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小针刀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1-09-03 01:00
光明中医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小针刀腰腿痛腰椎

张 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加上腰椎受到外力,纤维环破裂及髓核向外突出,进而神经根受到刺激及压迫,从而引发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研究发现[1],约95%患者的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严重者可压迫马尾神经,引发活动障碍等表现,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LDH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等范畴,因肾精亏虚及肝肾亏损等病因,导致经脉闭阻,从而引起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既往,临床治疗LDH通常采用理疗、牵引疗法、小针刀及药物疗法等方案,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其整体疗效欠佳。另一方面,中医治疗LDH具有悠久历史,且临床效果显著,而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内服,可通过疏通患者经络,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缓解患者腰腿痛等症状,从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笔者就中药内服配合小针刀治疗LDH患者的疗效展开报道,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本研究选取120例血瘀型LDH患者,探讨中药内服配合小针刀治疗血瘀型LDH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血瘀型LDH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为(49.65±13.8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5年,平均病程为(3.42±1.74)年。研究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33~65岁,平均年龄为(48.65±12.7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4.5年,平均病程为(3.11±1.3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MRI或CT确诊者;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诊断标准[3];③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者;④患者或家属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腰部手术史者;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者;③对试验药物过敏者;④未能遵医嘱治疗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者;⑥伴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者;⑦合并严重的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小针刀治疗,1次/周,共连续治疗4周。嘱患者仰卧位,在患者病变部位或压痛点使用龙胆紫标记,并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09,5 ml)2~3 ml逐层浸润麻醉注射部位,取4号小针刀垂直刺入标记点,保持刀口与脊柱纵轴方向平行。根据刺入部位不同,选择性行深筋膜松解和浅筋膜松解。在松解及剥离时,谨防神经及血管损伤,拔出小针刀并消毒包扎压迫止血。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自拟蠲痹益肾汤,处方:白芍90 g,炙甘草30 g,川牛膝60 g,制川乌、制草乌各10 g,续断30 g,桑寄生30 g,桂枝30 g,独活30 g,胆南星30 g。制川乌、制草乌可根据患者病情,逐量增加至30 g,1剂/d,连续治疗4周。

1.3.2 观察指标①疗效比较。参照纳入标准中的中医诊断标准以及其他文献报道[4]。疗效标准:痊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可进行日常正常生活工作;显效为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可进行强度较低的日常工作;有效为一定程度上减轻临床症状,可伴腰腿痛,不影响日常生活;无效为未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甚至可能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采用简化 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评价,该量表包括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 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PI:0~5分,PRI:0~45分,VAS:0~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③比较治疗前后的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swestry,ODI)及腰椎JOA评分:ODI评分包括社会生活、旅游、行走、站立、疼痛程度以及对睡眠的影响等10个方面,分数与腰椎功能障碍呈正比。腰椎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临床症状、日常生活受限度,其评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恢复越好。④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包括腰部疼痛、下肢疼痛及行走能力。

1.3.3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 22.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而所有的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 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PPI、PR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 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DI及JOA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DI及JOA评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腰部疼痛、下肢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行走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LDH是以腰腿痛为主要特点的骨科常见疾病之一。研究发现[5],LDH主要与椎间盘退行性变有关,加之各种风险因素,如举重运动员、积累性损伤及年龄等因素,进而加快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反复弯腰时,可诱发LDH急性发作,破裂的椎间盘通过分泌一系列化学物质,从而使得受压的神经根产生炎症反应,最终引起患者腰腿痛[6]。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反应可波及关节囊、韧带及肌腱等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严重者影响患者正常的关节活动。随着我国诊疗技术的发展,CT及MRI的广泛应用,LDH的早期诊断率已得到提升,同时影像学诊断可以明确病变部位,治疗上存在一定的指导价值。

研究证实[7],小针刀治疗LDH是有效的,但配合自拟蠲痹益肾汤治疗LDH的报道较为少见。小针刀治疗通过作用于病变部位,松解病变周围组织的粘连,减轻受压的神经根及血管,从而缓解腰椎症状。小针刀还可以通过刺激病变部位、疏通经络,并在操作诊疗过程中,机体可分泌调控疼痛的化学物质,从而缓解疼痛。庄金刚等[8]报道显示,LDH患者给予益肾蠲痹汤可改善患者腰腿痛及腰椎功能等临床症状。蠲痹益肾汤存在益气补肾、通络祛邪及温经通络止痛等多种优势;其中白芍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炙甘草健脾益气和中,制酸止痛,药性平和;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归肝肾经;制川乌及制草乌均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归心肝肾脾经;续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桂枝散寒止痛、通阳化气;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胆南星归肺、肝、脾经。全方配伍共奏补益肝肾、祛风寒湿邪及益气补血之效。多项研究证实[9,10],中药内服配合小针刀治疗血瘀型LDH优势互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加以证明其联合治疗更具优势,整体治疗较为满意;治疗后,2组患者的PPI、PRI、VAS、SF-MPQ及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可减轻患者腰腿痛;2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组患者治疗后腰部疼痛、下肢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行走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治疗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与目前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中药内服配合小针刀治疗血瘀型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患者腰腿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小针刀腰腿痛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易极藏灸——颈肩腰腿痛终极克星 实体诊所见证神奇效果 每天人满为患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