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小品创作的思考

2021-08-26 03:18盛元靖
中华书画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纸本小品书法

□ 盛元靖

我喜欢富有生命力的形式语言。古代书法艺术作品中,如《平复帖》之奇古,《夏热帖》之纵逸,《出师颂》之丰茂,砖瓦陶文之天真古拙,楼兰残纸之朴素自然,八大山人之典雅萧散……

除此之外,还注重从其它方面去拓宽自己的见识,比如关注与审视那些日常书写痕迹、民间涂鸦与一些西方艺术,不论是东方的、西方的、人造的、大自然的,凡是有意味的形式总能引发联想与共鸣,从而归纳转化成自己笔下的形式语言。

古时张旭观公主与担夫争道、怀素观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庭坚观群丁拔棹而悟笔法,对书法亦有“屋漏痕”“屈铁丝”“锥画沙”等等形容,这些给我们提了个醒—书法的学习和领悟方式并非那么单一。

我平日里偏好搜集各类毛笔,长锋、短锋、软毫、硬毫,甚至朋友使坏了的笔都讨来用,因不同的工具可以有不同的用法,从而有不同的效果。主动去了解、适应各种工具,这对于一个专业从事创作的艺术家来说是义务。我也会去收集一些老纸、民间土纸,抄录《世说新语》《广艺舟双楫》《随园诗话》,因其行文流畅有趣,至会心处,无我忘我。随即写就的作品,在章法上难免会存在一些欠缺,但在书写前仍不习惯作具体设计,待通篇写就之后再根据当下格局,依据艺术规律做进一步处理,有时留下一两个缺憾之处,作品整体反而更有味道了。《孙子兵法》云“奇正相生”“不可胜穷”,在艺术的范畴中,若把“正”定义为“常”,则“奇”可以看作是一种注入了审美意识的非“常”表现,将之理解成对比因素的和谐统一,可能更利于在作品中体验。具体即如笔下的纵横、疏密、聚散、曲直、方圆、干湿等,合理地运用各种对比因素可以使笔墨在作品中生发出无穷变化,即奇正相生。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运用技术是前提,但不是全部,在技术中融入个人思考,技进乎道,这时作品才可能会有审美意义。在此基础上便是不能重复任何人,重复自己也不行,在创作书法小品时更须如此。

书法小品因其“小”,在创作时采用一些复杂的章法及处理手法一般不会显得过于唐突做作,这是在巨幛中难以做到的。可以充分利用如题签、题跋、界格、拼接、染色、做旧、裱框等形式元素增加作品艺术表现力,使作品以小见大,每个人对这些形式元素的理解与实践都又各不相同,所以相比其他的书法作品类型,不同书家的小品类作品之间所呈现面貌差异更大。

故小品虽小,却能包揽万机。对于书家来说,在盈尺之间即能借笔墨来表现自己的技术与情感,应是一快事。■

盛元靖 古人论书句 36×18cm 纸本 2019年

盛元靖 古诗四首 18×70cm 纸本 2021年

盛元靖 《广艺舟双楫》节选 35×45cm 纸本 2020年

盛元靖 万千岁五言联 180×45cm×2 纸本 2017年

猜你喜欢
纸本小品书法
书法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书法欣赏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书法
《临宋人小品》
熊明非作品选
陈芳桂艺术作品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