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信息的收集:课堂评价的第一步

2021-09-11 08:04张雪梅
关键词:课堂评价

张雪梅

摘要:课堂评价的展开包含对评价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处理,收集评价信息是课堂评价的第一步。反映学习概况、揭示思维过程、指向“迷思概念”的评价信息都值得收集。评价信息来源于课堂发言、课堂表情和课堂练习等。在课堂巡视时捕获,在个别访谈时倾听,在小组观察时发现,都是收集评价信息的路径。

关键词:评价信息;课堂评价;“教—学—评”一致

评价信息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和教学目标达成高度相关的、用于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系列学习信息。评价信息和教学目标达成高度相关,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学习进程,预判学习效果。“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教学中,“评”推进“教”和“学”。课堂评价的展开包含对评价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处理,收集评价信息是课堂评价的第一步。本文以我执教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为例,谈谈哪些评价信息是值得收集的,可以从哪些路径来收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

一、收集哪些评价信息

(一)反映学习概况的评价信息

能够反映学生当下学习概况的评价信息是不可忽视的,它能证明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从而成为有力的证据,帮助教师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教学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一课《a o e》时,我发现全班学生朗读得都非常准确,容易读错的“o”的朗读也没有问题。我判断这个班的学生都超前学习了拼音,学得还比较扎实。课后的问询调查,果然证实了我的判断。接下来的拼音课,我调整了教学策略,适当引入音节词的拼读并添加一些实践活动,避免学生重复学习的无聊和无效。

(二)揭示思维过程的评价信息

课堂上,很多评价信息都能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正确的解题思路体现出合理的思维过程;出错的地方也有教学价值,错误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进程的体现,尤其是典型的错误信息,能把学生的思考路径和思维缺陷展现出来,更有收集的必要。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一课中有一个反问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一位学生说道:“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吗?”很多学生在改说反问句的时候,都和他一样,不舍得把 “吗”字去掉,只是从形式上模仿,没有把握整句话的意思。这种体现思维“短板”的评价信息,也应当重视。

(三)指向“迷思概念”的评价信息

头脑中存在的和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就是“迷思概念”。小学生的头脑中特别容易产生“迷思概念”,尤其是当学习没有基于合适的知识环境时,他们容易把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感性认识,或者学习过程中输入的浅显认知当作准确、理性的判断。例如,低年级学生初识比喻句时,容易把“我和弟弟长得很像”之类的句子误判为比喻句,因为句子中含有“像”字。这类指向“迷思概念”的评价信息也值得收集。

二、从哪里收集评价信息

(一)从课堂发言中收集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同样,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倾听他们的发言,收集需要的评价信息。

一年级上册的《青蛙写诗》,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此,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描写雨点声音的两个叠词“淅沥沥”“沙啦啦”时,都是用同样的语调,朗读节奏呆板,听不出雨点儿声音的美妙,感受不到青蛙要寫诗的冲动。我重新出示这两个词,让学生单独读:“你们听,小雨点唱歌了——”“淅沥沥。” (学生读得轻一点)“再听,大雨点唱歌了——”“沙啦啦。” (学生读得响一点)“雨点儿的歌声真美妙,你再来读。”“雨点儿在唱一首优美的歌,你继续读。”……教师从课堂发言中收集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并迅速反应,对标研判。

(二)从课堂表情中收集

课堂表情是一组具有外显特质的动态反应,包含肢体动作、神情反应等。课堂表情最能直观传递学生当下的注意力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程度等,蕴含着丰富而实用的教学反馈价值,是评价信息的重要来源。有经验的教师在推进教学的同时,都会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的课堂表情,以判断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

(三)从课堂练习中收集

“教—学—评”一致的课堂,一定要重视课堂练习的完成度。课堂练习往往保留了学生的学习轨迹,最能反映学生“目前走到哪里了”,属于实证类评价信息。教师既要关注课堂练习正确与否,又要挖掘隐藏在正确与错误背后的深层原因。

学完一年级上册的《升国旗》后,学生一起完成补充习题。其中有一道“按课文内容填空”的题目错误率比较高,题目是:“()()红旗,我们()();望着国旗,我们敬礼。”正确答案为:“(向)(着)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很多学生答成:“(五)(星)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表面上看,是学生不熟悉课文导致的错误,但如果让学生来背课文,他们又能很熟练背诵。课文背得出,为什么填空做不对呢?其实,是学生没有学会完整读题,没有习惯前后连贯地看题。收集到这样的评价信息,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读题、审题练习。

三、如何收集评价信息

(一)在课堂巡视时收集

课堂巡视是教师把握学情的重要方式,不能“走过场”,应当规划科学的巡视路线,有目的地开展观察,时刻保持敏锐,从而捕获稍纵即逝的评价信息。

教学一年级上册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我让学生找出哪些小画家来到雪地里作画,用圆圈圈出来。巡视时,发现一个学生先圈画了“青蛙”二字,随即又擦掉了,思考片刻,再次圈画。不难发现,这个学生在提取文本信息时,并没有立足文本内容。在反馈环节,询问为什么擦掉之后又圈画了,他答道:“因为青蛙也是小动物。”而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表示青蛙没有参加。我让大家朗读课文最后一句,再次询问:“能把青蛙圈画出来吗?”学生这才肯定地回答“不可以”。 “在寻找文中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答道:“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要读了课文再寻找”“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答题”……教师在课堂巡视中观察到学生的答题过程,从学生思维的动态过程推测学习情况,发现了答题错误的源头。

(二)在个别访谈时收集

个别访谈时,不管是正确的答案,还是典型的错误答案,教师都要留意。这类评价信息一定要拿到“前台”,使之成为“标杆”。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是一篇识字课文,内容不多,内蕴却丰富。在总结拓展环节,我让学生自己编写对韵歌。大家编了很多:山对湖;路对桥;小河对树林;蓝天对白云……个别访谈时,一位学生答道:“大对小。”我旋即肯定,接着启发大家:“反义词同样可以用来对韵,你们还能说出哪些呢?”随后,学生创作的“反义词对韵歌”不断涌现。又有一位学生发言:“老师,我以前读过《笠翁对韵》,还有三字对、五字对。”我选出了几个简单的三字对让大家朗读,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向深度推进。这样的教学推进,基于教师在个别访谈中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让课堂呈现出学生自主生长的积极样态。

(三)在小组观察时收集

小组学习较之于整班学习,有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往往比较放松,能展现真实的状态,有利于教师更精准地收集评价信息。观察小组成员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行为,包括他们之间的对话、配合度以及学习单的完成情况等,教师可以更清楚地把脉学生“已经走到哪里了”“还可以走向哪里”。

40分钟的课堂,信息量很大,如果任何信息都要收集和评价,那么课堂将淹没在纷乱和繁杂中。课堂评价信息的收集,基于教师的课堂经验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清晰认识。无论是结果性评价信息,还是过程性评价信息,只要指向目标,都有价值;评价信息收集后无论是证实了目标达成,或根据这些信息需要调整教学策略,甚至有新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目标生成,都是课堂教学本来样态的呈现,不能轻易“滑过”。

参考文献:

[1] 张菊荣.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评价信息[J].江苏教育,2013(21).

[2] 李莺.课堂评价:基于学习信息的收集、研判与处理[J].江苏教育,2019(42).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且行且思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立足三个“关注”把握高效课堂
探析营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重”齐发,教育无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