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化学课堂讨论回归实效

2021-09-10 07:22杨文全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摘 要: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完全吻合的创新教学策略,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突破,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中。传统模式下的化学课堂,大都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者,学生大都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较低,而在引入讨论式教学后,教师必将打破这种沉闷的氛围,优化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讨论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4-0027-02

引  言

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还能促使学生展开有效的自主探究,全面优化学习效果。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教学举措的运用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学情。教师只有做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才能最大化地呈现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一、设计讨论问题,激发讨论兴趣

(一)设计趣味化讨论问题

很多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更偏向于倾听教师的讲述,缺乏参与讨论的意识,难以活跃课堂氛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优化教学策略,设计合理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这不仅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还能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1]。

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时,笔者在课堂开始时就向学生抛出问题:“大家是否想了解,在我们的大千世界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物质呢?如果我们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进行分割,当持续分割到肉眼看不到时,是不是说明这种物质就不能再分了呢?大家可以快速阅读教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不仅能够了解相关概念,还能够对物质的构成形成初步认知。接下来,笔者继续设计讨论问题:“大家现在已经了解了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异同?它们是怎样构造物质的?”这些问题的设计,显然立足学生的兴趣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二)设计思考性讨论问题

教师需要立足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设计有效的问题,当学生遭遇思维瓶颈时,还需要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沟通,使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对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

同样以“分子和原子”教学为例,在介绍微粒的运动部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简单的小实验。首先在a、b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及浓氨水,然后用一个更大的烧杯将它们罩在里面。放置一会儿后,学生发现,加入酚酞试液的那个烧杯中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原来是无色,现在变成了红色。此时,教师可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由学生自主交流并提出假设。有学生认为,发生变色是由于之前的烧杯中的液体与酚酞试液发生了反应;也有学生认为是大烧杯中包含某种物质,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而这种物质在进入盛有酚酞试液的那个烧杯后才使其变成了红色;还有学生认为,导致变色的原因在于浓氨水,因为其散发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在微粒进入放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后才使其变色。针对学生的这些假设,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在一边实验一边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最终的结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这样,学生才能加深对需要学习的内容的理解。

二、紧扣教学内容,找准讨论落脚点

(一)紧扣重难点讨论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将主要精力聚焦于重难点的教学和突破上,所以,组织课堂讨论是较为关键、有效的手段之一。

例如,在教学溶液混合计算时,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如果将100克10%的食盐溶液和100克5%的食盐溶液相互混合,所得到的溶液浓度是否为15%?设所得的溶液浓度为x,则100×10%+100×5%=200x,所以x=7.5%,学生经过交流和探讨发现,求浓度并不能使用直接加减的方式,其实温度、密度等物理量也不能直接进行加减。这也是解答溶液混合计算的关键所在。学生自主推导出这一结论后,还可以做一部分相关练习进行巩固,在遇到溶液混合方面的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

(二)紧扣错误点讨论

在实际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错误,如果能及时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

例如,当m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进行混合后,以加热的方式获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n克,则产生氧气多少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m-n)克或(m-n+1)克,此时讨论的重点在于哪种答案正确。之后,学生发现,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有二氧化锰的存在,而且其质量在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改变,由此可以得出氧气的质量为(m-n+1)克。

(三)紧扣规律点讨论

针对解题规律展开讨论,很多不同的题型在解法上存在相似之处。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某一例题掌握一类题型的解法,进而实现举一反三的目标。首先,教师出示一组例题,引导学生探讨其在解法上的相同点:(1)现有9克金属R,其与氧气发生完全反应后,生成了17克氧化物,求R的化合价;(2)在氮的氧化物中,已知氮、氧之间的质量比为7∶16,求氮的化合价;(3)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氢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求R的化合价。学生可以结合已知条件及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顺利推导出其化学式。

三、基于学生主体,优化讨论形式

(一)启发式讨论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精心设计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确保问题的层次性及梯度性,同时,所设计的问题还应具有典型的启发性,以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由浅入深的学习。这种提问方式可以用于新课的引入,也可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二)习题式讨论

习题的主要作用就是巩固认知、加深理解,也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存在遗漏,使其基于习题展开探讨,快速且高效地发现自身的短板,也能够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但是,不管对于哪种题型,都应该进行科学分类。基于习题的探讨,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能够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完善知识网络架构,全面提升学习效能。

(三)实验式讨论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讨论式教学方法中的一種有效举措,其与抽象知识存在显著不同,不仅能带给学生更直接的感性认知,也更易于学生接受,能够诱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其对其中不理解的现象产生怀疑。这也是讨论式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问题来源及主要的讨论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对具体的实验现象生成不同的理解和疑惑。教师应把握好契机,充分挖掘这些潜在的讨论话题。这样,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借鉴他人想法的机会,不仅有助于拓展现有的问题分析模式,还可以在讨论的最后阶段对之前的猜想进行验证。

结  语

总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讨论式教学法在组织形式方面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及多样性特点。当讨论式教学法与初中化学相融合后,学生展开的讨论可以是启发式问题探讨,也可以是习题探讨或者实验探讨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为学生找准课堂讨论的落脚点,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的课堂讨论走向高效化。

[参考文献]

周文荣.例析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培育的视角:以“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8(12):73-75.

作者简介:杨文全(1977.2-),男,福建安溪人, 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讨论式教学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式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