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

2021-09-22 07:54蓝益平刘春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4期
关键词:美育思政融合

蓝益平 刘春霞

[摘           要]  高素質的艺术教育应该坚持在美育视角下,引导学生将思想道德建设与艺术专业知识融合,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较高的人文素养。探究美育视角下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探析二者的融合方向,分析了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得出美育视角下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实践策略,以期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促进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更好地融合发展。

[关    键   词]  美育;课程思政;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16-02

高质量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而以后在社会中立足;二是教师通过一定的美育教学,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与人生的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美”的观念和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而这也正是思政教育的核心所在。在美育视角下,如何让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有效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统一的教育局面。

一、美育与课程思政大背景

美育指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认识美、追求美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与基本素养。中西方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强调美育教学的重要性,西方一些教育学者认为美育可以让学生修身养性,保持理性、豁达的态度。因此在西方,美育也被认为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教育,良好的美育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否接受了良好的美育决定了一个人是否理性,是否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也有美育。传统的中国礼乐、诗经,就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感受美,促进人性的形成与发展。新时代,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强调美育日常化,如从幼儿园时期就让学生通过文学、舞蹈、音乐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当今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也无时无刻不透露着良好的美育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美育教学。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社会主义情感,激发担当中华民族时代重任的奋斗精神。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必须把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贯穿于知识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所有的教学目标要围绕课程思政来抓,学生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专业能力、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现状

(一)师资能力有限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素质的教师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师资能力对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效果有决定性作用。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只掌握本专业内容,无法做到兼顾。比如艺术教育的老师只懂艺术专业知识,但是对课程思政的知识知之甚少。同样,课程思政老师在思想政治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艺术知识方面积累不多。从学科特性的角度来分析,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同。艺术教育偏向情感熏陶,而课程思政教育偏向理论引导。艺术教育轻松且具象化,而课程思政知识理论化、抽象化,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很难驾驭。同时具备两种专业能力的老师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二)重视程度较低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色彩。一部分艺术专业老师仅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升学、就业等现实利益。也很少有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大部分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单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因此不愿意花时间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除此之外,很多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融合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三)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部分高校艺术教育课堂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教育形式单一,非常传统。很多老师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互动少、理论联系实际少,课堂教学手段死板,不够丰富与生动,课堂效果差。

三、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融合效果好

目前,艺术院校普遍存在素质教育功利化、片面化的现象,很多学生的艺术审美才能和人格修养不在同一高度。加强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高素质艺术人才。艺术教育侧重培养学生艺术技能,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课程思政侧重培养学生的“三观”、人格与品质,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文明人。虽然二者在教学上有很大不同,但是互相融合可以培养出思想品质高的艺术人才,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具有融合条件

合适的时代条件。在习近平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国家高层意识到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也更加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都很重视课程思政在各个专业领域的融合。此外,在市场经济急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学生出现了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这种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各个环节。”

猜你喜欢
美育思政融合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