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仪式感的建构

2021-09-22 04:28艾芙蓉周念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仪式感建构课堂教学

艾芙蓉 周念

【摘 要】仪式是有意义的形式,是在一定场合举行,具有特定程序、规范的活动。仪式是情感和信仰的载体,是学校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课堂中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仪式来强化、渲染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中注重仪式和仪式感的建构,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仪式感;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232-0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建构课堂教学仪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建构课堂教学仪式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课堂教学仪式和仪式感综述

仪式,是指有意义的形式,是在一定场合内发生,具有专门的程序和规范的活动。它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多元载体[1]。在学校,仪式体现和渗透在教育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各环节中,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从学校教育的宏观层面上看,仪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学校组织的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成人礼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颁奖典礼等,都是学校日常开展的常规性仪式活动,其主要作用是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和教育目标,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从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上看,仪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属于教学的具体环节,包括上课和下课仪式、课堂提问和回答、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行为的评价等。与学校层面的仪式相比,课堂教学的仪式典礼性不强,随机性明显,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学校的仪式与课堂仪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仪式体系。

在各层面的仪式开展过程中,参与者会根据仪式的设定和运作产生相应的仪式感,这也是组织和实施各种仪式的直接目的。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它表现为通过仪式活动产生的对信仰的树立和强化,对价值信念的认可和追求,对特定行为规范的遵守和坚持。在学校,仪式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认可、接受和重视,这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或者活动来实现的。在课堂上,仪式感更加需要渲染和强化,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仪式,在特定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课堂的正式感、权威感、投入感以及集体荣誉感等。

二、课堂教学仪式和仪式感的价值及意义

仪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其建构和实现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上的一声声“上课”“起立”“坐下”“教师好”“同学们好”“教师再见”“同学们再见”,都是简单而具有一定影响的仪式。正是有了这些简单的课堂仪式,学生才会形成相应的仪式感:对课堂有了敬畏,对纪律和规则有了遵守的意识,对学习有了严肃的态度。所以仪式和仪式感是课堂中不能缺少的,学生的身心成长也需要一定的仪式和仪式感。这些日常的仪式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暗示,让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更加认真、更加用心。塑造课堂仪式和仪式感,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反应能力、作业完成程度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建构课堂教学仪式感的措施

(一)关注意义的实现

在生活中,任何仪式都具有特定的意义,课堂教学中的仪式也不例外。在课堂上,成功建构特定的仪式,就会产生相应的仪式感,教师和学生都会在仪式感的感染下产生相应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以笔者的一次教学实践为例,笔者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课前就开始讲作业,上课后也没有进行上课起立仪式,这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涣散,课堂效率也不高。笔者经过课后反思,得出造成这节课教学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堂仪式的缺失。由此可见,简单的上课起立仪式,能够让学生迅速产生仪式感,并自觉规范课堂学习行为。

(二)注重塑造仪式的庄严感

与日常的普通行为相区别,仪式具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从而形成特定的庄严感[2]。仪式的庄严感一方面来自于仪式的标志和形式,另一方面来自于仪式的内涵,即仪式蕴含的态度、精神和价值观。课堂上的仪式也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特定的庄严感,让教师重视课堂和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它让学生不敢轻视课堂,促使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仪式的庄严感能使学生把上课与下课区别开来,让学生更加尊重教师,尊重课堂。以上课起立问好仪式为例,正是由于课前具有仪式感的话语以及教师作为表率先做出的鞠躬动作,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意识到课堂的庄严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并迅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尽力落实认真感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仪式感的获得要通过两种途径:表演和拜物。”表演就是仪式的构建方式和过程,是仪式感产生的主要途径。仪式的构建过程能有效强化教学双方的认真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上课下课,还是举手提问、回答问题,可以想象出学生背后若有一个镜头跟随,这样会大大减轻学生的懈怠感,并促使学生认真落实教学环节,专注于教学活动和内容。

1.保持适度的紧张感

课堂教学需要建构一定的仪式,因为有许多用常规方式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许多因为公开或者潜在的阻力而难以正常进行的活动,都需要依靠仪式的形式去实现或开展。而课堂仪式的建构需要师生双方保持适度的紧张感。课堂仪式的紧张感能够提升学生的大脑活跃程度,适当的课堂紧张感也就代表了课堂的高效率。

2.凸显在场感和参与感

任何仪式都需要营造在场感和参与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然要接收来自教师的课堂提示、课堂提问、课堂警示等,教师也会获得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只有强调师生互动的课堂,即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有小型的对话,以往单调的朗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上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对话,让学生深入到文本情境中去,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表演时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加入肢体语言或与对话内容相匹配的道具。如此便能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形成一个生动的互动式课堂环境,同时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设置一定的具体情境,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育活动中仪式和仪式感的建构能有效增强教學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感召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仪式和仪式感的力量,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输”。课堂仪式和仪式感的建构,让学生既有追求新目标的激情和冲动,又有接受新考验的信心和决心。教师在塑造仪式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信念,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积极生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于鹏飞.课堂教学仪式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4.

[2]余清臣.论课堂教学中的仪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猜你喜欢
仪式感建构课堂教学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建构游戏玩不够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安托南·阿尔托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