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高位截骨和单髁置换治疗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2021-06-24 11:46梁柱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单间骨性胫骨

梁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1医院骨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炎疾病,其特征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关节边缘骨赘生成,软骨下骨质硬化,相关研究表明[1-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性关节炎当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随着医学者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不断研究,相关学者指出,骨性关节炎可能单独存在膝关节的单个间室,其中最常见的为关节内侧单间室,而随着外科技术不断地进步,胫骨高位截骨术与单髁置换术逐渐被应用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治疗领域内,但当前对于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治疗方式的选择,依然是医学界存有争议的话题[3-4]。鉴于此,该文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该院纳入的66例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针对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胫骨高位截骨与单髁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纳入的66例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33例,研究组33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8例、15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2.03±1.1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36±2.04)年。研究组中,男女分别为17例、16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2.14±1.05)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27±2.11)年。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符合2018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关于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患者神志清醒,且无认知障碍;患者和家属均了解该研究内容和意图,并同意进行该项研究;研究内容已经通过该院相关医学伦理组织审批。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其他类型关节炎者;手术禁忌证者;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操作完成,其中对照组为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具体方式:关节镜探查关节外侧间室和髌骨关节,如关节软骨与半月板功能正常,则可行胫骨内侧开放楔截骨,于胫骨平台近端内侧入路,从关节线水平至鹅足上缘做切口,长度约为5 cm,双平面截骨线夹角110°,外侧截骨合页位于上胫腓关节近端,使截骨导针指向腓骨小头尖端,保留外侧合页宽度1 cm,截骨撑开力线满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Tomofix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操作,最后利用异体骨填充方式对截骨位置骨缝进行处理[5-6]。

研究组为患者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操作方法为:施以关节镜下探查,检查后将关节镜撤出,于髌旁内侧入路,做长度约为8 cm的纵向切口,逐层切开将关节囊直至完全显露,对髌下脂肪垫施以部分切除,进而暴露股骨内侧髁与胫骨平台内侧,对胫骨关节面形态予以检查,并对交叉韧带完整性与张力情况予以探查,仔细清除股骨与胫骨边缘骨赘;接着按照顺序对胫骨内侧平台、股骨内髁位置施以定位、截骨和试模,假体安装成功后,对伤口进行冲洗,然后对骨水泥进行调和,安置合适的单髁假体和衬垫,膝关节伸直,直至骨水泥固化,屈膝缝合关节囊并关闭切口[7-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利用手术指标与临床指标予以评估,其中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指标利用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其中膝关节功能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不安定度、闭锁感、肿胀度、跛行、楼梯攀爬、蹲姿、使用支撑物八个方面,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情况越好)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按照患者治疗后可最大程度从事的运动情况进行判定,满分为100分)进行评定。此外,利用医院自制的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3个项目,治疗效果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手术指标相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n=33)研究组(n=33)t值P值100.28±10.83 79.52±6.14 9.579<0.001 115.74±14.85 85.20±9.41 9.979<0.001 13.52±3.19 7.11±2.26 9.419<0.001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Lysholm膝关节评分 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对照组(n=33)研究组(n=33)t值P值91.23±3.32 92.03±3.20 1.997 0.323 63.11±6.24 62.66±6.04 0.298 0.767

2.3 两组治疗效果满意度对比

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不满意1例,满意10例,非常满意22例,满意度为97.0%(32/33);对照组患者不满意8例,满意10例,非常满意15例,满意度为75.8%(25/33),研究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31)。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高发群体为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严重者会造成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趋势逐渐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展成全球性病症,膝关节的间室包括3个,其中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为早期发病时最为常见。临床对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为胫骨高位截骨和膝关节单髁置换,均以被临床证实疗效显著[9-10]。单髁置换术,具有手术用时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征,伴随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使用率逐渐提升。单髁置换术利用对病变间室的置换,将病变软骨、骨赘进行清除,矫正畸形的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痛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胫骨高位截骨术是利用截骨对畸形进行调整,从而改变患肢负重力线,平衡膝关节应力分布,使负重转移,延迟关节退变。此外,单髁置换术可以利用病变关节面的清除,只将患侧单间室表面做置换操作,完整保留前后交叉韧带和软骨构造,其截骨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11]。该文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研究组Lysholm评分(92.03±3.20)分、Tegner评分(62.66±6.04)分,其数据与对照组Lysholm评分(91.23±3.32)分、Tegner评分(63.11±6.24)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叶东城等[12]研究中显示应用单髁置换术组别的Lysholm评分与Tegner评分分别为(92.03±3.20)分和(92.03±3.20)分,胫骨高位截骨组别Lysholm评分与Tegne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在膝关节功能中Lysholm评分与Tegner评分的数据与叶东城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医院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此外,该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79.52±6.14)min、术中出血量(85.20±9.41)mL、住院时间(7.11±2.26)d,其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相对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方式,单髁置换术能够降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操作更具安全性。

综上所述,为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胫骨高位截骨与单髁置换术进行治疗,两种方式均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但单髁置换术在手术操作方面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单间骨性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膝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