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

2021-08-20 02:58许珍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药制剂注射剂医务人员

许珍娟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731)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药学理论在我国逐渐发展成熟,并且与药学相关的技术,在近年来的临床上发展也愈加成熟,在药学领域中中药制剂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较少,并且毒性相对来说较弱[1],容易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在近年来的临床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而在中药制剂中,舒血宁、痰热清和七叶皂苷钠等药物都是十分常见的中药注射剂类型,在临床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治疗作用,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中指出,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但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研究中需要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患者的合理用药方式[2]。本次研究研究药学干预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在该时段将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中收入并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研究中共包含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7岁,平均(49.1±3.9)岁。此次实验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支持和审核,所有患者均接受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对比的条件(P>0.05)。

1.2 方法。首先在医院内部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讨论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由药剂科主任担任小组内小组长,药剂科内其他工作人员需要作为小组成员进行工作,小组人员在进行选拔时也应当尽量选择医院内部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医临床药师作为小组成员。在开展实验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简单分析,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筛选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部位和发生类型进行分析,将获得的最终结果进行全面总结,确定原因后,在试验完成后的后续医务工作中,采用针对性的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用药调整。

1.3 评价标准。在用药完成后,需要由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与患者的中药类型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在进行本次研究的结果统计检查时,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 22.0,医务人员对数据进行全面记录,并根据最终结果作出相应的统计学判断,确认χ2与T值和P值对比性,借此判断统计学可信度。

2 结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在实验结果中,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与患者的用药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临床研究显示注射用炎琥宁、谷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多,占比为8(17.39%),其次为注射用七叶皂苷,占比为5(10.87%),其余的各种中药注射液在应用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而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皮肤症状为主,其次为寒颤等,见表1,表2。

表1 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对比(n,%)

表2 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症状对比(n,%)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中药应用于临床上对患者机体功能进行调节的优势,受到了现代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3],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展现出来的效果良好,中药制剂相较于西药来说产生的副作用总体来说较小,但并不代表这种药物并不存在任何的副作用,根据以往的用药经验来说,中药制剂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医务人员需要明确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用药调整,这样才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4]。

中药注射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类型较多[5];本次研究在进行选择时,所选择的中药注射剂种类较多,基本已经涵盖了目前临床上大部分所应用的中药注射剂,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所以医务人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在实验结果中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部位也具有多发性,可能会对患者的多个器官和组织造成影响啊,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以皮肤组织最为常见,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湿疹以及水泡等皮肤症状,但药物所导致的患者出现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或者其他脏器的不良反应,总体来说数量较少。本次研究在治疗完成后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仅有一名患者在发生了心血管异常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基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恢复状况良好,并且不会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造成明显影响[6]。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与药物本身有一定的关联,在临床上药物的使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药注射剂造成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药注射剂中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和多肽等大分子物质,这类物质属于完全抗原,能够直接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而部分小分子化学物质作为半糖原在进入人体后,能够与患者的机体血浆蛋白的氨基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更大的分子复合物,从而引发患者出现变态反应。临床研究表明,药证不符是导致中药注射剂在应用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仔细确认患者的病情,在对患者进行实际用药时,也需要确认患者体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尽可能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药物,这种药物类型在临床上总体来说安全性较高,但患者依旧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临床病情,并且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做出相应的用药调整,这样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药制剂注射剂医务人员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10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原因探讨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药制剂研究开发平台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团队介绍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