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亚风 汤少美
[摘 要] 校园环境中,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因素较多,大多危险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较难在短期内发现,但影响深远。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辅导员、医疗保健人员以及生活老师等工作人员。卫生部会同国家教育委员会共同编制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来保障学生安全,但是在实际运用中,通过近年来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工作人员对目前学校卫生守则的了解程度仍较欠缺。根据该条例,旨在总结班主任需要的相关知识、职责以及培训,为班主任管理校园卫生安全提供便利。
[关 键 词] 中高职学生;健康;卫生;监测;班主任;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226-02
2018年8月,卫生部会同国家教育委员会共同编制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核实时间点根据第一章第二条指出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会议中提出加强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要把学校卫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889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印发《关于开展2019年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工作的通知》,加大近视相关教学环境监督抽检力度。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传染病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中提出了课桌椅高度的调节、观看视频的距离等要求。国家的每一条政策,最终的落脚点都在学校,而班主任是学校的重要落脚点之一。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旨在建立班主任关于学校卫生监测的工作体系[1]。
一、学生健康及班主任卫生监测基本信息
(一)学生健康状况监测的概念
学生健康监测是指用普查的形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的连续摸排,根据学生需要监测的健康项目,每日做好记录。
(二)监测对象
针对班级每一位学生进行监测。
(三)监测时间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健康监测项目合理安排监测间隔时间,根据间隔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监测指标,对突发状况的随时监测。
(四)监测地点
根据健康监测项目制定监测地点,明确监测职责。
(五)监测范围
学生在校期间以及学生返校、返家途中。
二、监测内容
参考卫生部印发的《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通知,结合青少年常见病多发病调研文献,将下列内容列入监测范围。
(一)教学工作卫生监督
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8小时,大学≤10小时。班主任应严格把控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量,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学习时间以及学习量,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监督学校对于教学计划的实施。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等教具应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正确评估与监督教具对学生的卫生影响情况。监督学校并落实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监督学校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
(二)学校内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
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如:教室、包干区、宿舍等本班学习生活的地方。
(三)生活环境的卫生监督
监督学校教学楼、周边噪音、室内空气质量、采光效果、照明情况等环境质量,监测学校配置的黑板、多媒体、课桌椅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并监测配置硬件的使用状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为学生设置厕所和洗手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作为寄宿制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洗漱、洗澡等卫生场所与设施。
(四)劳动卫生督查
学生有必要也有义务完成部分学校劳动工作,但需要做好职业病等劳动过程的防护工作。如:消毒杀菌工作需要佩戴眼罩、口罩,穿好防护服等。
(五)供学生使用的用品督查
核查学生购置的文具、娱乐器具、保健设施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六)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监督
检查学生的饮用水是否符合衛生标准,如:水温、异味、杂质、色泽等。根据学生体格检查结果,与食堂营养科沟通,制定个人饮食食谱。
(七)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卫生监督
班主任应当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配合学校做好各类传染病的管控工作,同时配合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管控工作。
(八)学生个人卫生督查
对学生个人卫生的监测,包括体格、心肺功能、心理健康等表现,发现基础疾病、残疾、家庭卫生状况、突发疾病以及学生故意伤害事件等问题[2-4]。如下表:
(九)突发公共事件
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确保学生工作落实到位。
(十)学校内设医疗机构和保健室的卫生监督
与医疗保健室沟通,了解学生情况。监督医疗保健室工作能否解决学生的健康问题,及时提出转诊并告知家长。
三、班主任卫生监测实施策略与方法
(一)评估
增加巡视教学区、生活区,了解学生,评估卫生状况。如:走进食堂陪餐。
(二)建立动态学生健康档案
班主任应当根据医疗保健室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的结果以及自身的督查结果,建立学生的体质健康档案。
(三)做好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有生理、心理等多重特殊性。青春期卫生教育应做到防范在先。
(四)开展常见病防治
根据医疗保健室制定的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等的防治计划配合工作,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做好日常防护。
(五)辅助学生对于基础疾病的康复治疗与及时转诊
部分疾病是需要在医院或者学校长期干预解决的,如: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班主任需要配合学生和家长做好在校期间的康复治疗与严重情况下的及时转诊。
(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作息时间管理、适时的心理干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一般医疗物资
班主任应该带领班级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班级医疗物资。
四、班主任卫生培训
主要针对监测内容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展开校内或校外培训。
参考文献:
[1]马军.中国学生健康状况监测及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建立[J].中国学校卫生,2015(7):7-10.
[2]黄黎生,尤凤翔.九○—九五年丹东市中小学生常见病动态分析[J].丹东纺专学报,1996.
[3]刘云霞.糖尿病在向青少年“招手”[J].全科护理,2007(31):27-29.
[4]苑晓微,邓继红,张雯.青少年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性科学,2018,27(9):157-160.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