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Borg评分患者临床特征及Borg评分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后价值

2021-08-05 01:49勇,周鹏,刘涛,陈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学科出院住院

张 勇,周 鹏,刘 涛,陈 萍

1.彭州市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彭州 611930);2.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成都 610500);3.彭州市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彭州 611930);4.彭州市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彭州 611930)

2020年柳叶刀子刊发表的全球呼吸系统疾病负担研究成果[1]显示,1990-2017年全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数较1990年增长近2亿,上升至5.449亿,死亡人数超过390万。翟振武等[2]研究指出,中国人口将快速老龄化,2025年将达到3亿,2033年将突破4亿。中国在此后几十年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将持续快速增长。流行病学研究[3-4]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跃升为我国居民死因的第5位,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也在快速增长,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刻不容缓。Borg评分作为一种简略评估呼吸困难的方式在临床上得到普及应用[5]。有研究[6-7]报道,通过Rose量表、mMRC量表、CAT量表等呼吸困难评分量表能筛选出预后不佳的患者。本研究旨在分析Borg评分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彭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Borg评分将患者分为0分组、1~3分组、4~6分组、≥7分组4组,符合呼吸困难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55例。纳入标准:1)入院2 h内行Borg评分,0分为无呼吸困难,10分为无法忍受的呼吸困难;2)年龄>60岁。 排除标准:1)言语不清、存在智力障碍、精神障碍;2)重症肺炎或因病情危重住院期间曾在ICU住院;3)Ⅲ~Ⅳ级心力衰竭;4)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60 g/L。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收缩压、心率、白细胞计数(WBC)、肌酐、吸烟史、基础肺部疾病史、文化程度、合并症等。

Borg评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条长约30 m走廊上完成6 min的步行试验,步行试验结束后患者自行填写或口述呼吸困难程度,0分:没有呼吸困难,1分:非常轻微的呼吸困难或疲劳,2分:微弱的呼吸困难或疲劳,3分:中等但不是非常严重的呼吸困难,4分:稍微严重的呼吸困难,5分:比较严重的呼吸困难(程度大约是最大值呼吸困难的一半),6分:介于5~7分的呼吸困难,7分:非常严重的呼吸困难(患者能够继续步行,但不得不强迫自己),8分:介于7~9分的呼吸困难,9分:非常非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几乎达到了最大值),10分:最大值的呼吸困难(患者感觉呼吸困难极其强烈,是其经历的最严重的呼吸困难)。所有患者均完成Borg评分,按照评分结果分为0分组、1~3分组、4~6分组、≥7分组。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随访及结局指标

对存活患者出院1年内进行门诊随访。主要观察指标:1)住院时间;2)住院期间病死率;3)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率;4)1年全因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4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

245例研究对象中,0分组90例(36.7%)、1~3分组48例(19.6%)、4~6分组71例(29.0%)、≥7分组36例(14.7%)。 与0分组或1~3分组相比,4~6分组、≥7分组患者年龄更大(P<0.05);合并高血压、COPD者更多(P<0.05)。与其他3组相比,0分组患者文盲比例更高(P<0.05)。4组患者在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心率、WBC、肌酐、空腹血糖、吸烟史及其他合并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4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

2.2 4组患者住院时间、全因死亡率及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率比较

与其他3组相比,≥7分组住院时间更长、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率更高(P<0.001)。4组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死亡病例。出院随访1年内,不同Borg评分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4组患者住院时间、1年全因死亡、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情况比较

2.3 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呼吸困难再次住院相比, 呼吸困难再次住院患者年龄、心率、肌酐、Borg评分更高,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COPD更多(P<0.05)。以是否引起呼吸困难再次住院为因变量(呼吸困难再次住院=1,无住院=0),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 年龄、心率、Borg评分、高血压、心力衰竭、肌酐、COPD和吸烟史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 高血压、 Borg≥7分为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

表3 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呼吸困难是一种主观的呼吸不适感,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其是由环境、生理、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9]。呼吸困难多见于吸烟、老龄人群,在>65岁人群中呼吸困难人数占比高达30%[2]。临床上评估呼吸困难的方式有mMRC量表、MRC量表、Borg评分量表等。Borg评分作为呼吸困难的简易评估方式,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普及应用。Stevens等[10]研究显示,呼吸困难患者占医院住院患者总数的12%,占呼吸系统疾病的43%。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本研究拟探讨Borg评分与呼吸系统疾病预后是否具有相关性,为呼吸困难的防治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Borg≥7分的呼吸困难患者占155例呼吸困难人数的23.2%。与0分组或1~3分组相比,4~6分组、≥7分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COPD者更多(P<0.05),这与既往研究[3,9,12-15]基本一致。Sidhaye等[11]研究发现,呼吸困难多见于COPD、肺炎、高血压等心肺血管疾病。呼吸困难是COPD常见的症状[12];Müllerová等[13]研究显示,49 438例COPD患者采用MRC量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制订)发现,82%COPD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6%有中度至重度呼吸困难,其中MRC=4分的COPD患者5 813例,MRC=5分COPD患者1 313例,占比14.4%。另一项研究[14]纳入了98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但没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中无呼吸困难组73例,有呼吸困难组25例,高血压患者呼吸困难占25.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Borg组相比,≥7分组住院时间更长(P<0.001),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率更高(P<0.001)。COPD、 高血压、 Borg≥7分为发生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呼吸困难症状严重与预后不良直接相关。有研究[15]指出,与一般人群相比,呼吸困难人群10年死亡率高出1.37倍;同时Müllerová等[13]研究也证实,患者呼吸困难越严重,COPD恶化的风险也越高。Palhares 等[14]研究也显示,与高血压无呼吸困难组相比,高血压呼吸困难组社会功能退化、一般健康状况更差、心理状况也更差(P<0.05)。

综上所述,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呼吸困难患者年龄更大,合并COPD、高血压更多。COPD、 高血压、 Borg≥7分为出院1年呼吸困难再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下一步研究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医学科出院住院
标准化病人在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和应用
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查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踏莎行 住院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