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研究*

2021-09-03 01:01邱永英叶小兰陈丽美邱桃桃
光明中医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肌肉疲劳雷火盆底

邱永英 叶小兰 陈丽美 邱桃桃

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压力性尿失禁(SUI)一般是患者在无尿失禁情况下,当发生咳嗽、打喷嚏以及剧烈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流出[1]。调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原因与妊娠、阴道分娩存在着较大的关系,孕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为30%~65%,且多以肥胖中年产妇为主,一旦患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临床上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时,常采用药物、物理以及手术治疗,虽然起到了有效的临床效果,然而效果却不理想[3]。多项研究表明,临床治疗中通过集束化干预策略改善盆底肌的强度,可提高预防尿失禁的治疗效果及降低发病率,提高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幸福感[4,5]。本研究选取信丰县妇幼保健院近期收治的7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9月—2019年12月选取产后42 d后恶露干净的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年龄21~44岁,平均(32.5±1.1)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年龄23~44岁,平均(33.5±1.3)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14例。2组资料具有一致性(P>0.05)。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产后42 d,恶露干净;参与此次研究活动的人员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其他病因导致尿失禁者以及有治疗禁忌证者。

1.3 方法对照组单纯给予盆底肌康复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预防,即先根据患者症状选择方案电刺激15 min+各种场景和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治疗15 min。共30 min/次,2~3次/周,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后加入常规护理:予以简单心理疏导,让患者明白该症状是可以改善的;指导进行相关预防性治疗措施,包括主动治疗和仪器治疗。日常多予以患者帮助,主动解答患者疑问,消除其心理压力。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宣教和家庭康复器以及雷火灸联合治疗,后引入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方法:盆底康复治疗后接着配合雷火灸治疗30 min。雷火灸治疗: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处于坐位,随后给予特制的雷火灸熏椅上点燃雷火灸(重庆市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生产,每支25 g),保持火头红火,在距离患者会阴皮肤3~5 cm位置进行灸疗,熏至皮肤发红,阴道发热状态。康复器训练具体方法为:①对手部进行清洁,随后取1号球放到阴道后,再顶进去一个指节,线留置在外面,方便取出,穿好内裤外裤站立,然后做夹紧阴道—放松阴道(3~5 s)锻炼,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5~20 min。练习2周。③在康复器训练2周后,应携带1号球体做上下楼梯、蹦跳、行走等运动,并确保1号球不会掉出阴道口。然后换2号球体进行练习,一旦掉出应就继续练习1号球体,直到不掉为止再往下面球体替换。练习3、4、5号球方式同上,球体依次类推练习。家庭宣教主要是盆底肌肉锻炼(Kegal锻炼):做自主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缩不小于3 s后放松,连续做15~30 min,每日进行2~3次。集束化干预策略:①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由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医师和2名护士组成,对使用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尿失禁产生的不良心理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开展培训,明确岗位责任。②榜样激励:选择合适时机讲解尿失禁康复的案例;树立治疗成功自信心,摆脱焦虑等负性情绪;定期讲解积极配合锻炼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尿失禁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升尿失禁知识的认知度;使患者通过写字板等方式提出内心疑问,主动、全面解答。③健康教育:开展尿失禁相关知识讲座,采用图示方法讲解尿道解剖生理及尿失禁发生的原因,告知患者盆底肌肉训练的数量、时间、位置及联系肌肉等。可以通过录制小视频等形式,患者可以在手机上通过视频理解症状发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④心理疏导:可采用认知疗法、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措施,改善患者认知误区。

1.4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6],分为3个等级,即显效:患者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有尿意能完全自主控制,盆底肌肉恢复正常水平;有效: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较少,有尿意有一定的自主控制能力,盆底肌肉得到明显改善;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②对比患者肌肉疲劳度,其中主要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判定患者盆底肌力。其中0级为盆底肌肉持续收缩0 s、Ⅰ级为持续时间1 s、Ⅱ级为持续2 s、Ⅲ级则为持续3 s、Ⅳ级表示持续4 s、Ⅴ级为持续5 s之上。良好度=(Ⅳ级+Ⅴ级)例/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例,%)

2.2 2组患者肌肉疲劳状况对比观察组患者肌肉疲劳状况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肌肉疲劳状况对比 (例,%)

3 讨论

排尿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尿道、膀胱和盆底肌肉组织的共同作用,在膀胱充盈或负压增加情况下,可通过下尿路尿控原理促进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避免发生尿失禁,因此机体的尿道控系统中任何一方面发生损伤,都可引起尿控功能失调而发生尿失禁。女性盆底是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胶原蛋白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蛋白质,对维持盆底支持组织的弹性和韧性起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经超过数千万妇女患有尿失禁疾病,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但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了沉重的负担[7]。

临床上在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时,主要强调对症治疗,加之正确的诊断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8]。在对患者治疗时均是在恢复膀胱尿道的正常解剖位置、尿道括约肌力量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其目的旨在降低对患者的影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9-11]。在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积极治疗的同时,通过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的影响[12]。作为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围绕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开展,以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为依据,以集束化激励式为主要实施措施,从而开展临床护理[13]。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提升护体人员整体实力和护理水平,通过讲解成功案例,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在集束化干预措施中配合雷火灸治疗能够有效达到温补下焦元气的效果,可预防以及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了产妇产后生活质量,降低远期医疗费用[14]。通过对产后42 d的妇女进行盆底肌肉评估,并指导其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等集束化训练,能够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唤醒盆底的神经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紧缩状态,减少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15]。结果显示,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29%、97.14%(P<0.05)。观察组患者肌肉疲劳良好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集束化干预策略应用于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肌肉疲劳雷火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BMI对拉力作业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
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运动后神经肌肉疲劳类型与PAP的关系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