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核心素养,进行回归本体的教学设计

2021-08-23 02:41刘俊岭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刘俊岭

[摘 要]教学设计要立足语文课堂实践,体现顶层设计思维,让课堂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融合,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以单元课文为一组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单元意识和目标意识,把单元要求和课文特点结合起来,把文本阅读感悟和知识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注重策略的灵活多样,注重课堂的预设生成,这样就能使教学设计实用灵动,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本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37-02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 ,所选的课文全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数量是全册各单元中最多的。在教学中,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用顺畅、回归本体,从而达到示范引领的理想效果呢?笔者结合单元的设计谈一下具体的做法。

一、设计有高度,融合核心素养

(一)树立核心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学生和谐发展。”这些内容表明,语文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都有明确的指向,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双重任务。两者都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教师应该认真揣摩、把握。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顶层设计思维,做到两者兼顾。比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在阅读中要求学生能提取概括信息。在设计《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在地面上而要在地道里和敌人进行武装斗争?为什么说地道战是个奇迹?”这样,引导学生概括地道的作用,思考领悟冀中人民的智慧。这样的设计,渗透了核心素养的内容,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树立单元意识

“双线组成单元”是统编教材的创新之处,但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却没有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本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设计时,教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整体设计,尽可能做到“一组一得”。根据“学习提高阅读速度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搭石》应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将相和》应训练连词成句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要训练借助关键词句速读,《冀中的地道战》要训练带着问题速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按部就班,依据课文编排顺序一课一课地进行有序训练,使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形成一个系统,帮助学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三)树立目标意识

有些教师目标意识比较淡薄,只知道照抄教参,不知道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关于教学目标,特级教师凌宗伟说:“要明确而具体地陈述用什么,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想要精准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要从单元目标入手,并结合课文特点进行思考。第二单元的阅读目标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习作目标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考虑以上内容,教学设计时就能确定清晰简明的教学目标。如,教学《将相和》,目标可确定为:一是学习生字词,二是练习“连词成句地读”的速读方法,三是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二、设计有支点,回归语文本体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能力的训练要有梯度性,循序渐进。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在学习“负荆请罪”这一内容时,教师围绕“听”字做文章,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的速度:“为什么‘听了廉颇的话,蔺相如会请假,不跟廉颇见面?为什么‘听了蔺相如的话,廉颇会背上荆条请罪?”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提炼,有目标,有支架,强化了速读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做,可谓是完成了目标,培养了能力,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体。

(二)掌握提高阅读速度方法

在落实速读方法的单元策略时,教师要把单元目标和课文特点结合起来,让设计整体化、系统化,让训练回归本体。比如,《搭石》一课的训练目标是集中注意力、不指读、不回读。但是,如果只让学生看课本阅读,教师就掌握不到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字幕滚动播出的方式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可以随时调整每一行的字数,控制每分钟大屏幕滚动的字数,并根据学情进行增减,有序强化。这样有梯度的训练,扩大学生的阅读视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方法是用于一篇课文还是全部的课文,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精心安排。

(三)加强习作能力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单元习作要求,加强习作训练。如,在《搭石》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人物特点、感悟淳朴民风,教师可以选取“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这一段为例,围绕“放下”“找来”“踏上”“离去”等这些词语,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想一想上点儿年岁人的穿着、外貌,演一演他们调整搭石的动作、神态,说一说人物的形象和品质。这样设计,一是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了阅读能力;二是把事情具体化、人物形象化,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基础;三是把短短的三行字扩充为一个小剧本,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

三、设计有靶向,着力课堂实效

(一)导入过程准确利索

好的导入设计,引人入胜,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一堂课的精彩环节。例如,《冀中的地道战》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的日寇力量很强大,但是冀中人民一点儿都不怕。他们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挖了一百多种地道和敌人斗争,成功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创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奇迹。那为什么说地道战是个奇迹呢?冀中人民又是怎样利用地道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这样的导入,能快速带动学生进入积极的阅读状态。

(二)方法策略恰当合适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选择利于学生说和想的策略,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例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 ,教师设计了两个导入方案。

方案一:“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将指的是谁?‘相指的又是谁?他们因为什么事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方案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将、相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想一想如果将相不和会怎样,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哪些特点?”第一个方案注重内容结构,第二个方案突出了人物特点。两者看起来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如果从单元的习作要求来看,方案二就显示出了设计的恰当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文本对话充分到位

要想真正做到充分阅读,不仅要反复读文本、理解文本,还要超越文本进行阅读。比如,在学习《将相和》时,由于对文本背景认知有限,学生在和文本对话中出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介绍战国七雄的背景知识,介绍《史记》中的一些人物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理解文本内容。从上面设计可以看出,教师没有过分侧重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而是采用深入理解文本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这种超越文本的深度阅读,提高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共建课堂预设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教学是双向活动,只有学生的学,或者只有教师的教,都说明预设生成的有效性不强。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围绕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课后作业来进行教学;其次,要围绕构建有效、灵动的课堂教学来进行;最后,要根据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来考虑。这样,营造融洽、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步入文本的深处、语文本体的实处。如,学习《搭石》时,教师这样设计:“如果搭石两边的人同时过,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闭上眼睛,我们来感受一下搭石、溪水,想一下搭石的大小、平整度,溪水的深浅、清澈度,你会感受到了什么呢?”通过联想、推理,学生的脑海浮现出人美、景美、情美的一幅和谐村居图。

(五)善用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编者精心筛选的内容,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检验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善用、活用这些练习,纳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比如,《搭石》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学时,我们可这样设计:“读一读,快速圈画出上点儿年岁的人、搭石两边对面的人、年轻人都做了什么,体会一下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为他人着想、两边对面的人的谦让以及年轻人敬老帮老的优秀品质。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轻松地解决课后问题,更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的要求。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立足语文课堂实践,让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相融合,把单元要求和课文特点相结合起来,釆取适宜的策略落实目标,促进语文本体回归,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就能进行实用有效的教學设计,就能建构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精彩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凌宗伟.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3).

[3]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