且要渗透语文学习的全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使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促进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展开深度学习。

三、基于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其存在的前提是言语技能训练,至少应涉及听说读写中的两种,并被一个真实的任务所驱动。情境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王本华老师说:“在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展开的实践活动中,真实情境应该是它的本质特征,或者说,真实情境是活动展开的主要依凭。”

综合性实践活动“轻叩诗歌大门”设置的学习情境如下所示:

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学生需要进行多种言语实践活动。首先,任务一中“制作自己的小诗集”的活动,激发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充满好奇,但对诗歌的基本特点把握还不甚清晰,对资料搜集也处在慢慢熟悉的阶段。因此,对开放化、趣味化、体验化的“制作自己的小诗集”活动,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这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其次,在制作小诗集过程中,诗歌均是由以往学过的教材或网上、课外书中汇总而来的,学生对现代诗的印象也仅仅是浮光掠影,并没有用心体会。任务三中“指定内容创作诗歌”与“自由创作表达感受”这两个活动,先是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沉浸到课文情境中,用诗的形式写一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接着,让学生自由创作,将学到的知识融入原有知识系统中,实现有意义的知识迁移、运用,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最后,任务四中“合作创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的活动,让学生用朗读来传递诗歌表达的情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基于真实情境的活动开展,让真实情景贯穿每一个学习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转变评价方式,助推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根据评价在教学中实施时间和发挥作用的不同,把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在“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预测;在活动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要进行评价;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最终实践效果进行评价。下面是综合性学习开展前评价意愿调查表(表2)与开展中诗歌朗诵会评价表(表3)。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评价主体进行了转变,由教师评价为主转变为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方式变得多樣化,如制定评价量表、撰写阶段小结、绘制思维导图等。当然,评价并不是终结,而是“以终为始”,助推教学反思,为下一次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综合性实践带给学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言语展开实践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对知识加以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开辟了新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冯为民.“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瓶颈的突破[J].中学语文教学,2020(1).

[3] 王本华.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J].语文建设,2019(11).

[4] 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 《语文建设》编辑部.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1).

[6] 樊彩霞,姬建锋.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综合性学习统编教材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