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

2021-07-29 04:03孙建军
教育界·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

孙建军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幼儿园教育中,能够充分拓展幼儿园教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幼儿形成端正的思想、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全面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文章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融合、实践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融合与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与智慧,集合了人文精神、民俗风情、天文地理、教育思想、自然科学、修身治国等一系列内涵丰富的优秀文化[1],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幼儿发展、国家建设的需求。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此加以高度重视,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引导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进而将幼儿培养成为社会主义高素养人才。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现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文化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交流,这就导致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国人渐渐忘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唤起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有效增强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二)有利于拓展和丰富幼儿教育资源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民俗风情、教育思想、天文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精神等等,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有利于拓展和丰富幼儿教育资源,推动幼儿园教育改革,从而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三)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幼儿阶段所养成的一些行为习惯、认知习惯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众多尊老爱幼、礼让他人以及自立自强的历史典故,如孔融让梨、凿壁借光等,能够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习惯产生激励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幼儿良好的习惯。

(四)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独立的人格

幼儿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长。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能够让幼儿在各种文化形式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茁壮成长。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选取适宜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合理地运用

1.选取适宜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内容众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取舍,选取适宜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2]。

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整理,挑选出一些符合幼儿认知、贴近幼儿生活且有利于幼儿思想和行为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幼儿园教师在选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园本特色课程进行考量,挑选出一些符合园本特色课程教育的内容。

如此,只有科学合理地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保障其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融合。

2.合理地运用优秀傳统文化

幼儿园教师在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时,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在特定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合理运用。例如,对于小班幼儿,在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感;对于中班幼儿,在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侧重于幼儿的体验理解;对于大班幼儿,在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侧重对幼儿的发展引导。同时,还需要发展同一年级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只有合理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一日活动中

1.在美术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积极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首先是在幼儿画画内容中融入,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画全家福来渗透敬爱父母、尊老爱幼的思想,也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画农作物来渗透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习惯。

其次是在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中进行融入,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民间窗花的剪纸活动,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产生民族文化自豪感。

2.在语言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在语言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选取适宜的经典读物。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古代经典的启蒙教育读物《弟子规》和《三字经》等来引导幼儿学习,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亲子古诗词阅读活动来引导幼儿感受经典古诗词的魅力和其中的语言涵养、文化涵养。如此,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可以充分拉近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3.在户外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积极开展一些趣味民间游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例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其玩“丢手绢”的民间游戏,其中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追逐抓捕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其玩“跳房子”的民间游戏,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锻炼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游戏中蹦蹦跳跳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其玩“跳皮筋”和“踢毽子”的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在整个户外活动中,幼儿通过参与民间游戏,能够充分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从而对民间文化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教学环境中

1.在教学环境中融入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富含有很多形式美、意境美和节奏美的东西,如窗花剪纸、手工面人、古筝琴韵等[4]。幼儿园教师在构建教学环境时可以充分将这些民间艺术融入其中,如在教室内张贴窗花剪纸,摆放手工面人,在幼儿中午休息的时候播放一段古筝琴韵等等。如此,不仅可以为幼儿打造一个温馨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让幼儿在这样一个民间艺术环境下不断提升审美素养和认知能力。

2.在教学环境中融入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在幼儿园教学环境中的融入主要是通过字画张贴的形式。教师可以在教室内的墙壁上与教室外走廊的墙壁上张贴各种符合幼儿认知的一些古诗或者名言警句。教师也可以在教室的一角开辟一个经典诗词阅读角,在其中摆放符合幼儿阅读特点的绘本书籍。如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古典文学环境,从而有效激发幼儿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3.在教学环境中融入地方文化

将地方文化融入幼儿教学环境中有利于幼儿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因此,幼儿园需要积极地将地方文化融入教学环境中。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园区内设立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区域,有助于加深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使幼儿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行。

(四)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主题活动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文化普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主题活动。例如,在临近中秋节的時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月饼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月饼,并在制作完成之后让其带回家与父母一同享用。如此,幼儿能体会到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文化以及敬爱父母的孝道文化。或者在临近国庆的时候组织幼儿进行阅兵活动,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和那群可爱的人,让幼儿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幼儿园教师需要精选适宜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幼儿一日活动相融合,与教学环境相融合,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熏染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让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刘英杰.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5(10):118.

王怀亮.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9,20(20):148-149.

王敏.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甘肃教育,2018,22(24):74.

张丽文.传统节日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融合教育[J].教育革新,2018(01):57.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