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2021-09-10 07:22刘丽娟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摘 要: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被清晰地勾勒了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讲,核心素养犹如教学质量的催化剂。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观念、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从而为高质量、高水平课堂的构建注入能量,进而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为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4-0079-02

引  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核心素养则是这条生命线中必不可少的血液。可以说,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不可忽视的价值[1]。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是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打造精准、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应牢牢抓住“核心素养”的主线,把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品质、锤炼学生的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生气全无。这不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尽情地体验课堂中应有的快乐,更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把知识的传授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从而使育人与求知协调并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结合时政热点,讲述中国故事,发展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无论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还是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都离不开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教学实践表明,结合时政热点,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良好举措。在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利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时政素材,为学生讲述生动形象的中国故事,使学生在了解热点事件的同时,增强政治认同感。

例如,在讲授“建设美好祖国”这一课时,笔者就结合“抗疫”这一活教材,向学生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老爷爷、“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张定宇等人的先进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医务工作者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抗疫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平凡的举动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使学生以他们为榜样,赞颂之,学习之。此外,笔者还向学生讲述了黄文秀扎根山村、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故事,这使学生认识到黄文秀身上的可贵品质。尽管她去世了,但是她的精神化成了最美的朝霞、醒目的黄花。学生从这些中国故事中认识到祖国的建设离不开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为国效力、为国增砖添瓦的决心,更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鲜活情境,提升学生法治观念素养

法治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知法而不犯法,守法而不逾法,用法而不违法,这是最基本的法治观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法、守法、用法。生活化教学法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2]。因此,教师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把枯燥的法律知识融入鲜活的生活情境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把法治观念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讲授“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了生活化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法律情境。首先,笔者讲述了,中学生小林在放学的路上被两名男子堵截,身上的钱被抢去,两名男子还威胁他不要告诉别人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忍气吞声,不再计较。”还有的学说:“告诉家长或老师。”不同的学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而后,教师总结道:“我们应该以法治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法治恶,以法护身,坚决守法用法……”总之,这样的生活案例使学生对依法办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组织趣味游戏,开展心理论坛,培育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研究表明,当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时,他们会向阳成长,充满希望;相反,消极的心理只能使学生成为情绪的奴隶,一步步走向绝望的深渊。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责任与义务[3]。然而,很多教师在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方面没有好的策略,更多的是单纯地讲授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教师如果能够转变思路,积极主动地组织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游戏,或者舉办多样化的心理论坛,就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例如,在讲授“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课时,笔者就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的情绪我做主”的心理论坛活动。首先,在正式召开论坛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叫“情绪过山车”的趣味游戏,即教师让学生制作一张“情绪卡片”,并描述“情绪之最”,如最令我开心的事是考试得满分,最令我伤心的事是我的宠物狗丢失了。这样的小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尽快投入课堂学习中,也能使学生在同一时间体验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起伏变化。其次,待论坛正式开始后,教师让学生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探讨:情绪之我见—我的小情绪—情绪镇静剂—拥有好心情。这样的流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把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探求王国之中。最后,学生对情绪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积极争辩、主动交流、自觉分享。由此可见,“游戏+论坛”的组合形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心理向上、向善。

(四)融入传统文化,触摸民族脉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素养

文化自信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加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积淀了数千年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中华儿女酝酿的种种精华。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相融合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深刻体悟本民族文化的张力与魅力。

例如,“守望精神家园”一课就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的融合。首先,教师对学生说:“无论屈原投江,还是子路借米,抑或是六尺之巷,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化呢?”于是,学生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有的学生说:“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是传统的建筑文化。”有的学生说:“凤阳花鼓、芜湖铁花、唐诗宋词、国画书法、瓷器刺绣等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对学生说:“传统文化是精神的命脉,是无形的财富。如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把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学生议论纷纷,踊跃发言。由此可见,这种把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相融合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结合时政热点、讲述中国故事,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鲜活情境,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组织趣味活动,开展心理论坛,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融入传统文化,触摸民族脉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等途径,有效地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蓬勃发展的活力,使其以璀璨之势,绽放高效之花。

[参考文献]

杨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89.

谢海英.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21(04):82+84.

杨利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09):76-77.

作者简介:刘丽娟(1968.10-),女,福建福州人, 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