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灸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

2021-08-05 01:47安雪梅蒋运兰皮红霞沈丽萍郭晓敏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灸法上肢穴位

安雪梅 ,蒋运兰△,杨 洁,屈 丹,皮红霞,沈丽萍,郭晓敏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护理部(成都610071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成都 610071)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与缺血、缺氧所致局限性脑组织软化或坏死有关[1]。脑梗死具有较高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中不能自理患者约占脑卒中的15%,多功能障碍患者约占70% ,最常见的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达60%~80%[2-4]。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中约70%~80%为上肢功能运动障碍,若不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可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给其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5-6]。临床观察发现,常规治疗干预有一定效果,但疗效有限,故探究更有效的治疗干预手段是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运动障碍的关键。巨刺灸法是指机体左侧有病则选择右侧穴位进行施灸的方法,是从巨刺针法演变而来的一种施治手段[7]。本研究基于巨刺理论,探讨巨刺灸法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对其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旨在为巨刺灸法的临床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专业医生、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并与临床诊断相符合;2)患者病程<6个月;3)年龄40~78岁;4)临床资料完整;5)性别、民族不限;6)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2)患精神疾病者;3)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4)造血功能障碍者;5)内分泌系统疾病者;6)参与其他研究;7)使用其他治疗方案。

根据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量,并根据前期预试验数据计算样本量,最终选取75例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常规灸法组、巨刺灸法组,每组25例。由于本研究对患者不同部位实施灸法,但单盲法、双盲法实施难度均较大,故本研究未对盲法进行设置,但遵循盲法原则采集患者资料,患者组别及治疗方法均未知。

1.2 干预方法

本研究选用的干预方法由统一的培训者严格执行。3组患者干预结束1个月后,护士采取电话或网络联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以保证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同时护士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

1.2.1 对照组 行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护理:由专科医生制定基础治疗方案,护士制定一般护理方案,完善后实施,包括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改善脑血液循环、控制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8]。干预方法见下图(图1)。

图1 康复护理方法流程

1.2.2 常规灸法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患者患侧部位行灸法,选择药艾灸条(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型号:5支/袋, 28 g/支;国药准字号:Z32020252)。取患侧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穴位。将艾条切成艾段,每段4 cm,将其点燃,放置于木质灸盒内(盒高3 cm,直径7 cm),将艾灸盒盖上后锁定旋转,调节出风口大小,合理调控温度高低。患者仰卧位,在其穴位处施灸,采用松紧带将艾灸盒固定,每次选4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0 min,以局部皮肤稍有红晕为度,操作时注意予患者保暖[9]。疗程:每次灸40 min,每周5次,持续4周。

1.2.3 巨刺灸法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健侧进行穴位灸法。选用穴位:健侧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其余方法同常规灸法组。

1.3 评价方法

选择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10]评价3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FMA-UE主要用于评估偏瘫侧上肢的反射活动、运动控制和肌肉力量,包括33个上肢端及远端肢体运动相关条目,每项按0、1、2计分,0分为完全不能完成,2分为可以完成规定动作,1分介于0分和2分间,总分数在0~66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压、发病次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3组患者干预前后FMA-UE总分比较

干预1个月后,3组患者FMA-UE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灸法组、巨刺灸法组FMA-UE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3组患者干预前后FMA-UE总分比较[分,M(P25,P75)]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一种以脑组织局限性缺血坏死或软化为临床表现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可致患者死亡,轻者常有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状,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1]。上肢功能障碍作为脑梗死常见后遗症,对患者自理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脑梗死后的康复训练显得尤其重要[12-13]。巨刺法是《内经》记载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7]。《灵枢·官针》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由于经脉在人体大都有左右交会的腧穴,脉气能左右相贯,故左侧经络有病,取右侧经络的腧穴也能治疗;右经有病,常可取左经的腧穴而有效[14-15]。本研究常规灸法为灸患者患侧,巨刺灸法为灸患者健侧,因患侧肢体敏感度较健侧差,故采用巨刺灸可避免肢体烧烫伤。

本研究共脱落病例12例,与病例脱失情况要求大致符合。结果表明,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FMA-UE评分低于常规灸法组和巨刺灸法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刺灸法与常规灸法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巨刺灸法疗效更显著(P<0.05),表明巨刺灸法在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穴位进行巨刺灸法,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相对于普通灸法,巨刺灸法临床有效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灸法上肢穴位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夏季穴位养心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