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支架,习悟方法,实现知能转化

2021-08-23 00:20翟翠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

翟翠敏

[摘 要]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中的助学系统,给课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方法支架。教师要充分借助这一支架,根据阅读提示、课文批注、学习伙伴、课后链接等搭建起课堂教学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引领和方法指导,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感知—学习—实践”的能力形成过程。

[关键词]助学系统;教学支架;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69-02

为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统编教材创造性地编排了系列阅读策略单元,成为诸多创新设计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闪光点。教材从三年级始,在每个年级的上册分别编写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这些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学习阅读策略,通过系统地学习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面对崭新的单元内容,如何领会编者意图,开展教学实践,落实课程目标呢?现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蝙蝠和雷达》为例谈谈阅读策略的教学问题。

一、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解读

整体教材观是教师教好统编教材必备的一项基本功,而单元视域的解读是读懂教材最重要的环节。

本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这是继三年级首次接触“预测”策略单元之后,学生和阅读策略的又一次相遇。这里的“提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问,它是作为一种阅读能力来培养的。单元页语言寥寥但指向明确,“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人文主题,点明了问题意识在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性;“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的语文要素则鲜明彰显了教学目标。从每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可以看出,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从“尝试提问—学习提问—指导提问—实践提问”四个目标层级逐步落实提问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其要求和层次是各不相同的。

首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只以一个浅问题的引入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问没有做任何形式的要求;第二篇课文《蝙蝠和雷达》和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共同指向提问方法的发现和培养,但细节又有所不同,前者重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后者重在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略读课文《蝴蝶的家》指向的是迁移运用,鼓励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四篇课文既有共性单元目标,又各有鲜明的个性目标。

《蝙蝠和雷达》作为第二篇课文,是在学生初步尝试从内容方面进行提问基础上的一个顺承,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这和单元阅读要素高度契合,所以此篇课文有着至关重要的教学价值。

二、善用助学系统搭建教学支架

助学系统是教师教学的说明书,读懂用好,“怎么教” 将不再是困惑。《蝙蝠和雷达》的助学系统有三处:第一处,阅读提示。明确提示学生可以对课题和内容进行提问,这是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从内容方面进行提问”的一个延续。第二处,课文批注。四个批注均是问句,以真实阅读的样例作为提问示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问。第三处,学习伙伴。课后习题聚焦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借助旁批中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分析小组问题清单,启发学生还可以从课文的写法、阅读启示等其他角度进行提问。第四处,课后文段。充分运用课后拓展阅读《它们是茎,还是根?》的内容,让学生尝试运用学习所得,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題、整理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换。

可以说,助学系统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了学习引领和方法指导,给课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方法支架,这支架就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而《它们是茎,还是根?》的提问实践,让这篇课文的教学自成一个由学到用的方法综合小体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感知—学习—实践”的能力成长过程。

根据单元整体视域的解读和对助学系统的分析,我们的策略教学目标可以精准确定为:

1.借助问题批注样例,尝试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读懂课文内容。

2.借助课后问题清单,学习在阅读中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3.梳理小组问题清单,重点学习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4.利用课后阅读文段,实践运用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实现知能转化。

助学系统就是教师的教学线索。教师根据助学系统完全可以搭建起课堂教学的结构支架。

(一)按照阅读提示初读,尝试采用旁批提问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借助助学系统中的阅读提示直奔主题,让学生按阅读提示的内容进行初步阅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尝试按照旁批的样式,把问题写在自己的问题条上,让思维留痕。之后,学生通过再读课文自行解决问题,并和全班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二)出示课后问题清单,了解提问的三个角度

课后问题清单是教学的主要支撑,是学习提问方法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围绕问题清单做好四步教学。

1.出示课后学习小伙伴的对话。提问:这是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读完这篇课文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列的一个清单。读一读小伙伴的提示,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提问的吗?

结合课后的“问题范例”,让学生理解提问有不同的角度,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2.分析总结三种角度提问的方法。提问:你们对哪个角度的提问最熟悉?

在交流中教师随机总结并强化三种角度提问的方法。

针对内容的提问:读书中我们针对文章内容产生的思考,一般通过认真读课文或者查找资料就能得到答案。读书过程中我们最经常进行的提问就是针对内容的提问。

联系生活进行的提问:我们读到文中某个地方受到启发,然后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我们更积极地去生活中探索、研究,带给我们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多的启示。

针对写法的提问:就是作者在写文章时是怎么用词用句、怎么处理详略,怎么写开头,怎么写结尾的。简单来说,就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梳理小组问题清单。要求: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问题清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大家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问的,然后分类择优贴到小组问题清单里。

这个过程看似麻烦费时,但对增强学生的问题辨析和评判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从实践中找出学习难点。提问:面对各小组展示的问题清单你们有什么发现?大家觉得针对哪个角度的提问比较难?

对清单的观察,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深入思考问题,不断明晰探索的方向。

这一环节的教学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进行提问的专项训练,提问往往局限在内容的角度,缺乏多角度质疑的意识,尤其是从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更是大多数学生的短板。教师要顺学而导,顺学而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三)聚焦提问难点,重点学习从写法角度提问

聚焦并分析本课的“多角度”——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不难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在对写法的提问上。写法的角度既包括课文的结构,也包括课文的用词、组句、构段等。“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是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要让四年级的学生尝试着从写法的角度提问,超出了他们的 “现有发展水平”。所以,教学中教师要侧重写法提问的指导,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给例子,教方法,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生长。

1.针对词语进行提问。

课件出示:“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蝙蝠的什么特点?你觉得哪个词用上后更能体现它飞行技术的高超?为什么这里要用上“极细”呢?用上“极细”有什么好处呢?

2.针对句子进行提问。

围绕一些写得好的句子,也能提出关于写法方面的问题。课件出示设问句“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和陈述句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才能安全飞行”。

对比这两个意思相同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吸引你?为什么?尝试提一个写法上的问题。

3.针对段落进行提问。

作者除了遣词造句,还在段落的写作上有独到之处。对于课文的4、5、6自然段,默读了解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能針对这三次实验提一个关于写法上的问题吗?谁来解答?

4.针对篇章进行提问。

课件出示:“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文章写蝙蝠和雷达,为什么要写飞机夜航呢?全班讨论,解开疑惑。

5.运用课后文段资料,尝试多角度提问。

出示学习任务:默读短文《它们是茎,还是根?》,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写在旁边和文后。对问题进行分类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每个问题都会让我们的思考更深刻。

提问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离不开有效的提问。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不要置之不理或悬而不决,要重视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提问在阅读中的价值,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的提问向有序、优质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阶梯式方略探讨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数”山有路“读”为径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