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癌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护理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2021-07-01 02:21赖俏兰周书剑吴晓珩徐定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创面癌症护理人员

赖俏兰,周书剑,吴晓珩,徐定英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6)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的变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发病人群有低龄化、年轻化趋势[1]。癌症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会加重心理负担,引发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创面愈合[2]。据不完全统计:癌症患者在发病初期的疼痛率约25%,中晚期疼痛率可高达70%~90%[3]。叙事护理是一种融合文学和医学的护理模式,包括医学伦理的叙述、疾病知识的叙述、医学基本知识的叙述,目的是让医护人员更加理智地处理护患关系[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 例癌症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9.57±5.41)岁;肺癌7例,肝癌10例,胃癌8例,乳腺癌8 例,宫颈癌7 例;小学及以下4 例,初中13 例,高中18 例,大专及以上5 例;TNM分期:Ⅱ期13 例,Ⅲa期17 例,Ⅲb期10 例;体质量指数(BMI)(23.24±1.22) kg/m2。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9.62±5.44)岁;肺癌6例,肝癌8例,胃癌9例,乳腺癌10 例,宫颈癌7 例;小学及以下6 例,初中14 例,高中12 例,大专及以上8 例;TNM分期:Ⅱ期12 例,Ⅲa期19 例,Ⅲb期9 例;BMI(23.26±1.28) kg/m2。两组性别、文化程度、年龄、BMI及TNM分期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18周岁以上;病历资料齐全、完整;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家属均已签署与本项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心理、精神障碍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合并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者;近期存在重大手术史、创伤史者;预计生存期在3 个月以内者;存在远处转移病灶者;心肺功能不能耐受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士严格遵医嘱给予抗肿瘤治疗,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病情观察,告知患者住院治疗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第一,成立叙事护理干预小组。由2 名主治医师、1 名心理咨询师、1 名护士长、6 名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内成员均需受过专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具备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第二,叙事护理内容。开放式提问:护士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疑问,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此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打断患者思路,鼓励其积极表达内心想法,护士不要急于做出建议或评价。共同探讨:护士主动与患者探讨当前疾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患者担心治疗效果,护士可通过视频、宣传册、海报、文字等方式向患者讲解自身疾病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对于担心术后疼痛的患者,护士可引导其通过看电视、看书、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对于疼痛无法耐受者,则遵医嘱给予镇痛治疗。叙事讲解:护士向患者讲解身边积极接受治疗、坦然面对疾病的病例,给予患者更多真诚的安慰和鼓励,尽可能消除其内心不良情绪,增强治疗疾病的自信心和意志力。适当地采用身体语言及眼神交流,鼓励患者积极倾诉内心的真实感受、想法,每次干预时间40~60 min。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护理1 周后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第一,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界值是50 分,轻度为50~59 分,中度为60~69 分,重度为70 分以上,得分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5]。第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界值是50 分,轻度为50~59 分,中度为60~69 分,重度为70 分以上,得分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6]。第三,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总分为10分,1~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9 分为重度,10 分为激烈,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7]。第四,创面愈合时间。第五,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30)评分:包括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每项总分是10 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8]。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6.28±1.44) d,对照组为(8.95±2.6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5,P<0.001)。

2.4 两组QLQ-30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QLQ-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QLQ-30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QLQ-30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虽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围术期患者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疼痛感,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镇痛处理,则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9-10]。另外,癌症患者受到自身疾病、治疗、经济能力、术后排尿习惯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具体表现为焦虑、紧张、不安、烦躁、抑郁等,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11-12]。不良情绪还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应激物质释放,引发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机体恢复[13-14]。传统护理模式具有被动、局限、固定、单一等特点,护士被动遵循医嘱开展护理,缺乏责任心、积极性,综合干预效果一般。叙事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专业性谈话、精细的阅读、反思性的协作,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治疗期间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叙事护理可以唤起护理人员恻隐、悲悯之心,提高护理人员同情心,有助于构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情感和命运共同体;叙事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宣泄内心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有助于机体康复的信息,将正确的健康观、价值观、医疗观以叙事的方式传递给患者,让患者充分理解、更加信赖护理人员,构建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15]。叙事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叙事护理相信患者是自己最好的护理专家,护理人员承担着陪伴的角色,通过叙事护理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督促自己更好地解决住院期间遇到的困难。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后QLQ-30评分比对照组高。表明叙事护理应用于癌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可有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取得满意、理想的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创面癌症护理人员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