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24 11:46韦剑奎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髓内四肢创面

韦剑奎

广西贺州昭平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广西贺州546899

四肢创伤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是由暴力性外力、交通事故、意外坠落等原因导致,通常表现为患处疼痛、肿胀、功能性下降等,降低日常生活质量,治疗不彻底易遗留后遗症,产生严重后果,伴有一定致残风险[1]。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通过手术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复位后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预后效果存在一定差异[2]。传统固定方式有髓内钉、夹板及石膏固定,但其治疗恢复期较长,易产生并发症影响康复[3]。医学资料[4]显示,通过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方式固定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预后恢复,缩短治疗周期。故该文为探究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效果,将该院2018年12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四肢创伤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8例行四肢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按照先后顺序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39例。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分为试验组(n=39)与参照组(n=39),试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上限73岁,年龄下限30岁,平均年龄为(43.82±3.24)岁;其中跌倒伤10例,坠落伤17例,交通事故伤12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上限74岁,年龄下限31岁,平均年龄为(44.26±3.35)岁;其中跌倒伤9例,坠落伤20例,交通事故伤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符合四肢创伤骨折诊断标准;②经患者及家属确认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送至伦理委员会获批。

排除标准:①严重骨质疏松;②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异常;③原发性感染疾病。

1.2 方法

试验组实施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具体措施:经X线检查先确定骨折状况及位置。若患者骨折处出现肿胀应在术前实施药物治疗,牵引固定处理患肢,待消肿后行手术治疗。患者麻醉方式采取硬膜外麻醉。闭合损伤患者采取小切口入路,充分暴露骨折处,在C型臂机X线下进行复位并在骨纵轴垂直方向插入外固定螺钉,将骨折近、远端处进行固定。稳定型骨折患者采取单平面处理,对骨折端进行加压固定;非稳定型骨折患者采取双平面双侧处理,利用外固定器进行原位有效固定。手术结束后调节螺丝与外固定支架的加压杆实现三维固定骨折手术部位,保证患者舒适度,采取抗生素处理以防感染。

参照组实施常规方式处理,具体措施:术前需要经X线对健侧肢体长度进行测量,对髓腔大小进行可行性评估,挑选适宜的髓内钉。患者取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做切口于结节上方,逐层将骨折处皮肤及组织切开,充分暴露骨折处,通过牵引进行复位,扩髓后将髓内钉放置在髓腔内,再次复位骨折部位,在远端放置髓内钉,将髓内钉与连接器固定,在导孔方向放置2枚锁定螺钉,对骨折端进行加压固定,清洗髓腔并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判定患者疼痛程度,分数越低表示疼痛感越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骨折部位及关节功能彻底恢复,行走及挥臂自如为显效;骨折部位基本恢复,关节功能良好,行走及挥臂受一定限制,生活能自理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VAS评分对比

试验组骨折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VAS评分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fracture recovery time,wound healing time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VAS评分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fracture recovery time,wound healing time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骨折恢复时间(月)创面愈合时间(d)VAS评分(分)试验组(n=39)参照组(n=39)t值P值3.28±0.76 5.24±0.95 10.061<0.001 37.58±10.46 46.52±11.79 3.542 0.001 2.32±0.57 4.29±0.74 13.17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四肢创伤骨折发生后患肢会伴发肿胀、剧烈疼痛等表现,肢体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降低生活质量。临床通常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采取固定方式不同、疗效有一定差异[5]。传统固定方式有髓内钉、夹板及石膏固定,但康复过程中因并发症的产生影响其效果[6]。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是新型固定方式,可通过多种零件组合及拆换的形式满足患者需求,适用于绝大多数骨折患者。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能通过多向固定操作确保骨折端的稳定性,骨折断面因其应力的提高加强固定效果,对骨折恢复有利[7-8]。外固定支架以组合方式呈现提高了灵巧性,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锻炼,提高肢体活动度有助于肢体康复,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9-11]。外固定支架能通过杠杆原理调节螺丝及加压杆,发挥伸缩及加压功能,保证了患者的舒适度,另外,对随内外血流不造成影响,不会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而且操作简单,无需二次手术拆卸,经济实用[2,12-1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4.36%(P<0.05),骨折恢复时间为(3.28±0.76)个月短于参照组的 (5.24±0.95)个月 (P<0.05),创面愈合为(37.58±10.46)d短于参照组的(46.52±11.79)d(P<0.05),VAS评分为(2.32±0.57)分低于参照组的(4.29±0.74)分(P<0.05)。

王尚全[14]、国洪立等[15]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97例行四肢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和B组(常规固定),A组纳入51例,B组纳入46例,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骨折恢复时间为(3.51±0.85)个月,创面愈合时间为(39.44±10.26)d,治疗有效率为96.08%(49/51);参照组骨折恢复时间为(5.43±0.97)个月,创面愈合时间为 (49.37±11.54)d,治疗有效率为82.61%(38/46)。A组骨折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t=10.390、4.486,P<0.05;χ2=4.746,P<0.05)与该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应用于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可有效缩短愈合及骨折恢复时间,降低疼痛感,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髓内四肢创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