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造影声像特征诊断急性与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

2021-08-25 04:48刘勤学陈杰林简国亮余丽惠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528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6期
关键词:胃窦胃壁声像

刘勤学 陈杰林 简国亮 余丽惠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528000

胃肠疾病的诊断多依赖于X线钡餐造影及电子胃镜检查,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性能的不断提升,胃肠超声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胃肠疾病的诊断[1]。胃肠超声通过口服超声造影剂将胃腔充盈后,去除内容物及气体对超声波的干扰,提升胃及周围组织超声的内环境,显示胃壁、病灶及周边组织器官,实现诊断胃肠疾病的目的。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及电子胃镜检查比较,具有简单、方便、快捷、廉价、无创、无辐射等优点[2-3]。胃炎可分为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依据病理改变可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及特殊型胃炎三大类[4]。为更好地了解急性与慢性胃炎胃肠超声造影声像特征,提升超声医师对急慢性胃炎的超声诊断技巧,本文分析了经电子胃镜或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急性或慢性胃炎的胃肠超声造影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消化内科接收的以腹胀、上腹部不适、纳差就诊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胃镜或病理学检查前,均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纳入标准:(1)均经电子胃镜或活检证实为胃炎;(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未经胃镜或病理学检查确诊;(2)合并肠上皮化生;(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胃肠超声造影剂过敏;(5)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穿孔、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及肠梗阻等。68例患者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1.86±9.24)岁;病程:2d~5年;电子胃镜或病理活检证实:急性胃炎29例,慢性胃炎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5例)。

1.2 方法 采用Esaote Mylab twic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宽频凸阵探头,探头频率选用5.0MHz,配备对比脉冲序列(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CPS)、对比谐波成像技术(Contrast homonic imaging,CHI),机械指数分别为0.16~0.21、<0.1。超声显影剂为口服速溶型胃肠超声助显剂,主要成分由植物性食用物(米类、豆类)。检查前患者禁食4h,禁水6h,开水400~600ml与1袋造影剂调成均匀颗粒悬浮状,待冷却至适宜温度(36℃)后口服。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后,嘱患者行站立位动态观察造影剂流入胃腔状况,后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及肝左叶寻找良好透声窗观察造影剂在食管下段及贲门是否通畅,贲门处管壁是否存在狭窄或增厚情况;后嘱患者切换至左侧卧位,探头置于左侧第9~10肋间,行肋间斜面扫查,探查胃底部及周围内脏器官,该位置可获取完整的胃底部切面;后切换至右侧卧位,探头于上腹部行纵横扫查,探查胃底部、胃体部、胃角切迹、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若胃底部、胃窦部显示欠佳,则嘱患者双手后撑检查床,以半坐位让胃内气体上移,造影剂下沉,观察胃大弯、胃后壁是否增厚或狭窄。

1.3 评价指标 (1)胃窦胃壁增厚程度。正常:胃窦厚度<8mm;轻度增厚:8mm≤胃窦厚度<10mm;中度增厚:10mm≤胃窦厚度<12mm;重度增厚:胃窦厚度≥12mm。(2)增厚类型。不规则增厚:胃壁增厚浆膜面模糊不清;规则增厚:胃壁增厚规则,可伴或不伴小缺损。(3)胃壁黏膜完整性。凹凸不平:胃壁黏膜凹凸不平,毛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紊乱;平整连续:胃壁黏膜平整、连续,与周围组织粘连清晰。(4)胃腔狭窄。狭窄:胃蠕动正常或下降,造影剂在胃腔排空较快;正常:胃蠕动基本正常,造影剂在胃腔排空正常。(5)回声斑。强回声斑:黏膜表面见浅小凹陷,其可见有强回声斑附着;弱回声斑:黏膜表面有浅小凹陷,但回声斑较弱。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itneyU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慢性胃炎的胃肠超声造影声像特征分析 胃肠超声造影显示急性与慢性胃炎的胃窦胃壁增厚程度、胃腔狭窄及回声斑强度声像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急慢性胃炎的胃肠超声造影声像特征分析[n(%)]

2.2 胃肠超声声像特征诊断急慢性胃炎的价值 胃窦胃壁增厚声像学特征在鉴别诊断急性与慢性胃炎的价值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31%、64.10%、70.59%、62.16%、80.65%。详见表2。

表2 胃肠超声声像特征鉴别诊断急慢性胃炎的价值(%)

3 讨论

胃肠疾病过往多采用胃镜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可观察胃黏膜局部的微小病变,可对病灶区取材活检,进而做出明确诊断。但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易对机体产生损伤,不适合老人、小儿、身体基础差、咽喉敏感的患者[5];另外胃镜受到仪器本身条件限制,无法评估胃壁黏膜层次的病变,无法判断胃病变的远端转移[6]。以往,常规灰阶超声对胃部疾病的检出率较低,不足30.0%[7];随着胃肠造影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超声助显剂的深入研究,胃肠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的检出率获得显著提升。通过口服造影剂充盈胃腔后,阻断气体及内容物对超声波干扰的同时,让胶质成分在病灶黏膜上积聚,形成团块或条索状强光团,进而形成良好的界面,超声可借此确定胃壁的形态、厚度、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病灶性质、病灶浸润程度、病灶远端转移情况,实现诊断胃肠疾病的目的。目前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已应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间质瘤、胃癌、胃息肉样病变、淋巴瘤、胃炎等病变的诊断。

本文结果显示,胃肠超声造影显示急性与慢性胃炎的胃窦胃壁增厚程度、胃腔狭窄及回声斑声像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胃壁增厚程度、胃腔狭窄及回声斑声像特征有明显差异。具体为:(1)胃窦胃壁增厚程度:文献[8]报道显示正常胃壁的厚度约为1~8mm,平均约3.9mm,胃窦胃壁厚度要高于胃体厚度。多数学者[9-10]支持胃窦胃壁厚度超过10mm应视为异常。吴明忠[11]对42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胃窦胃壁增厚情况,结果发现,胃溃疡、胃息肉及急性胃炎患者的胃厚度均超过10mm,胃肿瘤超过12mm,可见胃窦胃壁增厚是急性胃炎的常见特征。(2)胃腔狭窄:急性胃炎多由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引发广泛或局限性胃黏膜炎症,胃壁多呈现对称均匀性增厚,且伴有肿胀特征,在双侧胃壁肿胀下,胃腔相对狭窄,胃肠超声造影下可见造影剂在该狭窄区域排空速率加快。慢性胃炎病变多局限于胃黏膜,累及浅表层,声像多呈现胃壁黏膜粗细不均匀及黏膜连续性差,较少出现双侧胃壁肿胀,胃腔不出现狭窄或狭窄程度低。(3)回声斑:急性胃炎的胃壁肿胀是胃肠超声的重要征象,胃底部皱襞多呈现类似于脑回路粗大脑回状,胃肠超声造影后可见浅小凹陷且附稍强的回声光斑。慢性胃炎胃壁黏膜表面粗糙,以低回声为主;胃肌层回声增粗、增强,因此在浅小凹陷处常可见肌层的强回声光斑。本文在对急性与慢性胃炎胃肠超声造影声像学特征进一步分析后发现,胃窦胃壁增厚声像学特征在鉴别诊断急性与慢性胃炎的价值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31%、64.10%、70.59%、62.16%、80.65%。提示胃窦胃壁增厚程度在区别急性与慢性胃炎的价值最高。

综上所述,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经胃肠超声造影后,胃窦胃壁增厚程度、胃腔狭窄及回声斑强度声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胃窦胃壁增厚程度在区别急性与慢性胃炎的价值最高。胃肠超声造影具备简单、方便、快捷、廉价、无创、无辐射的优点,可作为传统胃镜检查及X线钡餐的有效补充,尤其适合作为基层医院的首选检查方式。

猜你喜欢
胃窦胃壁声像
胃血管纤维黏液瘤样增生超声表现1例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校外教育机构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探析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进展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人到底会不会撑死
测智商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