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2021-09-22 08:54王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4期
关键词:机械教学质量中职

王娟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教育部门加大了对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中职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科目,机械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极为必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欲望,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针对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70-02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尤其是在中职教育领域的应用,對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中职机械专业课程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在具体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优化教学模式与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机械实践能力,还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

(一)微课教学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涉及的知识点相对细化和琐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加上教师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很难重复讲解这些琐碎的知识点,导致学生无法牢固掌握这些内容。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教学,将相关的教学视频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观看中清楚知晓整个制图的细节与环节,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及印象,通过碎片化记忆的方式来牢固掌握知识[1]。以“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为例,要想让学生对滚珠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普通螺旋传动等模式的差别加以了解,教师可以在正式讲授前制作相关的小视频,如普通螺旋传动的原理或应用形式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视频、音频的展示与讲解,让学生对螺旋转动的全过程有直观认知,进而轻松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行下载小视频,通过反复地观看和学习来清楚知晓三种传动模式的差异,并在课堂上进行“传动模式”的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碎片化机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

实训和理论是构成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针对实训部分,由于中职院校缺乏资金和设备的支持,无法真正落实实训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理论知识相对复杂和抽象,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降低学习效率与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通过动画、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呈现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带给学生直观化的印象,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记忆重点内容。对此,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多种教学渠道的开发,利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或者是有机融合实训教学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实践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2]。以“机械基础”为例,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利用Solid works软件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画,向学生直观呈现所学内容,以便学生轻松理解、高效记忆阀体的工作原理,尤其是阀芯的运动原理与液压传动器的操作流程,提升教学效果。此外,中职教师在机械专业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作业或文件的演示、收发、讨论,以此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实际操作能力、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翻转课堂教学

由于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前很少接触机械类知识,在专业知识学习环节缺乏抽象性思维,不能明确专业机械知识的具体结构、形成原理、概念等,导致理论基础不够、学习能力不足,继而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中职教师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连接”为例,对于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不够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以教学视频为依据制作相应的PPT课件,包括弹性连接、销连接和键连接、离合器与联轴器、螺纹连接等,在此基础上详细讲授各种连接构造,如切向键连接、半圆键连接、松键连接等,以此细化该章节的连接内容。然后适当搭配颜色鲜艳的图片,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原理对不同的连接及其作用加以分辨,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上传学习清单,要求学生自行下载并学习关于“机械连接”的内容。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能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重难点进行精细化讲解,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

(四)UG虚拟模型教学

UG虚拟模型教学主要是利用UG软件的多个模块演示过程和结果,将三维立体形成过程进行虚拟化表现,直接获得运算的结果和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能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切实提高学习效率。UG软件是以一定的零件模型为基础,将三维零件直接转化为二维平面图,学生可以利用UG虚拟模型来自由选择或组合多种表达方案,在搭配组合中深化零件方案,对比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3]。以“相贯线的形成原理”为例,该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相贯线的形成、变化、特性、投影求法等,传统的教法多是由教师直接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进行讲授,学生在此过程中自行体会与想象,这种教法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而UG虚拟模型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形象且直观地感受相贯线的变化、形成、方法和解题原理,增强对空间立体感的理解与想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圆柱和圆锥建模的方式进行相贯线重难点内容的讲述,在此基础上介绍辅助平面法作图法的使用环境、应用方法、原理等。然后利用电脑操作对圆柱的直径、位置、高度加以改变,引导学生观察形态大小、位置对相贯线的变化及影响。接着,利用构型方法剪掉圆锥体中的圆柱,对圆锥缺失部分进行观察,得出结论:相贯线不会随实体的挖孔而消失,并且相贯线的变化趋势和形状与实体贯穿时保持不变,只是可见性出现变化。通过这样的虚拟演示,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相贯线的变化与形成,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机械教学质量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调试机械臂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简单机械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