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2021-09-22 09:17敖玄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4期
关键词:二度声乐意识

敖玄峰

[摘           要]  审美意识培养是音乐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学习二度创作的必要途径。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说,审美意识的提高,意味着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同时影响着音乐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关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中往往专注于对声乐演唱技术的探究,而审美意识恰恰是声乐教育中容易忽视的一项能力。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加之以感性与理性不同层次的分析是培养审美意识的关键。由声乐教学现状入手,阐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必要性,并从审美过程的角度剖析出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三个有效途径以及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  声乐教育;审美意识;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98-02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必要性

从音乐概念来说,审美是听觉主体与表现美的对象的关系状态。从哲学角度来说,审美的对立统一表现为个体性和审美主体所处时代影响下的审美观。声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就是在基本审美环境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对个体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审美主体运用以前的生活经验与知识,与审美对象表达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对审美对象的理解。不同的审美主体对世界、对音乐的看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一段音乐的感知也是不同的,内化到自身演唱中的表达也就不相同。这项活动具有直觉性和体验性,审美对象是具体的、直观的,能够直接被我们的感官所听到,而不是现有逻辑的思考和理智的判断;体验性则是指任何一次音乐审美活动的对象皆是唯一的,与下一次不完全相同的。声乐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人才不断涌现,大环境对于声乐教育的要求实际上是在逐步提高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重视每个教学环节,研究在声乐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以求对声乐教学现状的积极改进。目前声乐教育容易出现教学观念的滞后问题、忽略学生个体性差异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步骤往往专注于声乐技巧的训练,发声位置、呼吸、音准节奏等问题能够及时地被关注,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难以有本质上的提升,对于音乐的处理,也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缺乏自身的艺术修养。不同个体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同,表达能力自然也就不同,目前声乐教育的环境还是缺少对于个性化审美的研究与教学,也缺乏对不同学生不同感知的针对性教学。学生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是相当重要的,学生的音乐审美先审的是作曲家创作的谱面版本,通过以往所学知识对于谱子上的音高、调式调性、速度节奏特征来进行审美活动,而后根据演唱家的二度创作版本或老师示范版本进行直观的欣赏,调动感官对音乐产生反应,融汇自身的艺术经验来进行第二次审美体验。这两个步骤显而易见都是与学生自身的欣赏能力也就是审美水平有非常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个体性差异问题。目前,声乐教育极大程度上强调示范性教学,其好处是能够通过模仿来迅速达到与之形似,但音乐的本身是艺术精神的体现,我们无法通过单一的示范性教学或是模仿性练习达到真正二度创作的高度,模仿来的终归不是学生个体自身的艺术感受,就无法对艺术进行好的再创造。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阻碍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的空间。

当代学生应具备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因此,培养审美意识对于音乐教育者和音乐表演者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审美意识是二度创作的关键。音乐表演二度创作是对音乐原作真实性和表演者再创造的统一,首先是以包含作曲家创作意图的乐谱为基本依据的,对于曲谱谱面进行认真研究,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感受。但乐谱不是音乐表演的唯一依据,音乐教育者更应当注重音乐传达者也就是二度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表演者必须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作热情。对乐曲的创作意识极大程度上来源于主体过往的审美体验,好的音乐教育是从审美体验入手,引導声乐演唱者植入审美意识,调动审美积极性去发挥其创作灵感。在教学中常常重技巧而轻表现,过度关注技巧无疑是对审美意识的一种磨灭,声乐表演技巧归根结底是服务于音乐表演的手段,只有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和精神内涵达到高度融合,它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音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感受美即审美,培养审美意识和提高审美情趣是必要的,而后才可以合理地、贴切地表达美,通过对谱面的解读,结合过往审美体验进行联想、融合当下审美的感受,这是一个音乐教育者需要去引导学生的良性教育过程。

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相结合

声乐教育本就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而教育本身是充满了理性的秩序,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当注重感性的培养。一段音乐进入人耳时,感官体验便开始了,在聆听音乐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艺术想象力,对照谱面进行艺术感知。就这个过程而言,打开谱面观察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和表达形式(调性、节奏等),对和声进行、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属于理性过程,而欣赏音乐则是由感觉器官引起的直观感性体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音乐修养,使其不断在这个聆听过程中锻炼审美能力,在面对新的乐曲处理时自然会发挥审美意识的运用,大大提升声乐教学的效率。欣赏音乐是一个由外向内输入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纯理性分析无法完成对音乐的完整解读过程,因为分析的过程永远无法避开音乐感受的产生;纯感性体验也是不能够单独存在的,我们必须理性地从时代背景等创作角度出发来展开感性的想象,而不可能不伴随理性分析直接进行艺术想象的开展。毋庸置疑,正确的音乐学习就应当以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猜你喜欢
二度声乐意识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剪辑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