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熏蒸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2021-09-03 01:01周逸娴赵晓娟张嘉怡刘俊兰
光明中医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药方熏蒸康复训练

戎 娜 李 贞 周逸娴 赵晓娟 张嘉怡 刘俊兰

下肢骨折为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类型,患者主要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因素导致,其中以股骨颈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关节骨折最为常见,下肢骨折严重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对于满足指征的患者临床治疗首选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具有坚强固定与解剖学复位的优势,能够最大程度恢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1,2]。但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同样至关重要,患者术后下肢功能康复效果对近远期预后结局均具有直接、明显的影响,并直接影响患者近远期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程度,常规的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训练仅为针对患肢的主被动关节、肌肉训练以及早期床下功能训练,但其疗效并不理想或康复周期较长,并且受患者依从性以及基础认知等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下肢骨折康复效果差异性较大[3,4],因此针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科学、有效、合理的康复模式研究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中药熏蒸法是中医临床较为常用的外治方法,其通过熏蒸特定方剂药材达到直接作用于患处或穴位的目的,具有作用直接、穿透力强、起效速度快的优点,本研究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讨自拟中药方熏蒸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9.85±4.36)岁;骨折部位为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9例,髌骨骨折4例;致伤因素为跌倒、高处坠落9例,交通意外12例,重物砸伤9例。观察组30例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9.29±4.51)岁;骨折部位为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7例,髌骨骨折5例;致伤因素为跌倒、高处坠落6例,交通意外19例,重物砸伤5例。2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诊断下肢骨折并满足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指征;术后能够主动配合康复训练。

1.3 排除标准原发性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全身多处骨折。

1.4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接受常规康复措施,包括肢体功能为康复训练、TDP关节照射、关节功能主被动康复训练等,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摆放舒适体位,对患者进行下肢骨折早期康复训练相关方面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重视下肢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及临床意义,由专业康复师带领、教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双下肢进行定期按摩、推拿,协助患者床上进行屈伸、收缩功能训练,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待患者状态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主动功能训练,可借助下肢持续被动运动仪进行训练,同时辅助TDP关节照射进行康复,待患者能够下床后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站立、行走等日常基本生活活动。康复训练期间应做好患者的全面保护措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选择训练时间、训练强度,避免训练强度过高引起骨折移位、肌腱损伤等不良结局的发生。观察组30例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自拟中药方剂熏蒸疗法辅助康复,自拟中药方组成为川芎、海桐皮、骨碎补、紫荆皮、艾叶、姜黄各15 g,桑枝、透骨草各25 g,牛膝、大黄、威灵仙、制草乌各20 g,伸筋草30 g,马钱子5 g。将上述药材置于中医骨科专用熏蒸床上进行治疗,设定熏蒸温度为50 ℃,每次对患肢熏蒸30 min,对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进行局部强化熏蒸30~40 min,水温降至35 ℃后冲洗患处并清洁干净,每日1~2次,14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以及测量关节活动度评价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情况以及关节活动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干预前后骨折疼痛程度;观察2组术后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康复效果比较干预前2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8.413、6.016,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846,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康复效果比较 (例,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下肢是人日常生活活动过程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其运动功能直接影响人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程度,若下肢发生骨折而功能恢复较差者,患者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均受到直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骨性关节,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是下肢任何骨质、关节发生骨折,其均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状态,导致关节僵直、麻痹等不良结局的发生[5],而手术等医源性创伤也会导致部分韧带、软组织的粘连,并对骨折部位的血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样不利于下肢骨折术后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因此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一项必须经历的治疗过程[6]。传统的西医康复训练仅通过对下肢关节、肌肉的功能训练达到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目的,但实际康复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仍不理想。

近年来中医疗法在骨折术后康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实际应用效果也不断获得患者的肯定。而在中医理论中骨折为“骨断筋伤”范畴,患者骨折可因气血耗损、筋脉损伤等导致局部肿痛的发生,经脉气血痹阻,再加上外感风寒湿毒将进一步加重骨折患者的气血瘀滞虚损症状,筋脉肌肉失濡养而引发痹证,因此针对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医主张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7,8]。在本研究中采用自拟中药方熏蒸的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患者康复进程较快。干预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关节僵硬/麻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经自拟中药方熏蒸可显著加快下肢骨折术后康复进程,改善术后康复效果。而通过进一步回顾分析可知,中药熏蒸疗法的中医基本理论为“内病外治、由表至里、舒筋通络”,热力作用下利用富含中药药物成分的蒸气直接作用于特定部位,使有效的药物成分能够直接渗入肌肤发挥作用,并且药液蒸汽自身所携带的热量也有益于皮肤、肌肉的药物成分传导,加快特定部位的新陈代谢与微循环,对促进局部组织增生与修复具有一定意义[9,10]。

本研究采用的自拟中药方中川芎、艾叶、马钱子、姜黄等具有良好的强筋续骨、行气止痛功效,而桑枝具有良好的利水消肿、益气活血效果,紫荆皮、透骨草、威灵仙、红花等可消肿止痛、祛风胜寒,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川芎中主要成分川芎嗪(四甲基吡嗪)可增强局部血流量,在体外动物研究中发现少量川芎便可引起平滑肌肌力升高、收缩增强,具有一定的解痉镇痛效果,因而川芎具有理想的舒筋活血、止痛祛瘀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消肿止痛、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舒筋续骨之功效,再辅以中药熏蒸的方法能够直达病灶,提升局部血药浓度,还能够达到筋肉共养的效果,进一步促进骨折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11,12]。而在预防并发症方面,下肢骨折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关节僵硬、麻痹,其均与术后机体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关节功能康复训练不合理或不足所致[13],而通过熏蒸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方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进而有效减少红细胞外渗以及炎症渗出,协助局部瘀血尽快恢复通畅,改善局部至全身的凝血功能,进而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在对下肢诸关节的强化熏蒸中,通过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中药熏蒸可对下肢关节产生热疗作用,药效直接透过皮肤发挥效果,从而有效避免关节僵硬、麻痹的发生[14]。

综上所述,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过程中采用自拟中药方剂熏蒸法可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康复期患肢疼痛程度,并可有效预防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点,如纳入的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样本量相对较低,可能对中药熏蒸疗效结果、结论的客观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本研究并未结合其他特定穴位中药熏蒸进行进一步研究,具体下肢骨折熏蒸部位或穴位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中药方熏蒸康复训练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浆液性乳腺炎的疗效分析
中药熏蒸治鼻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中药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