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取链接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2021-06-15 04:58陈晓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文言文教学文化传承

陈晓霞

[摘 要]文言文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统编教材大量增加文言文的篇目,给学生的古文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古文的文化内涵,有效撷取链接点,将课内外古文有机整合,进行 “1+X”主题学习。教师可从人物、内容、语言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感悟文言文的内涵、学习文言文的写法,这样帮助学生增加古文积累,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主题教学;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16-02

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肩负这一使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和元素。除了古诗、神话等体裁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明珠的小古文,被大量选编入语文教材中。学生阅读这些文言经典,受到文言的濡染,产生民族自豪感,自觉地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小古文颇感兴趣。在课堂上,他们能基本读懂小古文的大意,并有声有色地诵读积累。于是,我们尝试进行小古文“1+X”的主题学习,挖掘古文的文化内涵。我们从课文出发,撷取有效的链接点,在课堂上融入更多的古文篇目,进行小古文的主题学习。

一、从人物出发,品特点,走近古代先贤

统编教材中有好几篇小古文是赞扬人物智慧的,如《司马光》中司马光的机智果敢,《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的聪颖智慧,《杨氏之子》中杨氏子的善思善辩……这些美好的形象都蕴含在凝练含蓄的文字中。学完课文后,学生对文中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此时,我们趁热打铁,链接同一人物的其他故事或者同类型的其他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这样,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阅读中走近古人,感受他们的思想光辉和人格魅力。

《王戎识李》教学片段。

师:其实,《世说新语》记载了关于王戎的很多故事。在《雅量》一篇中就有这样的故事(出示)。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短文,多读几遍,再根据注释说说故事大意,并想想这里的王戎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生:这篇小文章讲的是一只老虎被关在笼子里,大家都去围观的故事。七岁的王戎也去了,老虎爬在栏杆上吼叫,声音震耳欲聋,围观者没有不惊慌逃避,摔倒伏地,只有王戎站在那里平静不动,脸上毫无惧色。

师:你们认为这里的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大胆、冷静、勇敢。

师:《世说新语》评价王戎有气度雅量、胆识过人。记录王戎的故事还有《王戎死孝》《阮籍笑王戎》《俭啬》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读一读,这样你一定会对王戎有全面的了解。

对小古文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美好品质是其中的一个重点。这样通过“1+X”的阅读实践,把人物的优秀品质注入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感受美好、向往美好,从而创造美好。上面的教学片段链接的是《世说新语》中王戎的其他故事,这样从“一篇文”走向“一个人”,让王戎智慧、勇敢、沉着、孝顺等美好的品质立体、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学了《杨氏之子》后,我们可以抓住杨氏之子“甚聪慧”的特点,链接谢道韫等一大批聪慧的孩子,从“一个人”走向“一群人”,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学生品析着人物的语言,不仅感叹语言的魅力,产生阅读的兴趣,而且在与古代优秀人物的对话中,汲取民族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不知不觉中传承了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从内容出发,悟内涵,根植民族精神

在理解小古文内容和内涵环节,教师一般会采取结合注释、看插图、做动作、角色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理解古文的大意。除了这些常规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追溯小古文源头的方式,尝试用古文的方式还原古文,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从一篇文到多篇文,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透过文字的表面,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篇文章,更了解了古文背后蕴含的文化、承载的民族精神,获得精神文化的成长 。

《精卫填海》教学片段。

师:这是记录在《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出示)。你们觉得这个神话故事中什么很有意思?

课件出示图文:“有鸟焉,其状若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生:我觉得女娃化为鸟很有意思。

师: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精卫长得很像乌鸦。

师:说精卫像乌鸦,大家是不是觉得很难看?其实,乌鸦在中国神话里可不是普通的鸟。精卫其实是一只小太阳鸟,而且还是一只不死之鸟呢。

生:我觉得精卫填平大海很有意思。

师:你们知道古人眼中的“海”是怎样的吗?

课件出示:“海,晦也,主承穢浊,其水黑如晦也。”

生:海洋在先民眼中是充满黑暗、令人恐惧的地方,是凶险、灾难的源头。

师:精卫却偏要和大海抗争,这是多么震撼人心呀!发挥想象,说说精卫是怎样填海的。给大家讲讲填海的片段。(指名讲述片段)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及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及民族的语言,二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块光彩耀目的瑰玉。精卫那不倦的身姿,锲而不舍而又于事无补的悲壮与豪情,激励了一代代“誓以木石填沧海”的民族精英。给四年级的学生教学这一课,不能过于浅显,但也不能过于深奥。因此,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巧妙嵌入同样出自《山海经》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自读自悟。这样,学生体会出海的黑暗可怕,同时他们对精卫向往光明、执着勇敢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三、从语言出发,学写法,爱上精妙表达

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可谓字字珠玑。它语言简约,却意蕴深远;语言凝练,却形象生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积累语言,感受古文语言的简约、凝练、圆融之美。到高年级,小古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内容,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写。除了仿写、展写、续写外,还可以重点关注古文独特的遣词造句和作者的表达方式。通过引领学生品读语言、品悟写法、学法仿写等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学弈》教学片段。

师:两个学生学弈时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短短一句话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态度。你知道这样的描写叫什么描写吗?

生:这是对比的描写手法。

师:《颜氏家训》中对青少年交友做了指导(出示)。你能找出其中的对比手法吗?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这一句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这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结交朋友的谨慎和重要。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用上对比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到课文,你能用上对比的写法来说说两个人学奕的结果吗?

出示句式:专心致志者               ;三心二意者

生1:专心致志者学有所成,三心二意者一无所获。

生2:专心致志者棋艺精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心二意者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悔莫及。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的教学就是带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小古文教学就是领着学生在不同时代的语言长河中走个来回。片段中,教者带领学生品析文中的对比写法,同时链接同样运用对比手法的《颜氏家训》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此写法的认知;最后,又引领学生回到文本,让他们尝试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表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表达力,使他们思维的火花喷薄而出。这样扎实的言语训练,让学生习得了方法,丰厚了他们的语言积累,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六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的关键时期,他们受到孟子、颜氏这些先贤交友处世智慧的濡染,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种价值观的引领必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便是文化的力量。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厚实的积累,加上适时的言语练习,学生会不断地汲取古文独有的语言营养,同时在文化的传承中浸润心灵,启迪智慧,形成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化瑰宝,它以独特的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统编教材文言文的编排给学生的古文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如果教师能够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有效地撷取链接点,把课内外古文巧妙整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加古文积累,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并且能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文言文教学文化传承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