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对比

2021-08-20 02:57刘坤朋范立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肾结石体位碎石

刘坤朋,范立新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广东 广州 510440)

0 引言

肾结石是由于尿液成分中可溶物(如尿酸、钙等)浓度过高形成结晶,当结晶不断增大后则形成肾结石,临床常见症状为排尿困难、血尿、肾绞痛等,肾结石持续性梗阻,会导致肾盂、输尿管发生扩张,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则可能引发永久性肾损伤[1]。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scope Lithoipsy,PCNL)解决了传统手术通道粗、镜腔大的弊端,成为肾结石手术主要术式,目前有俯卧位、斜仰截石位两种手术体位[2]。但目前临床关于斜仰截石位、俯卧位两种体式应用效果暂无定论。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体位下行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尿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CNL治疗,根据术中体位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3~49岁,平均(40.96±2.65)岁;结石直径15~26 mm,平均(20.47±1.81)mm;体重46~84 kg,平均(64.87±6.31)kg。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4~49岁,平均(41.33±2.49)岁;结石直径15~26 mm,平均(20.43±1.82)mm;体重46~83 kg,平均(64.49±6.15)k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对比性。家属及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吴阶平泌尿外科学》[3]相关诊断标准;②影像学检查确诊;③接受PCNL治疗。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输尿管手术史;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A组:斜仰截石位行PCNL治疗:全麻后,将输尿管导管逆行插入,外接输液器注入生理盐水,明确穿刺部位;将软枕垫于患者臀部、肩部两处,使腰、背部形成直线,同时保持腰部悬空状态,然后经B超引导下穿刺,穿刺成功后进行碎石。

1.3.2 B组:俯卧位行PCNL治疗:麻醉后步骤同A组;患者处于俯卧位,即两臂于头部两侧屈曲放置,使上臂与躯干<90°,将患者双腿伸直,头部偏向一侧,于患者腹部下肾区垫一枕垫,并分别在膝、胸、肘部位放置软垫,然后经B超引导下穿刺,穿刺成功后进行碎石。两组碎石后均检查是否存在残留结石,术后7 d复查,检查结石清除情况。

1.4 评价指标:①一次清石率[4]:术后7 d经B超复查,根据残留结石情况进行判定;清石成功:残留结石形态<4 mm(<4 mm残留结石可自行排出,不做处理);失败:残余结石≥4 mm。统计两组一次清石率。②临床指标: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造瘘管拔出、住院时间。③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伤口尿外渗、发热、腹腔积液的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次清石率。A组一次清石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次清石率对比[n(%)]

2.2 临床指标。两组术中出血量与造瘘管拔出、住院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造瘘管拔出时间(d) 住院时间(d)A组 40 228.59±97.65 51.81±14.22 7.03±1.95 10.63±2.67 B组 40 231.71±101.24 69.25±14.17 7.42±2.04 11.24±2.93 t-0.140 5.495 0.874 0.973 P-0.889 <0.001 0.385 0.333

2.3 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与生活习惯相关,感染、尿量减少、尿梗阻等均会导致肾结石形成。手术是肾结石主要治疗手段,较体外冲击波碎石及开放手术而言,PCNL因微创、治愈率高等优势,成为目前肾结石主要手术方式[5-6]。俯卧位是早期PNCL标准体位,术中为了操作方便,多选择俯卧位下穿刺碎石,俯卧位术中暴露范围虽广,但在此体位下手术,患者可能会因胸腹部长时间受压而影响呼吸,且不利于麻醉意外抢救,肠管受损率也较高[7-9]。基于此,临床进行PCNL时开始尝试其他体位,如斜仰截石位,但两种体位是否会影响手术疗效暂无定论。

张发明等[10]报道,斜仰截石位术中需在患者平卧位时将输尿管插入,随后再进行更换体位,会增加患者不适感,且患者腰背部悬空状态,难以长期保持该体位,可能会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而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一次清石率高于B组,且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提示斜仰截石位下PNCL治疗肾结石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与上述报道结果不同。分析其原因在于,斜仰截石位能够避免俯卧位胸部长时间受压弊端,使患者手术耐受力提升;患者胸腹不受压情况下,更有利于手术进行,有助于一并将输尿管、肾结石进行处理,无需反复变换体位,使结石更易排出,提高一次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且当术中发生特殊情况(如大出血)时,也无需再转变体位,方便抢救,安全性更好。另外,斜仰状态下,身体呈轻度下斜,有利于加快结石清除速度,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感;同时,斜仰截石位对于伴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而言,通常不会发生呼吸困难情况,使手术风险降低。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显著差异,提示斜仰截石位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用于PCNL术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这与杜昌国等[11]关于并发症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纳入较少有关,因此未来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以验证斜仰截石位用于PCNL的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斜仰截石位下行PCNL治疗较俯卧位一次清石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且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具有良好安全性。

猜你喜欢
肾结石体位碎石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碎石神掌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喝矿泉水不会加重肾结石
甜饮料
——肾结石
悲壮归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