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对鼻腔通气的影响

2021-09-02 06:44艾建伟盖建青王曼郭苏影王俊阁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鼻甲同组鼻塞

艾建伟,盖建青,王曼,郭苏影,王俊阁,2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2.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

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是以黏膜上皮纤毛脱落,变为复层立方上皮,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黏膜下水肿,继而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以鼻塞为主要表现,严重可伴有嗅觉减退、耳鸣及听力下降等[1]。体征见下鼻甲肿胀,色暗红,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改变,严重可伴有息肉样变,触之弹性差。鼻用糖皮质激素是现阶段西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常用药,需长期使用,存在鼻腔干燥、鼻出血甚至鼻黏膜萎缩风险[2]。鼻用减充血剂曾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最佳选择,能够迅速减轻鼻黏膜肿胀,短时缓解鼻塞症状,但反跳效应明显,药效过后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长期不规范使用可诱发药物性鼻炎[3]。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方式多采用下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4-5]、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下鼻甲黏膜下骨切除[6-7]等,其费用高,术中及术后可能存在并发症。本研究采用火针刺血鼻内穴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观察临床疗效及其对鼻腔通气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患者均来自2019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例,试验过程中均无脱落病例。观察组中男 23例,女 17例;平均年龄(33±12)岁;平均病程(5.43±2.47)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 18例,平均年龄(31±12)岁;平均病程(5.83±2.8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8]慢性肥厚性鼻炎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9]鼻窒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鼻塞,查体示鼻黏膜增生肥厚,下鼻甲肿大,鼻道狭窄,对麻黄素不敏感。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18~65岁;③鼻塞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④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哮喘及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免疫缺陷病、头面部外伤、肿瘤、器官移植术后者;②妊娠或哺乳者;③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或鼻用减充血剂者;④行下鼻甲手术者;⑤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导致鼻腔狭窄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辅舒良,50 μg×120揿,西班牙Glaxo Wellcome S.A.,批准文号H20140117),每个鼻孔2揿,每日1次,持续用药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火针刺血鼻内穴位。取内迎香(下鼻甲前缘附着处)、阿是穴 1(下鼻甲前中部)、阿是穴2(下鼻甲前下缘)。患者取坐位,稍仰头。选用直径0.6 mm粗火针,用乙醇灯烧至针体通红,迅速刺入内迎香,向中鼻甲附着处方向斜刺;再次将针烧至针体通红,迅速刺入阿是穴 1,沿水平方向直刺;再次将针烧至针体通红,迅速刺入阿是穴 2,沿鼻底水平直刺;3处穴位针刺深度均0.5~1.0 cm,不留针,出针后收集出血,出血量达10 mL后捏住鼻翼止血。每次双侧取穴,每周治疗1次,连续4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鼻塞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采用VAS对患者鼻塞症状进行主观评估。总分10分,0分代表没有此种症状,10分代表此种症状最严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进行评估。

3.1.2 鼻阻力测试[10]

测试患者鼻腔压力 150 Pa时的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 NR),观察指标包括左右鼻腔吸气、呼气和总鼻阻力。采用英国吉姆公司鼻阻力计(型号NR-6),患者保持安静状态至少15 min,取坐位,清理鼻腔内分泌物。将鼻适配器的压力导管置于非检测一侧鼻孔处,并保证该侧无漏气,导管无严重弯折,将面罩紧贴脸部,保证无漏气现象,嘱患者勿张嘴,平静呼吸,待出现平稳曲线即可点击采集数据,程序自动检测4次,计算机分析数据。

3.1.3 鼻声反射测试[11]

指标包括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 NMCA),0~5 cm 范围单侧和双侧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 NCV)和鼻腔最小横截面积所处的位置到前鼻孔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to the nostril,DCAN)。受试者于安静环境中等待15 min,采用英国吉姆公司 A1鼻反射仪,选择合适型号探头,将鼻腔探头塞入鼻孔,嘱患者屏住呼吸,鼻声反射仪发射声波,程序自动检测4次,得到鼻声反射曲线。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鼻塞症状VAS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治疗后鼻塞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VAS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 4周VAS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鼻塞症状VA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鼻塞症状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3)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4周观察组 40 7.52±1.32 3.82±0.921)2) 3.84±0.88对照组 40 7.54±1.41 4.58±1.031) 5.11±1.123)

3.3.2 两组治疗前后NR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治疗后N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的NR较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4周的NR较治疗后升高(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R比较 [±s, kPa/(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R比较 [±s, kPa/(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3)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4周观察组 40 1.43±0.31 1.01±0.281)2) 1.07±0.32对照组 40 1.41±0.43 1.18±0.321) 1.37±0.443)

3.3.3 两组治疗前后鼻声反射测试指标比较

如表 3所示,两组治疗后 NCV较治疗前增大(P<0.05),NMCA和 DCAN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NCV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NCV、NMCA及DCAN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4周NCV低于治疗后(P<0.05),NMCA 和 DCAN 较治疗后无变化(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鼻声反射测试指标比较 (±s, cm2)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鼻声反射测试指标比较 (±s, cm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与对照组比较 2)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 3)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NMCA NCV DCAN观察组 40治疗前 0.42±0.18 8.71±1.66 2.46±0.77治疗后 0.44±0.15 10.88±1.591)2) 2.15±0.84治疗后4周 0.43±0.19 10.85±1.88 2.46±0.89对照组 40治疗前 0.43±0.21 8.66±1.86 2.44±0.85治疗后 0.42±0.19 10.08±1.641) 2.46±0.74治疗后 4 周 0.44±0.17 9.25±1.743) 2.47±0.53

4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属中医学“鼻窒”范畴,又称“鼻塞”“鼻齆”“齆鼻”,指反复发作的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甚者闭塞不通,病情迁延难愈。《素问·五常政大论》:“咳、嚏、鼽、衄、鼻窒、日疡、寒热腑肿。”此后多沿用鼻窒。《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鼻窒,窒,塞也。”《医林绳墨》提出“血腐其气,则血瘀积而不流”,也有认为“其发病病机是鼻甲留瘀所致”,指出瘀血内停,鼻部血脉运行受阻是该病的基本病机[12]。

针灸治疗鼻炎以单纯针刺、针灸结合或针药结合为主,主穴取迎香、印堂、鼻通等。火针疗法特色鲜明、疗效确切,是将针体烧红后,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祛疾除病,具有温通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13]。

内迎香穴为经外奇穴,主要用于治疗鼻窍、面部和头目疾病[14]。《玉龙经》所载其“在鼻孔内上端”,即位于下鼻甲前缘附着处。内迎香与手阳明大肠经的迎香穴相对应,阳明经与鼻鼽有着密切的关系。内迎香穴具有通经活络、祛痰泻热、通利鼻窍之功效[15],迎香和内迎香均是治疗各种鼻部疾患不可或缺的穴位[16]。

有研究[17]发现,针刺内迎香穴可以促使下鼻甲前端海绵组织中富含的容量血管有效舒缩,缩小病变的下鼻甲,从而扩大鼻腔容积,降低鼻阻力,达到改善鼻通气的效果。胡元香等[18]对200例慢性鼻炎患者采用针刺内迎香穴治疗,取得很好临床疗效,一般针刺2个疗程即见效,部分患者经 1个疗程而愈。刘巧平等[19]采用针刺内迎香治疗因鼻部急性炎性导致鼻塞引起的嗅觉下降,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针刺内迎香,可使肺、鼻的生理功能协调;使肺气充沛,则鼻的功能正常,从而使嗅觉得到改善。李岩等[20]研究表明针刺内迎香及鼻丘穴联合中药自拟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鼻窒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自拟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鼻塞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NR低于对照组,NCV高于对照组,说明在鼻喷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能进一步缓解鼻塞,降低鼻阻力,扩大鼻腔容积。治疗后 4周,观察组VAS评分、NR、NCV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VAS和NR高于治疗后,NCV低于治疗后,说明在鼻喷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较单纯鼻喷激素治疗持久。

在鼻喷激素治疗基础上,火针刺血鼻内穴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能进一步缓解鼻塞,降低鼻阻力,扩大鼻腔容积,且疗效持久。

猜你喜欢
鼻甲同组鼻塞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和鼻窦炎病变程度关系探讨*
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骨角度变化的CT分析
新知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鼻塞危害大 千万别忽视
9种处理宝宝鼻塞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