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1-08-23 18:28李丹
成才之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李丹

摘 要: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院校,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学生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学科。文章对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政课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08-02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者与学生对思政课程认识不到位、实践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单一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性人才,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教育者与学生对思政课程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虽然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院校,但仍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是德育的关键课程,但部分教师和学生将思政课程看作辅助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学习思政课程只要能应付考试即可。同时,思政课程的教师资源不足,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有限,教学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空洞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思政课程中含有大量理论知识,但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凭借一次备课反复教学,内容设计没有变化,对学生进行硬性灌输。此外,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往往是集合一个专业的几个班级共同上课,人数多,课堂互动难,监督也难,加上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在课堂上频频开小差,难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不重视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应占据重要位置,但实际上实践教学活动很少开展,或者开展得比较形式化,缺乏实效性。这既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关,又与学校的资源投入有关,导致思政实践课程流于表面。此外,学校在思政教学中缺乏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制度,与学业成绩关联较小,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4.教学形式缺乏创新,不具有趣味性

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政课程应满足学生“逐新趣异”的特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部分教师为了节省备课时间,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关注点,也不花费精力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这导致师生之间的代沟无法打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思政课程效果不佳。

二、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推陈致新,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多元化课堂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需要推陈致新,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立德”为根本,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从“培养人才的价值观”着手,找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程导入,打造多元化课堂。比如,很多学生都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网,比较关注新闻热点话题,教师便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计思政课程,以相应的新闻热点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课堂上进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在层层问题中更好地学习思政知识。教师可以将思政知识融入音频、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政课程。例如,教学“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软件了解到学生对中国外交部发言感兴趣,并将外交部称为“中国外交天团”,便剪辑制作了一段“中国外交天团”精彩发言的视频,并配上激昂的音乐,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们兴趣高涨、精神振奋,通过观看外交部有深度、有情怀、有温度的发言,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底气和志气,强化了爱国情感。教师想方设法获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思政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重视实践,开展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要想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效果,教师就要重视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思政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教师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才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应重视思政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知、感悟和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操作性和教育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内化践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德与行”。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的设计应避免流于形式,否则会被学生当作“游览、游玩”项目。所以,思政实践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多开展一些社会服务性的公益活动、调查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实践,端正思想态度,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团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例如,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政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组成四人一组的小组,搜集关于“扶危济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的现代故事,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故事,说一说自己的感触。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前往敬老院为老人带去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活动,将欢声笑语带给老人,慰藉他们的心灵。这类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思政实践课程的教育作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思想上感悟传统美德,在行动上展现传统美德,实现“德行合一”的人才培养。

3.综合评价,完善思政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学业考核评价仍在延续单纯依靠理论考试的传统模式。这种传统考核方式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没有关于思政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考核评价。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这样的考核是不全面、不完善的。“行治修制,即成方圓”,这也适用于思政教育。因此,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思政实践活动纳入学业考核范畴。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政学习成果,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促使学生在其他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好的思想和心态。这样,才能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条件,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技术性人才。例如,在前面提到的“敬老院慰问”思政实践活动中,教师便可以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借助活动考核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可以从“执行程度、策划组织能力、活动参与度、实践报告心得”等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层级可分为优、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同时,每个学期的实践活动都应该对学生进行类似的评价,学期末再将学生所参与的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并按照等级给出相应分数。最后,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政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数汇总,汇总的分数则代表学生的思政水平。这样的考核机制,将理论知识测评与实践活动测评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政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高职院校及思政课程教师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思政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多元化课堂、开展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完善思政课程考核评价制度等措施,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廖芳,王敏.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0(06).

[2]杨晓慧.课程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

[3]郭容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及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卢继富.探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视角[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03).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