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美育教学渗透方法探究

2021-06-21 12:28梁绮绮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音乐教学美育

梁绮绮

摘 要:“美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一般以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音乐作为艺术科目中一门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学科,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剖析教材中的审美内容,由浅至深地教授于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美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去感受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使学生可以具备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可以更好地追求美,并争取在未来创造美。

关键词:“美育”;音乐教学;渗透方法

一、音乐美学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课堂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实施途径。音乐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要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地渗透美育教育,也是现阶段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个性也好动,与枯燥乏味的文化课学习相比,他们更能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找到快乐,会被音乐课堂吸引。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音乐课程的开展中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课堂中所普及的乐理知识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大脑。并且音乐课堂中给学生教授的都是不同风格、不同感情色彩的歌曲,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能有效地陶冶情操。再者,在课堂中融入不同的元素,加入小道具、小乐器进行伴奏,或是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伴舞,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所互动。整个课堂让学生能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状况

(一)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于美育教学不够重视

对于农村小学来说,音乐教学未能得到学校的重视。

现阶段的农村学校十分缺乏艺术类教师,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想先把人力资源留给文化课,艺术类科目没有专职教师、没有专用室场、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教学。再者,农村小学还保留着“优先主课教学,其余的音乐、体育、美术无须花费心思”的思想。更有农村小学仍然实行包班制度,到现在仍然把守着“应试教育”,把文化成绩要达到A档,并且把这作为判断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否过关的标准,把这种想法作为判断一名教师是否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

(二)農村家庭对美育教育不了解、不支持

“德、智、体、美、劳”中,“德”居于首位。由此可见,“德育”是我们现代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存在。传播“德育”的方法有应有尽有,而音乐教学中也少不了“德育”。但是在农村家庭中,多数认为只要是文化学习以外的课程,都不需要浪费时间和心思。

其实音乐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科学家研究表明:音乐、语言是由右脑和左脑来进行分管的。我们日常念出来的所有词语都只是被一侧的大脑接收,而加入音调进行演唱的歌词是被两侧大脑所接收的。在唱歌的过程中能同时运转我们的左右脑,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的发育,能更全面地使用左右脑,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有的城市家庭的家长早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能在学生学习文化之外的空闲时间里给学生安排一定的音乐学习。比如: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加入合唱团、加入舞蹈队等等。而学生也能享受其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但是在农村家庭中,家长则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家长不懂音乐能给学生带来的不同体验;不清楚音乐是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就不能理解且支持学生们学习音乐。

(三)农村学校的教师对音乐教学不到位

有很多的农村学校还没有专职的艺术类教师,即使有了艺术类的教师,这类的教师也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很少有镇内、区内的相互教研活动和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技能的课外培训。对国内国外的一些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策略更是不了解,教学的模式仍与几十年前如出一辙。

新课标、新改革的教材越来越多,但是多数的教师还是无法适应,更别说去剖析这些新的教学内容。还存在着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的问题,对着新教材无从下手。没有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没有多方位地研究和设计教案。音乐课上还是“一本书、一张嘴”的模式,学生听得乏味,容易走神。

(四)学生自身不重视音乐课堂,不认真对待

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程度是因人而异的,还是会有部分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不感兴趣,不会认真对待。

而有的学生受传统教育思想所影响,觉得音乐是一门副科,不需要集中注意力去听课,不需要重视音乐课堂,认为音乐课就是用来放松的,自然不会遵守纪律,不会认真学习。

再者,音乐课的排课往往是在上午或者下午最后一节课,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内容,因此上课的时候往往感觉到疲劳,而这种疲劳则会使得学生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听教师所讲的内容,也会使得课堂效率变得更加低下,影响学习效果。

三、小学音乐课堂美育教学渗透方法

(一)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因材施教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可分成三个阶段:低年级(1—2年级)、中年级(3—4年级)、高年级(5—6年级)。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是十分感兴趣的,但是由于年纪较小,阅历较浅,音乐基础的能力也不足,纪律也比较松散,所以在音乐美育教学当中学生独立发挥的时间要有所控制,自学的活动也需要相应减少。适当加入集体表现的活动,加入教唱、教师领唱等训练。在课堂中就是需要在教师的领导下循序渐进。

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两年的带领学习后,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省略音乐教师的带唱步骤,让个别学生来领唱的方式教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就可以在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下,尝试独立自主完成部分学习。

在经历了四五年的音乐学习过后,高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基础能力相对较强,音乐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也相对多一些。这个时候教师只需要在细节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不需要手把手、一句句地教唱。学生在聆听鉴赏的过程中就能把握歌曲的旋律,能自行跟唱。在高年级的课堂中,教师要把多数时间交给学生来用自己的能力去表现音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促进建设团结的班集体。

(二)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增长学生见识

小学教育里我们反复强调要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能学习到该学习的知识,更能多方面地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而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优化课堂。也能更好地进行课堂的律动、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脱离音乐的课本,闭上眼睛、用耳朵去细细聆听音频,在聆听过后作出最真实的感受。用眼睛去观看与歌曲相关的视频,从视觉上去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充分地运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去上好一堂音乐课。

除去多媒体,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多型多色的舞蹈动作、不同的声线、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歌曲演唱形式,丰富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见识。

(三)渗透中国民族精神,普及美育知识

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的阶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民族精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所以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开展极为重要的有关民族精神的教育,这也是我们音乐美育教学当中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音乐教师在这其中就需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

首先,在教材上教师需要优化音乐教学内容。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也琳琅满目。适当融入一些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有所扩展,同时给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多素材。

再者,在普及这些中国民族作品时,我们要深入剖析里面蕴含的道理,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魅力,理解作品里的情绪。让学生们在感受作品的奥妙的同时能增进学生的美育知识,进一步以音乐的形式渗透美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做到真正接受音乐美育,不能光停留在空喊口号的阶段,需要每一位音乐教师行动起来,兢兢业业地跟着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改革创新,把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以上所说到的一系列渗透音乐美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和能力,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畅游于音乐海洋,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茜.美育教育走进小学的音乐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06).

[2]张铎龙.小学音乐教学渗透美育教育探究[J].北方音乐,2020(16).

[3]王菲菲.探究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黄河之声,2017(14).

[4]李红兵.浅谈小学音乐课的美育渗透教学[J].北方音乐,2020(07).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南派小学,广州510000)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音乐教学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