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思政元素渗透个案探讨

2021-09-22 08:46刘云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4期
关键词:牛乳护理学母乳

刘云霞

[摘           要]  为使中专护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以中专儿科护理教材中的一个章节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传统孝文化等思政元素并结合情景教学,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感而发,触景生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关    键   词]  中专护生;护理教学;思政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1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是课程思政认识的起源。为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结合我校“三教”改革的实际情况,2020年太原市卫生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强调在医学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儿科护理教研组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尝试在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努力营造贴近生活,有知识、有温度的课堂氛围。本文以“母乳喂养”为例探讨思政元素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

教材选用宋志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讲授内容是儿科护理总论第三章第二节婴儿喂养的第一部分“母乳喂养”,教学安排2学时。小儿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小儿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胃肠道功能不完善,既要保证营养又要减轻胃肠道负担,母乳是这个阶段最天然、最理想的食品。内容包括母乳的成分、如何正确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的处理、哪些情况不能母乳喂养。

二、学生情况

大多数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的问题,表现出学习态度不端正且没有学习兴趣。儿科护理学在中专二年级开课,学生已适应了学校生活,并且已有解剖、生化、免疫学和一定的护理学基础知识。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操作性强,没有高深的理论,所以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因此,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小儿营养的需要;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掌握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指导产妇正确哺乳的能力。

(三)素养目标

黄香温席、子路负米、乌鸦反哺……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孝顺父母的传统故事,孝顺父母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孩子逐渐成为家中的重心、家长手心的宝贝,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却逐渐淡化。本节课旨在带领学生重温与母亲最初的那段亲密时光,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亲子交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

上课前一周,通过问卷星发放《母乳喂养课前预习调查问卷》,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并查阅母乳喂养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亲子交流。

(二)课中

1.导入新课

从分析调查问卷入手,展示本班母乳喂养的比例(2019年7月25日,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为58.5%,因此每个班级母乳喂养的比例都应该在50%以上),概括出三个内容:(1)无论文化程度高低,绝大多数的妈妈都采用母乳喂养并且认为母乳喂养比配方奶粉喂养较少生病。(2)个别学生会反馈小时候妈妈在喂养中遇到了困难,比如乳腺炎、乳头皲裂等。(3)母乳喂养中有趣的小故事。国家大力提倡,无论文化程度高低,绝大多数的妈妈都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生病,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母乳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

2.讲授新课

通过导入,绝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母乳的营养价值高,那母乳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肯定比配方奶粉中更高。通过表1[1]数据分析比较100毫升母乳与100毫升牛乳中蛋白、糖、脂肪、钙的含量,得出结论是同等量的母乳与牛乳,牛乳在蛋白、矿物质钙磷是远超母乳的,与刚才的结论相反,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得出母乳超越牛乳不是在营养素的量上,而是营养素的质上,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母乳中的营养素具体是什么,与牛乳相比有什么优势,见表2[2]。

3.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对比母乳与牛乳中的营养成分,同样用表格数据,推出母乳在产后不同时间成分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次哺乳乳汁成分也会随时间而变化。学习了母乳的营养素,根据刚才所讲内容,学生分组总结得出母乳喂养的优点: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吸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经济、卫生、方便;可增进母子感情;利于子宫恢复,减少母亲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

所带三个班级中有两个班的学生反映其妈妈在喂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个班的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根据学生信息引导出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母乳喂养的护理,没有提出问题的由教师播放乳腺炎视频引出。“母乳喂养护理——哺乳技巧”视频演示正确喂养方法,教师示范,最后学生分组用婴儿模型情景体验。学生2人一组,一个扮演护士,一个扮演产妇,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扮演产妇的学生课堂上纷纷提出,固定的姿势坚持5分钟就感觉抱婴儿的手臂沉重麻木。教师适时引导,每个妈妈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哺乳直到孩子断奶,其中的辛苦可不是5分钟这么简单,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母乳喂养好处多,但是有些妈妈确实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教师讲解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一位初产妇奶水不足,想母乳喂养但信心不足,你作为一名护士,请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三)课后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其首先所展现的就是一种科学思维,它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观念激烈交锋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顶住压力、抵住侵蚀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书育人,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言论对学生的危害。青春期的中专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加强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反观整节课与以前的课堂教学相比,打破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积极主动发言,究其原因如下:其一,所带学生为十六七岁的年纪,且大部分是女生,对母乳喂养的内容兴趣较高;其二,课前一周完成调查问卷,学生会通过网络、课本及与妈妈的谈话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我们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形成健全人格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与母亲关系好的孩子往往能够内化母亲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并且习得母亲的优点,很多时候能够形成耐心、善于倾听、同理心较强、温和等有利于社会交往的性格特征。所以本节课以中华传统孝文化、母子关系为思政切入点还是比较成功的,与中专生的德育工作也是一致的。本次课只是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一次尝试,我们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加大课程思政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崔淼,仰曙芬.儿科护理学(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2]宋志宇,田洁.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

◎編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牛乳护理学母乳
愚人集牛乳
牛乳的滋气味与调香初探
学习通网络平台下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①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医工交叉学科发展背景下护理学教研的思考
纽约首设“母乳捐赠站”
牛乳中掺假物质的快速检测
母乳也有标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