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1-09-10 19:44许翠玉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许翠玉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是主导,学生是上课过程中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将从小学阶段的数学这一学科出发,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做以下的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施行的背景下,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能否充分地使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已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为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就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相联系起来,通过设置形象化且直观的教学情景,来促使理论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向具象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采用這种教学方式,是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的。

一、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学习过程大都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但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与新课程思想相相吻合教育方式。新课程所提倡的是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展示,在学习过程中,让其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展开学习,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指,知识的学习形式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教师退居到辅助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设置,在设置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力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而不是仅根据教师的主观认识和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时,分,秒》这一章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教授学生读取时间的方法。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秒、分、时之间的换算,还要让教授给他们实用的读取方法。当小组学习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教师就要及时地改变教学方法了。比如,课前准备好一个钟表,让学生自由的去拨动,让他们在拨动的过程中形象的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行走轨迹。通过观察钟表上的大格子和小格子,来让学生巨像的观察到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换算。在学生对钟表有一定的了解和观察之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其自行去探究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秘密。。

二、合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学生是带着脑袋进入课堂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年龄特点进行课堂设置。首先,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相关。数学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与数学知识的掌握,设置与其已有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去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其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情景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教学设计是为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搭建支架,进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创设高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例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熟练的应用已经学习了的乘法表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规律。对学生来说,乘法表的知识是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教师要做的就是将乘法表的知识与本章要学的知识建立起联系,拓展和延伸小学生的思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这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合适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可以让她们相互出题,以比赛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以便更为敏捷的记住关键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枯燥的理论记忆知识转化成了喜爱的学习内容。而且,这种比赛的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记忆积极性,也是相当有利的。

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正处于具体思维发展阶段。而数学知识的学习却是依赖于实际物体支撑的。然而,具体的事物,或是学生已有的数学生活经验全都来自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为此,小学数学课堂要想更有效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就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扑克做教具,设置与加法或减法有关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可以让每个学生拥有七张牌,随后从剩下的牌中抽取一张作为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牌进行加减运算,如果手中任意两张牌,能得出对应的结果,就算其运算过关;如果运算不能,需要从剩余的牌中再抽取牌,直到运算成功为止。扑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并且它所代表的数字是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的。引它进入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结语:

综上文所述,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能否充分的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已经成为了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重要标准。小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主要是指要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其最近发展区去设计教学方案。只有充分的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才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晓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15.

[2]汪小维.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4):92-93.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树仔镇山美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