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练方法

2021-08-05 02:31教材编写组
健身气功 2021年4期
关键词:吐气火候学练

教材编写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要想做好一项工作,先要使其方法得当、工具锋利。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掌握适当的方法,同样能事半功倍。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练规律,结合健身气功·六字诀自身的功法特点,简要介绍以下几个重要学练方法。

一、三调分学,循序渐进

调身、调息、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调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就一般而言,初学者多从练功调身开始,先使自己的基本身形和肢体运动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后,再重点学练调息或调心的方法。然而,健身气功·六字诀在三调锻炼方面,是以吐气发声为显著特点和锻炼重点的,因此,学练伊始最好先从掌握吐气发音这一环节入手,待要点掌握熟练后,再进行肢体动作和意念运用的学习实践。这种运用“三调分学”的方法,把呼吸吐纳发音、肢体调节、意念运用三者分开掌握,利于使复杂的功法技术简单化,降低了练功的难度,可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六字诀,并最终达到三调合一的身心境界。以“吹”字诀为例,首先应学练呼气发“吹”的吐纳之法,重点要学会发“吹”字音的口型、发音的着力点、出声发音与无声发音的不同等。熟练掌握上述要点后,再学练“吹”字诀的肢体导引动作,进而学习“吹”字诀的意念运用,最后将“吹”字诀的呼气发音、动作导引与意念操作协调配合重复练习,直到掌握纯熟,渐达三调合一。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三调分学,其实三调也是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而不可分割的。三调分学的方法,只是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犬牙交错、螺旋进步的。

学练过程中,即使是在学练三调分学的任何一调,也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尤其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呼吸吐纳发声的长短、肢体动作的升降开合幅度、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等等,均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健身气功·六字诀虽然注重深、长、匀、细的逆腹式呼吸,但切忌刻意、不切自身实际的追求,避免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要深刻懂得深、长、匀、细的逆腹式呼吸是长期练出来的,需要一个练功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在身心松静的基础上,从自然呼吸开始,通过慢慢将注意力集中于气息的出入以及呼吸运动的节律之后,呼吸才会逐渐变得深、长、匀、细。活泼自然是吐纳发声的基本要求,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地调理呼吸吐纳和发声的气息,自然逐步达到形、气、神三者合一的状态,切忌强呼硬吸、生硬发声,过分强调吐尽气、发长音。

需要强调的是,初学者除吐气发声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外,其他时间均应使用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法,否则会出现憋气等不良现象。以嘘字诀为例,在穿掌前先深吸气,穿掌的同时,发“嘘”音,并缓缓地呼气,穿掌、发音、吐气同时完成。动作到位稍停顿的间歇,转换成自然呼吸,可起到调整呼吸的作用,这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随着练功的逐渐深入,调整呼吸的时间会缩短,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内气充沛的入静练功态,呼吸变得匀细柔长,整个练功过程自然而然的过渡到逆腹式呼吸方式。

发音吐气长短与习练者的逆腹式呼吸深度(或呼吸时所用的时间长短)有关,假如平时一次逆腹式呼气能达到20秒长的时间,那发音吐气时到达15、16秒就可以了。故气不能呼尽,要留有余地,要求在发音吐气结束后,气息依然顺畅为好。刚开始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若吐气太长容易造成气息阻滞,出现“憋气”等不良现象。以“嘘”字诀为例,習练嘘字诀的要领是穿掌、转身与吐气发音协调一致;初学者发音呼气,可能要比穿掌动作先完成,如穿掌刚到一半,呼气就已经结束,若为追求穿掌与呼气同时结束,勉强继续呼气、发音,气息则因跟不上而受阻,容易引起胸闷气短,反倒影响了练功效果。只有经过坚持不断地练功,呼吸才会变得越来越深长,吐气发音也随之加长,气息自然会畅通无阻。练功结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保健功法,如搓手、擦面、全身拍打及散步等,以便从练功状态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笃学明理,践行体悟

健身气功·六字诀不仅仅是一套强身健体的方法,还涉及人的心身、道德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修养。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土壤,以中国特有的宇宙观、人生观、生命整体观等为理论基础,汲取了儒、道、佛、医等诸家学说之精华。因此,健身气功·六字诀虽然外形看似简单、动作简而不繁,但却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一套系统的、有深度的功法理论为指导。古人云:“理不圆通,莫论修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来认识健身气功·六字诀,对其理论基础、健身原理、功法内涵等有较全面的系统认知和理解,才能掌握好功法内涵、学练好功法技术,取得最优化的健身效果。

本功法有着非常明显的脏腑归属、泻实补虚、吐故纳新、气流共振等功理内涵,呼气发音是其功法特色。有鉴于此,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首先就要把上述理论学会、搞懂、弄通,成为明理知法的“真把式”,才能引导自己更好地实践锻炼。譬如,呵字诀对应五行属火,对应人体的脏腑为心,特别是中医所说的心,不仅是解剖学上的心脏,还包含着大脑皮层的活动,故而心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血脉,主管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向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其正常的机能活动,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同时心又主神明,即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人的“精神之所寄也”,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学练“呵”字诀时,只有真正掌握并理解了上述理论知识,才能明晰呵字诀的作用部位,进而依理作意、有的放矢地呼气发呵,同时根据自身脏腑的虚实情况,把握呼气发音是否出声,调整动作锻炼强度,以提高锻炼针对性,增强锻炼的效果。

再如,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练习次序为何不能随便改动?通过学习中国医学五行生克理论我们就会明白,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分别对应于人体的五脏。肝属木,木旺于春,四季以春为首,所以先练嘘字诀;心属火,木能生火,所以次练呵字决;而再练呼字诀,是因为脾属土,土为火所生;练完呼字诀再练呬字诀,以调肺,肺属金,为脾土所生;肾属水,而金又生水,所以接下来可以习练吹字决,以补肾。这样人体的五脏之气都得到了补养。三焦主司一身之气,最后加练嘻字诀可以调理三焦,使全身气血畅通,五脏六腑得其濡养而焕发生机。所以按照六个字的次序练习就是五行相生,符合人体之生理变化规律。若随意颠倒次序练习,就违反了人体气血运行的客观规律,得不到应有的健身养生效果。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取得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成效,光是知晓诸多理论、明晰练功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最终依靠的还是习练者自身持久的践行和体悟。“功练千遍,其效自现”。功夫就是时间加汗水,在笃学明理的正确理论指导下,随着持续的练功积累,习练者的身心健康才会由量变向质变转化发展,逐渐形成有序的良性生命状态。注重体悟总结是功法践行中的关键所在,即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健身气功·六字诀是在继承传统功法精华基础上,凝聚诸多专家的集体智慧、按照人体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需要而编创的,应该说从功法设计层面已不需要习练者过多考虑,践行体悟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深入理解功法内涵和科学锻炼上。譬如,可从体悟各字诀的发声口型和气息流向入手,进而再体悟与腹式呼吸、肢体动作和意念运用融合的不同层次等。再譬如,悉心体悟各字诀发不同发音时身心的变化、脏腑的反应等。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一个持久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边实践边体悟的过程,是一个能获取不同身心体验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正所谓一层功夫有一层道理,一定境界有一定的身心体悟,功夫不到,耳听为虚,终属虚妄。需要指出的是,因习练者健康状态、学识素养、经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层面或主题的践行体悟,获取的身心体验也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就需要习练者笃学明理、树立正念,重点围绕调身、调息、调心进行实践体悟,特别是把体悟放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这个方向上,切忌追求奇功异能,反损自身身心健康。

三、把握火候,修养心性

古人云:“要知火候通玄处,须共神仙细商量”。火候,原指冶炼矿物以作丹药过程中,对火力文武、大小、久暂的调节与掌握。在健身气功中,练功火候主要是指对姿势、呼吸、意念及练功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和度的把握。实践证明,如何掌握适度的练功火候,可以说是练好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关键要素,也是习练者难以掌握的练功难题。练功火候不到,就难以收到应有的健身养生效果;练功火候太过,又不能练到好处,甚至会招致身心不适,轻则疲乏、胸闷、头痛、脑胀等,重则会导致练功出偏。由于掌握练功火候难度较大,文字上难以描述,故古人多将其视为不传之密,正如《悟真篇》所言:“契论经歌讲至真,不讲火候著于文”。即使有开明者愿意谈之,往往也是语焉不详或隐晦难懂,练功实践中很难照搬照用。练功火候虽没有形成系统的阐释,但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予以把握,即所谓“圣人之道,中庸而已。中庸之道,顺其自然而已”。因此,练功火候重在把握中庸之“中”,意思是说练功要讲分寸、言适度,直接的表达就是练功要顺其自然。因为确实是无法用一个客观的指标来准确把握练功火候,而每个人因自身条件的差异对度的把握又是不一样的,故只有顺其自然才能符合每个习练者练功中所需把握的度。

健身气功·六字诀吐气发声时,要求采用逆腹式呼吸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呼吸方式并不容易掌握,常见初学乍练者有出现憋气、胸闷、头胀等现象,这主要就是呼吸的练功火候没有掌握好所导致。逆腹式呼吸也必须在自然顺畅的基础上,通过意念诱导呼吸下行并腹部稍许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才能形成,而绝非是不顾自身实际强硬呼吸、鼓荡腹部。练功是在意念主导下的形气锻炼。意念太弱则杂念繁多,或易于昏沉入睡;反之,意念过强也不行,虽然杂念得以减少,但极易导致头晕、胸闷、腹胀、精神紧张等不良症状。意守的火候到底怎样才算合适,古练功家的实践经验值得遵循,那就是“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着相,无意落空,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由此,练功初学意念的火候可稍重些,利于排除杂念,但要以精神放松为度;待熟练掌握功法之后,意念强度可由强变弱,渐至似有似无、绵绵若存之程度。当然,每次练功意守的火候,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定额,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节,顺其自然适合自己才是根本。本功法的肢体动作比较简单,操作起来应注重松静自然、舒适圆活,切忌故意拿架、僵硬做作,以免影响气血运行,造成精神紧张。此外,练功强度和频次也要因人、因阶段而异,切忌无视自身实际延长练功时间和强度,对火候的把握应是留有余兴、留有余力,第二天不感到疲劳为度,如此方能练养结合、相得益彰,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

从人的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整体观来看,生理的稳定仅仅是生命系统稳定的一部分,而健康生命还需要心理的稳态来支撑。就心理而言,稳态就意味着意静神宁。要维持心理的稳态,既要在功法锻炼中加强对形和气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更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强修养心性,尤其是排除或减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干扰,这也是影响六字诀学练成效的重要因素。中医特别重视人的情志變化,认为情志过于变化,往往会引起人体内阴阳偏盛、气血不和,使经络受阻和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黄帝内经》中关于“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记述,说的就是情志变化过大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习练者只有日常就重视心性的修养,才能在“不如意者常八九”的人生环境里保持心态、情绪、感情等平稳,从而确保意念活动始终处于良性状态,进而利于帮助练功中身心的放松和调心入静,也利于减缓或避免生活中七情对心性干扰,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功从德上来,德为功之母”。涵养道德是心性修养的主要内容,也是练功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法门。虽然很多人都会说“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甚至还知道“修命不修性,万劫阴灵难入圣”等练功格言,但大多数习练者往往还是注重功法中一招一式的学练,对于心性修养特别是涵养道德并未在实践中予以重视和践行。《乐育堂语录》指出,“炼己之功,即是炼心”。习练者越是功法练得好,越是需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否则,一旦情绪产生后,将引起人体剧烈的气血循行失常和气机失调,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甚至过于不练功者。道德如何涵养?历史上儒、释、道等诸家均有自己的准则,后世很多气功专著也有不少精辟论述,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就健身气功·六字诀习练者而言,平时要注意陶冶性情、砥砺意志,保持神意宁静、气机和畅的身心状态,绝对不能私心太重、个性太强,失去自然中和之性。要注意对治习气,益己利人,好的习气利人利己是为美德,坏的习气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违背自然生生之性,应当有意而除之,利于保持意、气、神的稳态。要注重增益禀赋,以后天补先天,生活中刻刻留心自己性情上的缺失,认真对治,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并保持坦荡之情,去掉戚戚之心。要使自己的意识状态逐渐恢复到自然天性,以天下为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一言一行无不合乎道德。当然,道德的提升,是要经过长期持续的涵养,这个历程虽然艰辛,但过程就是练功,也是学练六字诀臻于上乘之境的必由之路。

四、树立信心,持之以恒

健身气功注重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项目特性,决定了习练者的信心在练功中的特殊地位。古人强调,“信为道元功德母”,也就是说,只有真正相信健身气功,才能更好地获取练功的成效。由于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以吐气发音为主,肢体动作仅是辅助,且动作的幅度、强度均显著低于其他肢体运动为主的功法,使很多人潜意识中就认为缺乏肢体运动必然导致健身效果差强人意,于是对于选择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往往缺乏必要的信心。其实,健身气功·六字诀看似肢体动作不多,但由于吐气发声这种练功方式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内在的脏腑,其实质调动人体内在气机的程度不仅不弱,而且还强于许多肢体类功法。有鉴于此,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首先就要加强健身原理等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内心真正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并通过练功实践尽快获取一定的成效,尝到练功的甜头了,自然就会更加坚定信心,学练的主观能动性亦随之而加强,信心自然会更足。当然,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一个已经过数以百万计的群众实践检验过的成熟功法,只要严格按照功法的技术和要求认真学练,就能收到效果。之所以还强调要树立牢固的信心,是因为相信学练本功法能强身健体、祛病延年者,其意识活动的指向更加明确,锻炼的效果自然会更好。而那些三心二意、半信半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是绝不会取得理想健身效果的。

俗语有言,“得道容易练道难,练道容易守道难”。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坚持练功,并持之以恒。人在练功时,生理状态的基本特征是大脑皮质活动的有序化。这种有序化的练功状态,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经常练功的人能展现出活力旺盛的生命状态。当然,这种生命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招一式、几天几夜的锻炼就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练功,一点一滴积累才能形成。因此,只有持之以恒的堅持练功,才会让身心状态发生良性的质变;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练功,良性生命状态是难以形成的。因此,不要设想六字诀的健身养生作用是可以在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要想收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只有认真持久的锻炼,把功夫练到身上,长一分功夫有一分收获,别无捷径可走。对于那些练功一段时间,取得一些成效,就懈怠、自满的人来说,练功不求精进、不堪刻苦,甚至不再坚持习练,已收到的功效也很容易就会失掉。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以说,本功法健身效果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是“零存整取”,是层层递进、逐级递增的过程。可以想见,一个意志坚强的学练者,必然会在持久练功过程中能较快地体验到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真谛,取得促进身心健康改善、优化整体生命状态的目的。

猜你喜欢
吐气火候学练
说火候
从现在开始,做一个高贵的人
“龙吐气”刘老师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从脸谱说起
谢良坤(一首)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没有什么火候不火候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烹”一节心理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