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抗栓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1-08-12 09:41李圣耀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5期
关键词:抗栓纤溶皂苷

李圣耀史大卓

中药三七又名“金不换”“田七”,是多年生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本草纲目》载其有“止血、散血、定痛”之功,目前广泛用于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有效部位[1-2],采用不同条件和方法分离后,现已提纯出超过100余种单体[2]。不同单体在三七各部位中分布含量亦不同(见表1)[2-3]。血栓形成是复杂的级联反应,与血小板、纤溶系统、凝血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4]。三七皂苷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纤溶系统、抗凝血、降低血液黏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现将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抗血栓形成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表1 三七中常见皂苷主要分布部位及含量

1 抑制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经各类诱导剂如胶原、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凝血酶等及钙离子( Ca2+)的作用后,可迅速发生活化、聚集,同时分泌颗粒物质,进一步增强血小板形变,加速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凝固。

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在表面的胶原是一种较强的血小板诱导剂,参与诱导血小板的黏附、活化与聚集。研究证实,三七皂苷Fc[5]、人参皂苷Rg3[6]可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经环氧酶-1(cyclooxygenase-1,COX-1)作用后生成TXA2,可强烈诱导血小板聚集[7]。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通过抑制TXA2[8]及COX-1蛋白表达[9],来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活化。

ADP可通过促进内质网内Ca2+的释放与细胞外Ca2+的内流,或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多途径地诱导血小板的活化聚集[10]。据报道,人参皂苷Rb3可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但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效果[11]。还有研究探讨了单独与联合应用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三七皂苷R1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差异,发现几种单体间抗血小板效果并无协同作用[12]。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在血小板多个活化通路中起枢纽作用,其催化产生的1, 4, 5-三磷酸肌醇可促进Ca2+内流,继而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10]。有研究发现,三七皂苷Fc能够靶向作用于PLCγ2的信号级联作用,抑制Ca2+内流,从而降低多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人参皂苷也可通过抑制Ca2+的内流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2]。

凝血酶可激活血小板,放大凝血反应[13]。人参皂苷Rg1在体内外皆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化,并可减少血小板对胶原的黏附,同时抑制血小板表面黏附蛋白P选择素的表达及单个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结合,多途径减少血栓形成[14]。人参皂苷Rg3也具有类似作用[15],它既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Ca2+内流,同时又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αⅡbβ3与FIB的结合,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2 促进纤溶系统

纤溶系统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分。PA通过促进纤溶蛋白酶原向纤溶蛋白酶的转化过程,溶解纤维蛋白,抑制血栓形成,其活性可被PAI-1抑制,二者的动态平衡影响纤溶系统活性。因此,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及血浆PAI-1升高均是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16]。

曾伟成等[17]在体外试验中发现,通过改变三七皂苷中不同单体的含量配比,家兔血浆中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和PAI-1的浓度随之改变。人参皂苷Rg2可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的产生和分泌,提升纤溶系统活性[18]。三七皂苷R1可提高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t-PA的mRNA水平[19],同时还抑制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PAI-1mRNA的表达[20],体外研究证据证实了其抗栓作用的发挥与改善纤溶系统活性相关。

3 抑制凝血

凝血因子也参与了血液凝固过程。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是反映凝血因子和凝血系统活性的常用指标。体外试验发现人参皂苷Rg1、Rg2可引起APTT、TT增加,二者都具有强烈抗凝功效[21],其中Rg2的抗凝作用优于Rg1。此外,人参皂苷Rg2与Rg3还可显著抑制凝血因子Ⅹa活性[22],由此抑制血栓形成。

4 降低血液黏度

血液黏度升高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23],其与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加、变形性下降[24]及FIB含量增加[25]等因素密切相关。Liu等[26]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b1可降低红细胞聚集程度,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而人参皂苷Rd则通过增加红细胞变形性实现抗栓作用。陈重华等[27]发现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d具有减少红细胞聚集、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韩淑燕等[25]发现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均可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同时FIB含量也较用药前显著降低。血塞通滴丸以三七总皂苷为主要成分,动物实验发现其具有降低红细胞聚集程度,减少血栓重量及长度,降低全血黏度的作用,剂量依赖性抑制血栓形成[28]。

5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栓形成息息相关。内皮细胞可分泌收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1(endothelin-1,ET-1)、TXA2及舒张血管物质如前列环素I2(prostacyclin I2,PGI2)[29]。PGI2与TXA2的动态平衡是调节血管舒缩和血小板功能的关键[30]。由于TXA2及PGI2在体内半衰期短,目前,常通过它们较为稳定的代谢产物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的水平来判断TXA2及PGI2[31]。有学者发现三七总皂苷注射液(PNS)可保护家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同时降低家兔血浆ET-1水平,升高6-Keto-PGF1α水平,维持TXB2与6-Keto-PGF1α间平衡,抑制血栓形成[3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的另一种物质,它由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催化合成,是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和保护因子。NO可通过激活血小板内环磷酸鸟苷,进而减少细胞内Ca2+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33]。此外,NO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缺血,增加血流量及流速,提高内皮细胞代谢,从而减少内皮细胞损伤,抑制血栓形成。三七总皂苷能够作用于PI3K/Akt/eNOS通路,提高NO水平抑制血栓形成[34]。另一项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可提高血瘀证树鼩NO水平,降低FIB浓度,延长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TT,这一结果提示三七总皂苷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凝血功能,实现抗血栓形成作用[35]。

6 小结与展望

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促进纤溶系统、抑制凝血系统、降低血液黏度、保护内皮细胞等多途径抑制血栓形成(见图1、表2)。目前,对血小板、纤溶系统及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多,对凝血系统及血栓形成各环节相互作用调控的研究较少,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图1 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抗栓作用机制展示图

表2 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抗栓作用机制分析

目前,现代医学常用的抗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等,新型抗栓药物如替格瑞洛、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但是现代医学抗栓治疗仍面临着胃肠道出血[36]、药物抵抗[37]等巨大挑战,亟待出现能够平衡出血与缺血的新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与抗栓药物合用,可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情况[38]及微循环状态[39-40],保护脑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41-42],且能保护胃黏膜[9, 42-43],减少胃肠道出血。动物实验发现,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可减轻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增加胃黏膜COX-1、前列环素E2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1通路有关[9,42-43]。临床研究证实包含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的中药复方可保护胃黏膜,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44]、肝硬化[45]及上消化道溃疡[46]导致的出血。这些研究均提示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与抗栓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强化抗栓,同时保护胃黏膜、减少出血风险的双赢优势,为临床中兼有高凝血与高出血风险的两难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应开展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三七皂苷类有效部位联合抗栓药物“增效减毒”的优势,促进其转化应用,为病人带来更大获益。

猜你喜欢
抗栓纤溶皂苷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人参皂苷Rg1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HPLC法用于溃疡灵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含量的测定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抗栓疗效观察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聚焦心房颤动基础研究和上游防治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