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的创新性

2021-08-31 07:37王笑童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沉浸式朗读者传播

王笑童

关键词:朗读者;沉浸式;创新;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36 — 03

一、《朗读者》节目介绍

(一)节目概况

《朗读者》一共有三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董卿担任主持人。该节目通过展现朗读者们的真情实感来传播文字的魅力,实现了用朗读的方式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节目中会邀请各个领域里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舞台,以成长经历、感情故事、自身背景故事来与相关的传世佳作相结合,用最朴实无华的讲述式朗读道出文字背后的价值,通过分享故事的方式呈现书中情节和情感。

(二)节目设置

《朗读者》节目的每一期都会有一个主题,比如第一季的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根据这样一个主题,节目组邀请文学顾问团的文学家、出版人、专家、学者精心挑选“切题的”精选美文,然后请出本期的嘉宾,嘉宾和董卿会先在一个小房间里以访谈的形式慢慢引出主人公身上的故事,让观众对朗读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让观众用耳朵和大脑交叉感受文字的魅力。

(三)节目特色

《朗读者》第一季以“访谈+郎读+轻解读”的方式,嘉宾根据相关的主题词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的方式就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特色,朗读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有的嘉宾朗读一篇散文、有的是分享一封家书,甚至有的嘉宾会通过演绎一段影视剧来传达自己的情绪。

《朗读者》第二季,邀请的嘉宾范围更加广泛了,除了第一季的名人之外,第二季的创新在于增加了更加多元化的领域甚至一些稀缺的代表人才。在每期的主题词上《朗读者》也有创新,节目组会实时的添加一些当下的热门社会话题进来,比如爱护大自然、保护稀有动物、器官捐赠等相关话题。在朗读的形式上也有所创新,新增了跨时空朗读的模式。《朗读者》第三季同时打造了“一平方米”和一万公里两种模式,一种是小小的朗读亭,一种是走出演播厅,将朗读者的声音带向远方。这两种模式的创新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具有代表性的“一大步”,打开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大门,让经典好书进入大众视野。

二、《朗读者》的形式创新

《朗读者》是一种沉浸式读书节目,舞台呈现环绕式设计,结合每一位朗读者的朗读内容以及朗读背景,将舞台场景和背景进行不同的设计,让观众视听结合,身临其境,拥有更好的体验。《朗读者》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主持人兼制片人董卿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设置。该节目在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1. 访谈 + 朗读 + 轻解析;2.明星 + 素人;3.线上 + 线下朗读亭;4.视听语言;5.叙事结构;6.价值引导。〔1〕节目《朗读者》遵循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融入节目创新的理念,给观众传播人文价值和文化情怀。文章从文化思想深度、内容表达、传播效度、视听融合度四个维度出发,探究文化自信语境下传统文化类节目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准传播的路径。〔2〕《朗读者》运用场景化体验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它能让观众在忙碌的生活中,用娱乐化的模式了解书籍,以吸引观众的阅读兴趣。

(一)文学作品与人物故事的融合

《朗读者》的成功既离不开节目模式的创新,又离不开情怀和主持人扎实的功底。董卿在節目中曾说到过,很多人都认为阅读是我们学生时代才会做的事,或者说,朗读是属于一小部分人的事,但其实朗读属于每一个人。也许将文字赋予生命正是这档节目最大的创新点,将文字与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融合在一起是让冰冷的文字生动化的好方法。所以《朗读者》充分利用了与每位嘉宾“访谈”的环节,深度挖掘朗读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一方面可以带领嘉宾和观众逐渐进入朗读的情绪里,另一方面这也是让人和字产生共鸣的重要环节。在第三季的《朗读者》中,人与文字相融合的创新体现的更加明显了,第三季节目组将朗读者的角色逐渐从名人、大腕身上转移到了普通老百姓,在小小的“一平方米”的朗读亭里,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朗读属于自己的文字。朗读亭,是融媒文化的“超链接”。若是心有万语千言,不如纵声五湖四海。有人说,《朗读者》节目像是榕树的主干,而那些向下生长的气根,就是朗读亭,它是经典电视节目的新媒体呈现支点,方寸之间,浪潮澎湃。有了这个小小的实体亭子,《朗读者》节目就真正走进了民众的文化内心。〔3〕在这一小小的亭子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发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声音。让朗读真正地走进车水马龙和城市日夜,这种创新的方式,也让朗读真的和大众的生活连接在了一起,让观众在看节目时更能够产生共鸣。

《朗读者》借用“朗读”字眼,没有复杂的情节,故意的煽情,只是朗读者与打动自己的简单文字,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舒缓的节奏中,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达给荧屏内外的观众,唤起大家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学的意境中,享受人文艺术之美,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4〕,并通过视听化的升级体验,从而使观众的情绪自然而然的被带入到特定故事中,用心感受朗读者的故事,达到沉浸式体验。

(二)文学作品和场景氛围的结合

一个综艺节目想要吸引观众,就一定要拥有属于这档节目的特定内涵,可以是有趣的内容、深远的立意,同时舞台设计或外景环境也是吸引观众坚持观看的因素之一。

《朗读者》就是将文化的内核和娱乐的外壳相融合,以情感为纽带,朗读为表现形式,展现了我国电视综艺的创新与发展。朗读者是一个兼具“读书类节目”和“文化感情类节目”于一体的节目,它营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让主持人和朗读者置身于舞台上,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访谈、朗读环节,将主持人、朗读者、观众三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最终的目的是借助书本的力量传递人生感悟。

节目组也通过使用不同的场景道具来营造不同的氛围。朗读者的舞台以图书馆和西式歌剧厅环状观众席作为基本的视觉环境,而访谈室则是模拟成一个会客室一样的小房间。

同时《朗读者》节目的场景设计还包含了背景上电子屏以及各种道具的创新。其中道具和屏幕上的画面多以静态平面视觉影像,观众并不会因此而分散听觉的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巧妙的创新点,适当的利用视觉集中注意力烘托朗读者主体的感情传达。

三、《朗读者》的内容创新

《朗读者》不仅把读书与舞台剧结合在一起,利用新形势媒体推广好书;而且对于节目内容的表现手法也很新颖,利用“访谈+朗读+轻解读”的方式,嘉宾以访谈的方式在第二现场与主持人对话,将朗读者的人生经验与情感传递给观众。吸引观众读书的兴趣,推动大众读书。

(一)桥段设计强化情感表达

《朗读者》的形式创新已经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一个巨大创新了,此节目利用不同桥段的设计营造一种特殊的情景和氛围。在节目中“桥段、场景、朗读”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桥段设计更是场景和朗读设计的结合点,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个节目的用心和认真。桥段的设计让枯燥的朗读幻化成了戏剧一般跌宕起伏,让普通的朗读充满了情节的趣味,更容易让观众产生移情的共鸣,也降低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朗读者》的书籍题材选择广泛、多样,不仅能让观众看到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故事,以及爱情、亲情以及友情,现实和理想的碰撞,让观众从这些故事中结合自身,进行思考。

第一季第一期的節目中主题词是“遇见”,一个朴实无华的词语却可以勾起每一位心中的涟漪,每个人都曾遇见和错过,在提出这个主题词后,由主持人对这个词做出情感上的解读:“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相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么?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见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在经过这样一个利用经典文学来解读主题词的桥段过后,节目也顺利的引入了主题。这种桥段的设计,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让观众对朗读本身有更强烈的欲望。《朗读者》内容选题的多样性,无疑是在形式创新的基础上锦上添花,不是虚有其表,而是真正有内涵、有意义、能够引人深思的优秀文化类综艺节目,值得各种类型综艺节目学习和借鉴。

(二)背景音乐烘托情感表达

《朗读者》的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钢琴家现场伴奏,伴奏的主要旋律是以柔美为主,并且在访谈环节会根据访谈的内容搭配不同节奏和情感的钢琴音乐伴奏。

在朗读环节,会根据朗读者朗读的内容不同而做出不同的音乐设计。例如,有一期《朗读者》的节目中,斯琴高娃老师在深情演绎着贾平凹先生的《写给母亲》,背景音乐就是Secret Garden的《Pastorale(田园曲)》,这首曲子空灵飘渺,有一种超然外物的宁静与美好。而这一首除了空灵之外还多里一份阴郁和深情。在斯琴高娃老师朗读的过程中搭配上这样一首深情忧郁的歌曲,顿时就与文章相得益彰了,再加上斯琴高娃老师的精彩演绎,将作者怀念逝去母亲的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当念到“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此时的音乐也正好达到高潮,早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夺眶而出。

四、《朗读者》节目价值

(一)创新精神的继承和传播

在获取信息十分发达的当今社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文本都非常的方便,但是这些文本的质量却令人堪忧,分辨参差不齐的书本就要耗费不少心力,所以《朗读者》这个节目不再是以介绍好书为目的去进行了,而是希望观众可以在节目中通过各个环节的情感表达来传递“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观念,通过引发观众的情感记忆,再转接到对这个文本产生兴趣,将情感作为切入点,以朗读为纽带并结合丰富的视听手段辅助,这种创新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有效传播。《朗读者》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做到了文化的价值输出,把优秀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用朗读分享的方法传递给大众。并且在传播文化价值的同时,把人们所热切关注的热点话题也一同输出,通过节目力量传播正能量、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二)大众阅读的形成和提升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朗读者》精选的书本,将人放置在记忆一角,布满泥土灰尘的阅读习惯重新拾起。朗读者是能够唤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具有深刻意义的创新文化类节目。能促进和激发读者们读书的兴趣,使读者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在阅读书籍中能够慢下来,享受书籍带来的乐趣,并从经典书籍中寻找人生哲理和感悟。《朗读者》的成功对推动全民阅读具有巨大的意义,观众能从节目中获取兴趣,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阅读书籍,所以观看《朗读者》最打动人的是帮朗读者和聆听者又找回了当年的“初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古今中外优秀文字作品来激发大家阅读的“初心”,遇见书本中美好的自己。读书确实能够让人快速的沉静下来,享受灵魂深处的愉悦,随着朗读者的思绪,读出生活的本真和美好,让精神家园变得落英缤纷,青春常在。

《朗读者》节目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展现,体现了有声语言的传播意义。朗读加强了读者对文字的理解,丰富了大众的阅读方式,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和生活、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类似的综艺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让观众感受各种文化的魅力。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综艺节目创新的无限可能性。

〔参 考 文 献〕

〔1〕刘力玮.董卿语言特色分析——以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为范本〔J〕.声屏世界,2020,(23):23-27.

〔2〕游登贵.文化自信语境下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路径思考——以《朗读者》为例〔J〕.出版广角,2020,(24):76-78.

〔3〕吕逸涛.《朗读者》:链接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N〕.人民政协报,2020-10-26(10).

〔4〕王娟.综艺新形态:《朗读者》创意传播研究〔J〕.新闻传播,2020,(22):40-41.

〔5〕王晓燕.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审美价值探析——以《朗读者》为例〔J〕.美与时代(下),2020,(10):120-122.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沉浸式朗读者传播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