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结合微课在骨科护生实训中的应用〔1〕

2021-07-01 02:21刘思徐凤燕陈洁黄慧娟符宝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骨科关怀实训

刘思,徐凤燕,陈洁,黄慧娟,符宝芳

(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骨科患者多为交通意外、高处跌落等事件导致,创伤涉及多系统、多器官。在骨科护生实训期间,除要求护生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外,需要培养对骨科病人的应急护理能力。骨科护理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综合考虑实训模式,以达到丰富实训内容、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质量的目的[1]。但是,临床实训中,存在典型病例不足、个别病人不愿配合实训等情况。标准化病人(SP)培训模式通过引入标准化病人,可解决上述问题。微课则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实训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实训活动全过程,配合辅助性教学资源,使护生有选择地进行实训[2]。本次研究将SP培训模式与微课结合应用于骨科护生实训中,根据临床实践,分析其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护理关怀行为的影响,并考核护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2018年2月参与培训的100 名护生设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9年2月参与培训的100名护生设为观察组。两组均为女生。对照组年龄(20.42±0.75) 岁,中专40 名、大专50 名、本科10 名;观察组年龄(20.42±0.71) 岁,中专38 名、大专51 名、本科11 名。本次研究参与人员均为护理专业,对研究知情同意,具有良好的沟通、认知能力。两组实训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化培训模式,结合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等展开实训教学。观察组接受SP培训模式结合微课实训,内容如下。第一,SP培训模式:结合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和研究生医学教育鉴定委员会鉴定的临床技能,编写骨科SP实训脚本,包括处理病人病情能力、医学知识、信息处理能力、交流及沟通能力、职业素质等。实训内容包括病史、查体、人文素养三部分。选择表演能力、沟通技巧能力强的护生情景模拟骨科常见疾病病人,在熟悉脚本的基础上,对病人病史进行融汇贯通,呈现病人的疾病表现、住院期间常见并发症等,允许护生在模拟表演中做出一定修改及加工;由骨科学教员向护生SP说明并演示标准查体的要求及手法,着重培训相应病种特有的外科特征,使护生SP逼真演绎出疾病的相应体征,如活动受限、疼痛、感觉麻痹等;培训时,可要求SP在提供病史及查体过程中,加入常见的情绪及表情,如急躁、虚弱、痛苦等,以能够在考核过程中真实地反映出被考核者与病人的沟通能力。第二,微课:微课在骨科实训中主要采用微视频方式,其制作过程包括教案编写、视频录制框架构建、后期制作等。具体教案根据骨科常见疾病编写,如颈椎病、双膝骨关节炎、股骨近端骨折等,病例由骨科1 名主任医师和2 名副主任护师共同筛选;每个病例视频有评估准备、评估内容、评估结果等,使护生对评估过程有直观印象;病例按照骨科实训流程拍摄,将每个视频时间限制在10 min以内;在微课模式下,护生可通过登录平台浏览学习,也可以将视频下载至手机中随时观看;每月更新微课内容,将原有微课资料放入历史学习记录模块,为护生后期学习提供临床教学资源;建立微信群,每周安排1 位培训老师在固定时间内运用微信群展开护生交流、答疑活动;针对骨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采用问卷软件进行题目编辑,护生可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答题,提交答案后可显示问题的正确答案及分析,以提高护生在实训期间对骨科相关护理理论的理解。第三,SP培训模式联合微课:SP培训分为理论学习、病情模拟、综合演示等3 个阶段。理论学习期间掌握熟记各项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相关项目,学生可通过微课形式,强化记忆,帮助理解知识点;病情模拟阶段,对病人进行初步演示,以模拟出相应症状及体征,并结合微课的实训需求,运用内部信息网络,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演示文稿加入SP培训中;综合演示阶段,加入病人情绪及表情,配合临床情况,形成SP演示,并根据SP考核方法培训护生的风险评估技能,以发现潜在护理风险,将传统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为病人及护生提供保护。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护理关怀行为,并对比其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结果。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张喜琰和李小寒[3]编制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量表评估,内容包含学习动机(共8个条目)、自我管理能力(共11个条目)、学习合作能力(共5个条目)、信息素质(共6个条目)等4 项,每项分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符合”“完全符合”5 个等级,采用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护理关怀行为:采用中文版护理关怀行为量表[4]评估护生对病人的关怀行为,分为言语关怀行为(共7个条目)、非言语关怀行为(共5个条目)。采用“有:1 分;无:0 分”作答,总分0~12 分,分值越高,护理关怀行为越多。考核结果:实训结束后,对护生进行考核,其中,基础理论为骨科科室基本理论知识,总分100 分,考核形式为统一试卷,闭卷考核;临床技能操作为病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单项分值为50 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观察组的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分

2.2 两组护生护理关怀行为的比较

观察组的言语关怀行为、非言语关怀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护理关怀行为对比分

2.3 两组护生考核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操作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考核结果比较分

3 讨 论

现阶段,临床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缺乏特色,忽略了理论教育与职业能力的结合,在进行护理评估时,无法掌握实训重点。为提高护生的整体实训效果,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中,寻找科学的实训模式,是现阶段临床护生实训时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刘海波等[5]学者研究指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联合SP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生理论成绩、综合护理技能,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SP与微课均属于临床实训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其中,SP在临床骨科实训中,又被称为模拟病人,多用于临床技能的教学与考试,通过病人扮演的不同SP类别,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临床外科教学达到理想效果[6]。微课在骨科实训中则是通过精简的微课视频,结合讲解进行二次学习[7]。SP培训模式结合微课实训的应用,在临床上报道较少,对护生来说,具有明显新鲜感。本研究数据显示,实施SP培训模式结合微课实训后,护生的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等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这是由于SP培训模式结合微课实训,为临床教学提供了合理的教学案例,护生通过有效接触骨科常见疾病及典型症状,直观地刺激了学习欲望,从而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在骨科护生实训中,临床病例种类是否齐全、病人症状是否典型、临床病人是否配合等,均会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骨科护生实训中,临床病例多数无法符合理想要求,导致传统临床教学无法得到预期效果。SP培训模式结合微课实训,可弥补传统实训教学的不足,突出重难点,并在实训期间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展开护理操作,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提升其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操作的掌握度。因人文关怀在骨科疾病的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训护理期间,主动与SP友好沟通,可改进护理关怀行为。

猜你喜欢
骨科关怀实训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