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CET-4汉译英翻译能力探索

2021-08-09 04:20赵传银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真题剪纸双语

赵传银

摘   要: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和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变化,国家提高了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视,尤其是对外翻译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作为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主体,如何培养汉译英翻译能力成为紧迫的任务。阐释历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真题,结合个案与实例,探索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双语和双文化能力和翻译策略能力。

关键词: CET-4   翻译能力   文本分析   双语和双文化   翻译策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国家与社会对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应掌握的外语能力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吴鹏指出,大学生作为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不仅应熟知中西方文化,还应具备用英语恰当表达和输出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吴鹏,2020)。二十一世纪大学生必须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吸收、包容他国文化基础知识,具备双语和双文化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速,国家调整培养外语人才的方案,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坚持中国文化自信心。大学生作为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主体,必须谨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汉译英对外翻译的能力,为中国文化传播作出贡献;学习、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搭建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

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简称CET-4),是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考试中心主持实施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1987年9月开始第一次四级考试,1999年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CET-4笔试考试内容涵盖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李宇明,2020)。大学英语四级笔试主要有写作、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翻译四种题型。其中对于翻译题型的考核要求有:考生能将题材熟悉、语言难度较低的汉语段落译成英语。段落的内容涉及中国的文化、历史及社会发展。译文基本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语句通顺,句式和用词较恰当。能运用基本的翻译策略。能在半小时内将长度140个—160个汉字的段落译成英语(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2016)。目前,大学英语四级已经成为大部分高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一种考试。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评判大学生英语基础的一个重要标准。

2.翻译能力界定

关于翻译能力的界定,国内外已有很多阐释和论述。国内对翻译能力的研究稍晚于国外,主要集中于评介国外研究和理论探索,实证研究以考察译者翻译过程中的思维特点为主(杨志红,2016)。国外翻译能力研究始于双语能力研究。翻译能力已经从早期的理论阐述逐步过渡到实证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译文质量角度分析翻译能力的研究较少。姜秋霞,权晓辉(2002)认为翻译能力由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审美能力和转换能力构成。文军(2004)认为,翻译能力是一个译者“能胜任翻译工作”的主观条件。马会娟(2013)将翻译能力定义为译者能够胜任翻译任务所必需的潜在的知识和智能体系。苗菊(2006)认为,翻译能力由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构成。

杨志红(2016)认为翻译能力研究涉及文本、译者的认知心理和能力的评测等多个方面,是一个跨学科研究课题。陈定刚(2017)指出:翻译能力由包括双语能力在内的多种成分构成,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交际能力,不仅指译者对语言规则、翻译原则等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还指译者根据语言交际的语境充分调动内在知识完成交际活动的能力。

在西方,对翻译能力的研究最早是从双语能力的角度进行的(马会娟,2013)。Pym( 2003)认为,翻译能力主要有三种模式:以语言能力的综合为中心的翻译能力模式,由多项能力成分组成的翻译能力模式,最简翻译能力模式。Pym(2003)从德国学者的行为翻译理论出发,认为翻译能力是胜任翻译任务的专家所具有的专家能力,译者所做的是意义的构建(sense construction),而不是符号的转换(sign transfer)。Nord (1991)提出职业译者具备接受和分析文本的能力、研究能力、转换能力、文本产出能力、翻译质量评估能力、译介双语和双文化的能力。吉尔(2008)认为译者具备的能力有:对源语文本的充分理解,语言外的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译语写作能力,娴熟掌握翻译原则和步骤。

3.基于CET-4的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探索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检测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提高大学生翻译能力的一条途径。结合大学英语四级攻略——历年真题及详解(21版)(主编:裘正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的真题试卷进行CET-4翻译题型的具体个案与实例,分析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双语和双文化能力和翻译策略能力。

3.1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

大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是指学生对于要翻译的原文本和已翻译后的译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即对中文文本和英译文本的双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接下来结合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衔接特征解析历年CET-4的翻译真题,探索大学生翻译的能力。

2019年6月CET-4翻译真题原文“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剪纸很可能源于汉代……”,译文“Paper cutting, ... is a unique form of Chinese folk arts. ... It probably originated from Han Dynasty...”。通過对比原文和译文,发现中文“剪纸”在此处是第二次出现,可译文没有重复使用 “paper cutting”,而是用代词 “it”指代“paper cutting”。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汉译英练习时,尽量使用英文里的代词代替汉语里重复出现的名词,可避免英文中名词的重复表达。同时,原文“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已有2000多年历史”,译文“Paper cutting,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is a unique form of Chinese folk arts”,通过对比,发现译文中的这句话共使用了三个介词 “with ... of, of ”。 因此,大学生在汉译英练习时,需注意中文和英文文本的词性特征,翻译成英语时,译文中尽量多使用代词,少用汉语文本中重复出现的名词;同样,译文中多使用介词代替汉语文本中出现的动词。

2019年6月CET-4翻译真题原文“……是门窗装饰的首选”,译文“... is the first option of the door and window decoration”。通过比较,发现原文中句子的语序和译文中句子语序是相反的,原文“门窗装饰的”是前置定语,译文中转换成了符合译文表达规范的后置定语。又如2017年12月CET-4翻译真题原文“据记载,共有72位帝王曾来此游览”,译文“In recorded history, it was visited by 72 emperors in total”。对比发现,原文中的主动句式在译文中变成了被动句式。因此,大学生在翻译练习时,应注意中英句法的语序变化,尽量多用英语句法中的后置定语,避免汉语文本中的前置定语;多使用英语文本中的被动语态代替汉语文本中的主动语态。

2019年6月CET-4翻译真题原文“他们熟练配合,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译文“They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skillfully and imitate various movements of a lion”, 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发现译文句子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仅用了并列连词 “and”连接原文的两个分句。2017年12月CET-4翻译真题原文“……因为上山的道路及其危险。然而,希望长寿的人却经常上山,因为山上生长着许多药草,特别是一些稀有的药草”,译文 “... as the roads in the mountain were extremely dangerous. Back then, however, those who wished to enjoy longevity ventured in Mount Hua quite a lot because it was believed that numerous herbs, rare ones in particular, grew in the mountain”。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发现译者使用了动词词组“venture in Mount Hua”表示“上山”,动词 “venture”和前句话“extremely dangerous”呼应,很好地体现了前后句之间的衔接,用词非常精准。同时,译文中的 “rare ones”中“ones”和前面提到的 “herbs” 意思一样,这里使用代词“ones”指代 “herbs” ,符合英语篇章中名词重复表达的习惯。因此,大学生在做翻译练习时,需注意中文和英文的语篇结构特征,使用英语中的连接词和复合句代替汉语中经常出现的分句。

简言之,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具备理解和分析原文文本和译语文本的能力,意识到汉语词汇、句法和语篇的特征,以区别于译文文本的特征。一般来说,英语语言代词、介词和连接词使用的频率很高,后置定语和复合句使用得也多;汉语重视语义表达,喜欢重复使用名词和小分句,介词的使用频率低,同时忽略连接词的使用。受制于汉语的语言思维定式影响,一些大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符合译语表达规范的现象,译文带有明显的原文结构。只有具备双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之后,才能强化大学生的译文表达能力,提高汉译英的翻译质量。

3.2双语和双文化能力

文化是很宽泛的概念,文化能力指译者的文化知识结构,即对两种语言民族所特有的惯常信仰、社会礼仪、道德法律、生活风俗、宗教观点、艺术思想等各种知识的内化结构(姜秋霞,权晓辉,2002)。双语能力(bilingual competence)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的熟练掌握。“双语能力”是翻译工作的基础,这一点毫无疑问(文军,2004)。马会娟(2013):翻译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不能很快地提高翻译能力“不是由于他们缺少翻译方法和技巧上的训练,而是由于他们双语能力欠缺”。

大学生应具备的双语能力是指熟练运用汉语和英语的表达能力。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得再好,但译语基础知识薄弱,只有单语和单文化能力是不能提高翻译能力的。在翻译具体文本时,既要考虑到本国语言文化,又要兼顾他国文化,增强译文的地道性和可读性,易于读者接受和提高译语水平。CET-4翻译题型内容包括中国的文化、历史及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知识。从2019年6月CET-4真题“剪纸、舞狮”和2017年12月CET-4真题“华山、泰山”真题题目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但让大学生用英语译出,或许有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掌握好译语文化基础知识是翻译的难点;用地道的译语表达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大学生需同时具备中国文化知识和译语文化知识才能提高翻译能力。从2019年6月CET-4的翻译真题“中国剪纸”来看,中国剪纸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組织将中国剪纸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最早可用于驱邪、祭祖,随后剪纸艺术品和剪纸技艺被流传下来。“剪纸”翻译真题的原文:“剪纸作品通常是用红纸做成的,因为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幸福相联。因此,在婚礼、春节等喜庆场合,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从原文可看出,“……用红纸做成……”“红色……与幸福相联”“红颜色的剪纸……”这些都揭示了中国的红色文化情结。通过翻译练习,可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剪纸文化特征的了解;译成英语,大学生需具有一定的译语文化知识,仅了解“剪纸”的原文文化特征还不够,还需知道其译名“paper cutting”或“jiǎnzhǐ(剪纸)”才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双语和双文化能力。一般来说,中国大学生对本国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掌握一定程度上要优于译语文化和语言知识,所以,大学生翻译实践时,一定要注意原文文化知识在译语中的具体表达。汉译英的难点在于译语的表达;汉译英翻译能力的提高在于对双语文化的熟练掌握。

3.3翻译策略能力

翻译策略是一个范畴宽泛的词语,学界对此的阐释很多,探讨比较多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和音译法等。下面主要结合大学英语四级真题实例探讨翻译策略的增译、直译、意译和音译。

2017年12月CET-4的翻译真题原文“泰山不仅雄伟壮观,而且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译文“It is a spectacular mountai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从译文来看,这里采用了增词法的翻译策略,译文的 “significance” 在原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又如2017年12月CET-4的翻译真题原文“然而,希望长寿的人却经常上山,因为山上生长着许多药草,特别是一些稀有的药草”,译文“Back then, however, those who wished to enjoy longevity ventured in Mount Hua quite a lot because it was believed that numerous herbs, rare ones in particular, grew in the mountain”。通過对比原文和译文,发现译者增加了 “back then” 和“it was believed that”,使译文更符合译文的表达习惯和译文语言的逻辑性。

另外,2017年12月CET-4的翻译真题原文“山上因此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译文“That explains why Mount Tai features a lot of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 sites”。 从译文来看,此处没有使用直译的翻译策略,而是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这句话另外两种可能的译文“Therefore, there left a lot of cultural relics”和“Therefore, a great many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 sites were left there”。对比三个版本的译文,发现原文的“留下了”有三种译文“features”“left”“were left”。由此发现,第一种译文“features”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比较符合译文的表达习惯;另外两种采取的都是直译的翻译策略,包括主动和被动语态的翻译,虽然译出了字面意思,符合汉语的逻辑顺序 ,但是与 “features”相比,还是欠缺一点译文的地道性和审美感。这和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相关,水平稍高和翻译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英语水平一般和翻译能力薄弱的学生,可能会采取直译的字字对应翻译策略。这里并不是说哪一种翻译策略更优,哪一种更差,只是大学生在翻译时,在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稍微提炼语言,以译文的语言标准,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也许译文质量会更高。2019年6月CET-4的翻译真题“剪纸”译名为 “paper cutting”,有的大学生在翻译“剪纸”时会使用汉语拼音“Jianzhi”代替“paper cutting”。通过搜索Wikepedia页面,出现“paper cutting”和“jiǎnzhǐ(剪纸)”两个译名共存,说明 “jiǎnzhǐ(剪纸)”这个译名也是合理的,被读者接受的。除了“剪纸”译名“jiǎnzhǐ(剪纸)”外,一方面,很多中国文化特色词、关键词都采取了音译策略,表明中国文化特色和音译方法已得到普遍接受。

4.结语

通过阐释与解析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真题实例,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时,一方面,需分析原文文本、译语结构,熟悉翻译流程,了解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质量,另一方面,可加大对翻译实践的练习,促使大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和理解中国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加快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步伐。另外,大学生还需同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知识,吸收、对比西方国家文化,使大学生具有双语和双文化能力。只有不断地实践练习、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才能提高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定刚.当代中国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培养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7:127.

[2]杨志红.翻译能力研究中国学生汉译英能力实证分析[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18-19.

[3]马会娟.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2,40,72,73.

[4]苗菊.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52.

[5]Pym,Anthony. Redefin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an Electronic Age[J].  Meta,2003,48(4):481-497.

[6]Nord, Ch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 Amsterdam:Rodopi, 1991:235.

[7]达尼尔·吉尔.笔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12.

[8]姜秋霞,权晓辉.翻译能力与翻译行为关系的理论假设[J].中国翻译,2002,23(6):1-5.

[9]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科技翻译,2004(3):1-5.

[10]李宇明,朱海平.论中国语言测试学的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2020(3):59-68.

[1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2016年修订版)[S].2016.

[12]吴鹏.大学英语思政导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19.

基金项目:安徽外国语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Awjyxm2019036);安徽外国语学院省级质量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2020kcszyjxm106)。

猜你喜欢
真题剪纸双语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剪纸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剪纸鉴赏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