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2021-07-19 02:27马静冯展极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模式课堂教学

马静?冯展极

【摘要】一流课程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强国的价值体现,是强化本科教育的关键。以传统线下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主体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技术、思维、方法等方面均需变革。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基于新时代技术如移动互联、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的高速发展,聚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可为新的教育模态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一流课程;课堂教学;模式;OBE

【作者简介】马静(1979.06-),女,黑龙江拜泉人,大庆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冯展极(1968.11-),女 ,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大庆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OBE理念下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190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委托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教师人才培养‘5Z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JGZ20190001)。

近年来,国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带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明确了要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意见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该意见计划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探索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一、研究价值

一流课程的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新诉求,是教育强国的价值体现,是强化本科教育的关键。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流课程的建设引发了教学的时代变革,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与时代需求高度融合、有针对性、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模式。本研究将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符合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和学生需求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以传统课堂、线下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主体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技术、思维、方法等方面均需变革。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教学将从补充或应急角色,成为与线下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仍存在需改进的诸多问题,如线上课程教师仓促应战、硬件不足、教师缺乏网络教学经验、信息技术素养不足,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线下课程的学习过程缺少监控等。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亟需创新,需要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但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国外对于“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模式包括:基于Herbart(1806)理论的“四段教学法”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20世纪70年代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生成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前认知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Palincsar(1982)提出的交互式教学,旨在改善学生阅读和自我监控能力;Butler & Winne(1995)提出了自主学习模式,其“七段”教學论模式主要依据信息加工理论,非常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可以说,国外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增强。

国内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始于21世纪80年代。知网显示,刘知新(1982)首次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一定要重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他们的感官,采取多种方法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学习对象。随后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国外相关理论的本土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了热烈讨论,张金磊等(2012)指出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此后,国内学者展开了基于MOOC、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等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针对高等教育教学出现了较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如杨淑萍(2015)首次聚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进行了分析,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之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讲授模式和讨论模式相结合,主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国家在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后,国内学者迅速开展了热烈探讨,如罗元梅(2020)在OBE理念的指导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研究探索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路径。但相关研究多以个别课程为案例,缺少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都在探索各具特色的模式,而国内大多为个案研究,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尚缺少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尽快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三、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一流课程的建设需要进行系统化教学改革,亟需与之匹配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一流课程建设为背景重构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可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监控、信息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聚焦时代需求,创新理论与实践,将建构主义理论与OBE理念等理论进行交叉融合,并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基于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关注教学主体、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终为始,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从理论层面论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实践层面构建具体教学模型,进一步形成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可围绕以下三个关键点展开:

第一,明晰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目标:顺应环境,重构思维。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不仅要求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更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更好地获得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互联网普及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教育迅速走向“智慧化”的生态环境下,研究者需要明晰课程建设总体目标、顺应环境、重构思维。

第二,剖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利弊:传承精华,扬长避短。传统课堂教学积累了优秀的经验,但多以线下教学为主。教师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只是参与者,教师凭借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决定教学方法,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考评教学效果。学生主要通过听教师讲授知识,以达到记忆、理解和应用。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以教定学”的思维模式。时代的发展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改变。

第三,构建三种课堂教学新模式:交叉融合,创新模式。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监控、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建议,尝试构建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基于成果的线上教学模型——OBL (Outcome-Based Learning),基于目标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型——TBL(Target-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线下教学模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1)在线上教学模型的应用中,教师应首先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需求与发展分析确定课堂学习成果;然后确定根据这些成果确定需要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选取哪些资源;再根据需要确定授课方式(直播、录播、微信课程等),同时确定评价方式,最后学生经过学习、指导、练习、复习巩固等过程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果。OBL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学习资源的建设与运用,以及学生成果的输出与反馈。学习资源建设为OBL模型提供基础和平台,学校、课程组和教师依托网络平台建立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资源包括用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试题库系统、在线自测、教学同步答疑系统等。保证教学视频、课件、课外学习资源等资料全部上网供学生使用。通过平台发布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签到等,以避免课程网络资源程式化、趋同化和使用率低的问题。学生的视频观看时长与任务完成次数等具体情况都能够直观清晰地反映在网络平台上。学习资源建设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以适于学生的接收方式并呈现给学生。

以英语写作课程线上教学为例,教师可将课程有关资源整合后上网,学生按照教学设计完成学习步骤,最后形成写作成果。写作能力输出训练可以包括线上讨论、诗歌创作、故事创编等系列写作活动。线上讨论活动和写作练习通常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开展。学生经过课上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了一定的语言和思想的“支架”,加上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反思,普遍能在讨论中运用英语的典型逻辑结构和语篇结构,并尝试在写作中较清晰地表达观点。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型以“目标驱动式翻转课堂”的形式呈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模型在线上教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为学生创造多种输入和输出方法;同时,尽量将“被动学习”放在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中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况,增加体验,促进思考,创造机会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以英语听力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例,第一步,课前学习:教师将课程相关图片、音频、视频、习题等发布在网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微课、预览资源等形式在线上学习听力课程教学材料,掌握基础信息,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第二步,课中内化:教师在线下课程中,引导学生强化知识,训练发音、口语、速记等技能,提升学生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水平。第三步,课后复习:再次强化学习内容,完成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任务,如演讲、对话、座谈、辩论等。第四步,提交任务:学生的学习成果如音频、视频、听力笔记等上传分享至线上平台,可以生生互评、共同进步,师生互动反馈、协同学习,也可以在线下课程中择优分享点评。

(3)线下教学模型的使用中,教师通过提炼真实情境下的核心焦点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教学实践进行深度探究,从而重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教师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核心焦点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度探究,从而重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

如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线下教学中,教师应重塑课堂“教与学”的概念内涵,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课堂设计需以学生为本,强调真实情景的深度探究、问题解决能力的生成,借以实现课堂的“预设——生成”“接受——探究”“被动——互动”“传承——创新”的转变,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引导学生聚焦问题,然后发散思维、进行反思,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思维重构和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应用形成性评价,重构教学思维,有效实现教育理念、品德、精神的积极改变,实现课程思政育人。

國家一流课程的建设着重从教学理念的先进性、课程设计的创新性、课程内容与资源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教学效果的显著性等多方面考查课程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创新性要求教学形式具有互动性,学生学习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要求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花费精力认真思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些都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教育生态迅速变化,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应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需要建构合适的学习共同体机制,助推教学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赫尔巴特文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Palincsar A S, Brown A L.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 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activities[J].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984(2):117-175.

[3]Buttler L,Winne P H. Feedback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Theoretical Synthesi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5(3):245-281.

[4]刘知新.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化学教育,1982(5):24-27.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

[6]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53-658.

[7]罗元梅.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基于OBE理念视角[J].英语广场,2020(20):92-94.

猜你喜欢
模式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