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1-07-01 02:21沈佳王德丽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根治术排气胃癌

沈佳,王德丽

(苏州解放军904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由于患者对胃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其发病后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1]。目前对于胃癌的手术治疗仍以胃癌根治术为首选,但是术后大量随访资料提示,该手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遗留的并发症也较多[2]。并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对肿瘤极恐惧,担心预后,因此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3]。为了有效采取综合术前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本研究观察了采取术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63.5±3.3) 岁;发病部位:胃窦癌11 例,胃体癌8 例,贲门癌6 例,胃底癌5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62.4±3.8) 岁;发病部位:胃窦癌12 例,胃体癌7 例,贲门癌4 例,胃底癌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胃镜检查,胃癌诊断明确,符合胃癌根治术标准。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次手术;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有严重乙醇及药物依赖史。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操作,术前、术后做好交接工作。

1.3.2 观察组

1.3.2.1 心理护理干预

针对患者术前出现的紧张、焦虑、恐惧、怀疑等情绪,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普及患者对胃癌的预后效果等知识,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提高患者信心[4]。加强护理巡回查房等措施,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或过激行为,适时干预处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2.2 个性化护理

入院后对患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居住地、饮食习惯、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5],针对每个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住院舒适度[6]。

1.3.2.3 饮食护理

观察组患者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饮食指导,术前根据患者营养状况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多纤维、低盐、易消化的食物,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7]。术中肛门排气前给予全静脉营养,排气后指导患者进行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且注意控制进食速度和次数,患者病情平稳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8]。饮食以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量多餐,饮食摄入不足的患者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1.3.2.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针对患者术后出现的伤口疼痛,根据视觉模拟(VAS)评分进行干预。中重度疼痛:及时予以药物干预止痛;轻度疼痛:给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嘱其均匀地呼吸,采取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措施来减轻疼痛[9]。密切关注留置的负压引流管,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有堵塞需及时更换。如果出现腹胀,询问患者是否排气,观察负压引流量,及时发现腹胀的原因并处理[10]。避免出现吻合口瘘、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11]。

1.4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SAS>50 分为焦虑,分数越高说明焦虑越严重。SDS>54 分为抑郁,分数越高说明抑郁越严重[12]。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和尿管留置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各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恢复指标比较

3 讨 论

胃癌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较高,治疗的最佳方式仍然是胃癌根治术,尽可能地将肿瘤切除干净,并辅以化疗来提高治疗效果[13]。在治疗过程中,从胃癌的诊断确诊到手术、术后康复等一系列的过程,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会一直伴随整个过程,给治疗及术后康复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护理干预又称为行为矫正,通过护理干预来调整患者心理和躯体的不良状态,建立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疾病及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14]。以往的护理工作模式,主要针对患者的躯体生理状态给予护理,缺乏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故本研究旨在基本躯体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术前评估综合心理干预护理,以有效减轻胃癌患者的负性情绪与消极心理[15],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胃癌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形式的躯体疼痛,加上对肿瘤的恐惧,使疼痛信号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大[16]。护理干预除了直接干预外,还结合每个患者具体的家庭状况、文化背景以及家人对治疗的知晓和配合度,予以个体化的干预,鼓励患者多与家人及胃癌术后康复良好的患者交流。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提高患者术前的舒适度,降低术前应激反应[17]。对患者进行术前培训(术后可能需要的康复训练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术后自我康复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SAS和SDS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对胃癌患者采取术前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对胃癌根治术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和耐受性,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说明对患者采取术前个性化护理、饮食指导能够明显改善术后康复效果,促进胃蠕动、早排气、早进食以及胃肠吻合口和伤口愈合,减轻了患者住院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早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根治术排气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