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视野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2021-09-13 02:19徐军杨宁芳
学理论·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绿色发展

徐军 杨宁芳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世代民生存在紧密的联系。而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作用下逐步呈现出具体化,分割成一系列科学理论,如演化规律、历史使命及本质特征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导地位,发挥绿色发展的真经作用,增强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同世界人民一起建设共同的绿色家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8-0041-04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计,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民生福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在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当前,站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思想、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有利于科学地指导解决新时代生态环境问题,更有利于为打造美丽中国做出巨大贡献。

一、概念界定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髓,哲学思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意识形态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实现的深度、广度和程度。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开展的实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依据,并在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实施了变革,强调了哲学本质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价值,以现实为出发点,积极应对现实当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后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变化的哲学,它的产生不仅仅强调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自由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成为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对社会生活起到了实用的社会效用[1]。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伴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2],党中央在习近平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在战略、理念和思路上均实现了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进而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它是来源于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它是党的执政方略或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体现,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剖析后总结出了生态文明思想,同时,该思想的提出使得建设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同时,还从理论的角度给予了建设工作一定的指引,为实践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六项基本原则得以确立,取决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积极倡导,其具体原则如下。

第一,“崇尚天人合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自然科学当中的一个重要观点。生命共同体来源于人与自然的结合。二者表现为互敬互助,前者为后者提供生存的空间和资源,而后者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严格地遵守自然更替的規律。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一定会伤害到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保护、维护和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着眼点,以生命为着眼点对待生态环境,恢复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思想的一个总结。二者并非是对立矛盾关系,而是一个相互依存和扶持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是可以统一的,并非矛盾的。他将这两座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指挥我们大家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3]。他认为,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创造条件,使得绿水青山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金山和银山。

第三,生态环境是民生的前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基本民生提供了保障。人们生活中那些美丽丰富的景色都是生态环境所给予我们的馈赠。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多样化的需求也成为人们当前的表现之一,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是不会变化的。人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体,一切发展活动均是围绕人而展开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时刻坚守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为民众打造一个健康、和谐、多彩的生存发展空间。

第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系统地强调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体。由自然界中不同的系统汇聚到一起便构成了生态,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或相互依存,或紧密联系。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之前,我们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其系统发展的规律和系统相关要素等,而后对其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调控和管理,以维护自然平衡,加速生态系统的循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

第五,遵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法治观,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严惩。清晰划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界限,一旦出现逾越,就必须以法律法规进行惩治。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首先必须要明确产权及参与对象,其次要严格把关控制建设的源头和过程,对于不法行为必须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最后要确保整个体系都朝着科学、绿色和规范的方向发展,在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下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从法律的角度对越线行为进行严格管制,确保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实施,充分体现法律的保障效用。

第六,“共谋建设全球生态文明”强调了打造全球生态的发展态势,突出全球供应的理念。当前,全人类都在被生态危机问题所困扰,它已经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面对这样的一个局面,人类都有着一个共同目标,即“对生态环境实施全面地保护,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未来人类不再以国家或民族而进行区分,而是都在为绿色家园梦想的实现而进行相互扶持和配合。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特征,为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献计献策,最终构建出有助于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生态体系。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分析

实践是验证理论创新的前提,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原理与我国发展具体国情相融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思想道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现,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方面,这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的重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全国经济发展后的思想的核心[3]。这也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解释新时代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第一阶段是“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这一阶段当中,人类大力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并未重视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和恢复力。第二阶段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共赢,既要重视对金山银山的开发,也要强调绿水青山的保护。第三阶段是以绿水青山带动金山银山。利用生态优势促进经济优势,使得二者之间经过转化建立起相互扶持和促进的关系。从整体上来看,三个阶段展现了人类思想观念之间的转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最终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这些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当中强调的一个“双山理论”,充分地展现了当中的自然辩证法哲学原理。第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也。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二者互相创造。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应当坚守自己的尺度。同时也提出了:“自然世界当中最真实的状态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工业异化,能够展现出自然界当中的人文。”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开始,社会经济得到了恢苏,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物质条件,而且人们的精神文明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二,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说:“尽管金山银山对人们的生存很重要,但是绿水青山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钱是无法取代它们的。”这一言论引发了现代社会人深刻的反思。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总部进行了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重点强调了工业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包括在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都给我们留下了教训。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辩证法

科技进步,社会向前发展,污染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时代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就生态文明方面的问题发表看法,他说“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为了引起公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主要是针对我国黄河生态环境、我国长江環境以及青海省三江源的环境保护。不论从历史进程角度、文化发展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生态文明建设都尤为重要。

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生产领域,他们的具体形态代表了社会的具体形态与性质,并且不断地促进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从社会主义社会来看,其终极目标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其中,如果要想达成该目标,应该不断地提高物质生产力水平和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太多的积极意义。要想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需要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不断地加深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俯瞰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体现了我们社会的进步或者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是必然的,这也是我们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个必然表现,其体现了我们对于现阶段生产关系的良好适应。所以说,我们如果要想更好地处理二者关系,需要强调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要将生态环境放在一个与生产力等高的位置。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技术驱动,在发展生产力之前也需要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人们才能够有能力发展生产。此外,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社会就已经潜移默化地具备了一些特征,在这个高级发展的深化时期,如果要想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使生产力绿色发展,就应该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应该破坏自然。所有现在的工作基础、建设基础都应该要符合该特征、核心本质,依据这些来确定我们的生态建设的方向,来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不断进步。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唯物辩证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爱护生态环境就是维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句话完全符合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并且还巧妙地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方式与立场,并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代化的发展与延伸,形成了全新的实践观、认识论以及方法论,这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方式,使得人们与自然更好地相处,十分巧妙,这是中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灵活拓展马克思主义的表现。

矛盾辩证法[4]指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性是矛盾的一个基本内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把握主要矛盾,而且要注意整个矛盾链,防止次要矛盾阻碍主要矛盾的解决。主次矛盾存在于各个事物之中,无一例外。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次要矛盾也并不是不重要,它对主要矛盾作用的发挥起到了限制作用。所以,我们如果要想走持续发展之路,既需要把握主要矛盾,又要关注次要矛盾。例如,虽然我国大气、水、土壤污染的治理是可以通过专项整治和重大突破立竿见影的,但是,如果要想使这些关键问题能够不再发生,还需要我们在其他领域建设生态文明,这些工作都要齐头并进。它需要生态污染控制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和低碳节能技术等绿色发展技术的支持,需要培育排污权交易等市场,需要完善差别化绩效评价机制,需要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需要自我约束社会生态文化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上所说的观念、技术以及制度不断进行完善,要想得到长久发展,也需要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尤其是要设立一项专门制度,这项制度需要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要使得我国的文化、政治以及经济均衡发展、进步。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具体措施并重、规范管理与应急减排相协调、地方治污与区域合作相互促进的原则[5]。我们不仅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还应该要有一系列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在实践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党和政府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实质性、程序性和操作性制度,全面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些措施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唯物辩证法和“点对点整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特色。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分析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

从世界各国的角度来看,只有我国,只有中国共产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正式地纳入党章。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孕育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土壤。环境并不是私人拥有的,而是一种公益。生态产业具有公益性,清新的空气、秀美的江山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资本无法介入并从中获利。我们国家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国甚至会减缓经济的发展速度。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好处,而是能够造福子孙后代的,使得全社会都得到好处。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次,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这也使得我们更有底气谈及生态文明建设。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价值

解决当代中国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以两山说为代表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塞罕坝、绿色浙江等实例正在逐步地形成。国家公园体制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改革逐步建立了現代化的制度和机制。制度管理的理念也充分昭示了绿色发展目标和生活方式慢慢确立。

一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走现代化发展之路,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指导。丁炜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赋予了新的内容,而且为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出了新的途径[6]。邓辉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甘肃、西藏、云南等地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7]。二是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都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消除落后的生产能力和加强供给侧改革为小康的完成提供了安全屏障,李韶宏认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升级,克服小康全面完成的障碍,促进经济和社会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发展,促进中国梦早日实现是重要的[8]。从陈俊的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深远意义,其推动了我们建设一个更加美丽、更加优质的中国,使得我们的民族更加强盛[9]。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价值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更多的重视,中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一项计划,用来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建设;不仅如此,以《中国生态文明的战略与行动》的报告作为指导方案;再次,我国赛罕坝林场在库珀生态财富评估中,斩获了联合国地球奖。这些都表明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从总体上来看是开放的。就在202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联合国环境大会第四届会议递送了一份报告,其中还承认了中国在处理污染河流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北京的空气污染管理模式,并且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城市提供了范例和经验。

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当代,其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发展与幸福都有着十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包括社会各阶层、各层次的观念、知识和行为,包括在“生产、生活、生态”的各个方面,以及每个公民的思想、言行。现就目前,绿色发展涉及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技术的革新发展、贫困程度的降低以及保护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与其有着莫大的关系,这都决定了绿色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基于“IDEA技术系统”的要素,解决推进绿色发展的难点和问题,围绕“分工合作”三大机制,探讨如何完善推进绿色发展的保障机制,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构建绿色发展的共享机制

绿色发展与共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前提。它也是人类共同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观念。人们在公平利益、公平分配、权利义务统一的基础上分享绿色发展的胜利果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情,在银山金山和绿水青山,面对从“三位一体”生态建设体系中推进绿色发展、联结三级产业链条中企业与产业的共同困境,在坚持关于绿色发展的共同理念下,根据不同的情况、地区以及主体设立不同的绿色发展战略,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保障绿色发展进程中公平的发展权利、机遇、系统设计公平的绿色发展规则,促进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生态合作、经济共赢,建立共建共享、资源配置、责任共享、共赢发展机制,努力实现价值共享。

(二)创新绿色发展的监督考核机制

保障机制的监督检查过程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在绿色发展的实施过程中,利益冲突尤为严重,表现为替代性、象征性、机械性、野蛮性、执行不当等。为了保证绿色发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分析绿色发展系统实施中的难点,完善绿色发展的实施。这不仅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绿色评估和评价,而且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监测。根据公司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贡献和责任,建立起一套符合公司实际环境保护评价指标的体系,科学灵活地反映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绿色发展。必须整合社会各部门的力量,以便于能够形成一个共同的管理制度。重点探索通过改进管理理念、转变政府决策模式、优化政府职能,维护政府的执行力,建立起基于大数据的绿色发展监控网络,以提高绿色发展的执行力。这包括了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实时系统、环境友善产品认证电子政务系统和排放量在线交易系统。通过物联网与社会网络结构的整合,实现了对绿色发展的一个联合监测,完善了绿色发展工作的协调机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监测机制,政府主导,公司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明确各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环境友善产品的过程监测和可追溯性制度,促进公众参与决策的监测和报告,不断将破坏环境的不同层次的行为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完善的惩罚体制。对于重点行业的管理,不断加强其环境法律的力量,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评价与分级。

(三)建立绿色发展的服务机制

通过建立起以信息、知识、技术、教育等服务机制为主要载体,以完善土地、金融、立法等基本服务机制为主要支撑,为绿色发展保障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以及从培训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技术服务、制度支持等方面缓解我国目前的绿色发展形势,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和多方面促进的作用。为使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更好地捕捉和了解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提高多方参与、信息监控和绿色发展公开披露制度在“互联网+”中的积极性——改善环境,将现存技术性最强大的“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运用到环境保护方面中来,建立一个网络平台,不断改进与完善教育平台,将绿色发展战略更好地宣传出去。坚持、制定和實施人口普查,统计数字,调整关系,改善责任定位,多开展相关的民生工作,考虑和广泛地选择环境法规,运用市场的力量,积极管理社会各方面参与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更好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只有建立、完善和实施绿色发展保障机制,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学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审视各种问题,使绿色发展理念与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更好地吻合。在人与自然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之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繁荣绿色发展文化,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发展模式,实现到21世纪的中叶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陈先达.哲学中的问题和问题中的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6(2):4-10.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王永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J].求是,2014(16):56-5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丁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六大原则的深刻意蕴与时代价值[J].理论视野,2019(2):35-40.

[7]邓辉.习近平同志任职厦门期间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9(5):40-45.

[8]李韶宏.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及其时代价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77-78.

[9]陈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逻辑体系与实践着力点[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2):22-31.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绿色发展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