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1-09-22 08:46冯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4期
关键词:知识点中职课文

冯妍

[摘           要]  英语阅读能力是中职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研究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和教师英语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开展课堂教學实践,积累和收集成功的案例,摸索出一套中职英语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英语;存在问题;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44-02

英语阅读是提取信息的主要路径,通过阅读课堂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阅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既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包含与作者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学习伙伴的对话。阅读是输入,交流是输出,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知识。目前,对中职英语教学方式研究较多,但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较少。为此,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中职英语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并将这些策略在会计英语教学中进行实际应用,以此达到真正提高英语阅读有效性的目的。

一、中职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

中职英语教材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去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及历史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的英语视野,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为系统掌握学生英语阅读情况,对我校中职2018级会计1、2班和2019级会计1班101名学生进行31项问卷调查。经过问卷调查,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校会计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均值为2.16。可见,会计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处于中下水平。经分析,学生普遍不重视英语阅读,阅读兴趣低,有抵触情绪,课堂学习阅读量不足,课后不自主学习,无计划。阅读中,学生缺乏使用策略的意识,学生运用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英语教材中存在长篇课文,专业性较强,学生词汇量不足,对语句结构的感知能力较弱,缺乏对整篇文章的领悟能力,生词的障碍成为阅读方面的最大问题。学生缺乏对阅读策略具体操作的技巧,处于被动阅读状态[2]。比如“略读,快速地扫描,无法预测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3];跳读无法抓住所需要的细节和捕捉有效的信息,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不会利用课文所附相关图片或图表来理解课文;不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惯性逐字逐句去翻译,依赖转换为汉语来理解句子,速度慢,理解上易出错”。

(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中职校15名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因中职生对英语学习的不重视和不配合,将英语阅读学习当成任务来完成,缺少英语教材的广泛应用;课堂上专注于词汇、语法的详细介绍,而忽视课文的整体把握,忽略具体的语境;同时,对学生出现的不良阅读习惯不加以纠正。

二、中职英语阅读有效策略的运用

为提高中职英语阅读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我发现,教师对于提高中职英语阅读策略不仅在教授过程中,还应注重课前准备、课后反馈等。不但要注重课文的内容及历史背景,还要选取适合学生课后阅读的教材。英语教材的阅读教学环节,教师要还学生自由,应用自媒体、小组竞赛方式等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4]。

(一)有效做好“准备”

阅读教学准备策略(即备课)是阅读策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设计好阅读课整体框架,框架内要解决如下问题:编好课前助学案、确定清晰明确的目标、清晰阐述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对学生基本水平的了解和研究、设计主要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二)提前做好“预学习”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做好预学习,就是学生首先要解决对阅读材料的陌生感。通过提前阅读学习材料,大概了解材料内容,勾画出相关的知识点,圈画出语法难点,是学生不断从陌生走向熟悉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针对自己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详细探究,也能够引导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知识难点。如:在教学“Sports are fun”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运动会内容和一些体育项目,做好课文背景知识的链接,就可以迅速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三)互动做好“主阅读”

课堂教学是进行英语阅读的主要阶段。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在理解文章的大意时要学会略读(skimming),整体上了解课文的大意和轮廓,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略读之后,可以通过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填图表等检测形式进行检查[5]。如:在教学“What a wonderful time”一课时,通过略读,让学生找出主题句、结论句和主旨大意。这一设计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技巧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也为下一步获取细节信息的活动打好了基础[6]。

在捕捉文中细节时,开展查读(scanning),遇到文中的生词时要学会猜测(guessing),在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内涵时,开展精读或细读(reading between lines),抓住情节掌握要点,教师要适时做好答疑。对文中影响阅读的语言点和语法,教师要适当讲解。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让他们翻译含有该知识点的典型例句。通常是先做英译汉,后做汉译英。通过典型丰富的例句,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点的用法[7]。在翻译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重要的语言点造句,造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笔头的[8],这样可以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如:“Nice weather,nice mood”提出“Read the two diaries again and write the proper date and weather. Date:               Weather:               ”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文章中的特定信息或特定词组。

猜你喜欢
知识点中职课文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端午节的来历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知识点自测
背课文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