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中如何高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1-09-24 08:01郦若瑜高洁
艺术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中学音乐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郦若瑜 高洁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核心素养概念恰恰标志着素质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也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基于这样的情况,本文就如何将核心素养高效地融入音乐课堂中展开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核心素养;中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02

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社会对核心素养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曾经并不受重視的“副科”——音乐也愈发受到重视,因此在音乐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变得重要。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与当下的教育理念并不能很好地吻合,也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提出新课改方案之前,老旧的应试教育虽然让学生学习了许多知识,但也对许多学生产生了不同的负面影响。由于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性格、家庭等多种因素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的学习脱离了社会,例如我们常说的“书呆子”型学生,成绩优异但“高分低能”,仅将文化课学得很好,但在综合素质上有所欠缺。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让这一现象得到改变,而我们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更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中学音乐课程中,音乐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1]。从这三点出发,学生在音乐课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同时也能通过对音乐学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到更多的实践技巧。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核心素养要求,制定更加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让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1 课堂教学

1.1 课堂导入

在新课改以前,由于对音乐这一学科的不重视,传统音乐教学过程往往有些单调,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培养核心素养,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音乐知识和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致力于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教授初二年级音乐作品《共和国之恋》时,我们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演唱这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课向学生传达民族精神,介绍我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作曲家的风格与时代的关系等等,这才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给学生展示更多内容。展示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类视频、同主题歌曲作品、舞蹈作品、绘画作品等,这在促使学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学习了解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直观上看也更能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在这种生动的课堂环境里,我们可以更加轻松高效地给学生打好音乐基础,同时也照顾到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德育。德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作为音乐学科的教学者,也应将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用艺术的语言和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思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引导。从多方面探讨来看,优化课堂导入方式,可以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高效。

1.2 教学过程

在授课中为学生讲解不同音乐元素的意义,这也是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一环。如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拍号分别有什么特点和风格、分别适用于哪些作品;不同的节奏型之间有什么关系、节奏型的多样能给作品带来怎样的效果等。想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作品,就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基本的音乐元素和常识非常了解。我们可以从熟悉的作品着手达成这一目的,例如初一年级的《彩云追月》,大部分师生都对这首作品比较熟悉。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作品,向学生介绍基本的音乐知识,比如音值、节奏、民族调性相关的内容。这样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建立知识系统。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更要注重和坚持以学生基础知识为根本。音乐是艺术的重要门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因如此,音乐课堂的质量必须得到保障,而学生如果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甚至拥有健全的音乐知识体系,可以让音乐学习变得事半功倍。课前对课堂教学重难点有明确的分析,课堂上有侧重的讲解,课后有切实的巩固,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从而培养综合能力。学生拥有的基础知识决定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否更高效,也决定了综合素养能提高的程度,更是核心素养理念中重要的一部分和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直接有效的重要方面。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多现代化教具的帮助,这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的任务目标。例如在教授一些教材上的内容时,需要尝试演奏或者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学校如果没有相应的乐器设备,我们就可以利用先进的电子教具来弥补这个缺憾。例如初二年级的《亚非拉掠影》单元里提到了非洲传讯鼓。这种类型的打击乐器,为了避免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教学,学校一般会尽量避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使用,但这对我们的课程内容也十分重要。如果有模拟演奏的科技教具,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教具,在模拟音色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演奏和编创。这不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捷,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保证了课堂的趣味性。科技教具的意义就在于此,为学生和教师创造更多的方式和平台。让学生通过新型教具,更加直观地熟悉某一乐器或是了解音乐家等等,都能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有效。科技日益发展,现代化的教具也逐渐成为课堂上的重要成员;而使用新型教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促进作用。科技创新精神也是我们要坚守并传递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生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音乐实践活动

2.1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音乐艺术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古代西方七艺与中国六艺中,都有音乐的一席之地,可见音乐水平在古今中外都是考察个人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每个个体在音乐上展现的兴趣与天赋各不相同,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在课堂中加入音乐实践活动,这有利于发掘学生个体的天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其自主发展的能力。在我们的中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音乐形式,包括民歌、戏剧、歌剧等不同的形式,而不同的学生也会对不同的内容产生兴趣。在同一个班级内,例如学生A十分喜欢流行音乐,学生B由于从小学习钢琴,对西方的古典音乐十分感兴趣,学生C喜欢少数民族嘹亮高亢的民歌。对于这三种有不同喜好的学生,我们都要兼顾,对各方面都有涉猎,而且要鼓励学生接纳不同的音乐,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擅长的音乐类型或者支持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努力探究。例如学生B,我们可以在讲述书本上一些西方音乐作品或作曲家的相关内容时,鼓励学生在课上进行相关作品的演奏,这样可以帮助青春期的学生建立自信,找到个人价值,课堂的参与度也能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本身和其他同学对课堂的兴趣。对于A和C这两类喜爱不同音乐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在每节课前设置五分钟的分享活动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了解的方面。相比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没有代沟,学生也更愿意接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展现自己,锻炼表达能力、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在学生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2 课后实践活动

社会参与度是指某个主体对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关心、了解和投入的程度。学生时期的社会参与大部分都在课堂上,而且主要与学习生活相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当充分组织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确保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2]。

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部分,对未来与社会的融合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里,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融入学习生活环境。音乐作为艺术的学科,可以利用多种方法从精神上“润物无声”地教育学生。而音乐类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有利于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在教授《茉莉花》《杨柳青》等歌曲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一些相应的比赛,比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民歌演唱、乐器演奏、民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其参与感和自我认同感。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举办“民乐知识知多少”等类似的知识竞赛。这样的比赛形式丰富,涉猎内容广泛,在教学上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愿意深入学习,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上,让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交流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之间的情谊会更加深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或者改善小部分学生的情感淡漠。我们的中学课本里还有许多戏剧,尤其是有许多京剧方面的内容。中国的戏曲、戏剧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京剧更是我国的国粹,对于这样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开展京剧方面的比赛或讲座,或是进行京剧模仿、京剧角色扮演等,学生在准备比赛的同时为了能够脱颖而出,会自主深入学习,演出的同时可以要求学生介绍自己表演的京剧和历史的关联。民歌和京剧是饱含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特点以及关系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通过举办相关的比赛,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时代的故事、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除了这一类型的比赛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合唱等其他音乐活动,通过班内小组合唱、班级合唱等比赛或展演,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多声部的学习,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与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之间的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对学生的终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这恰好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教育教学也应该基于此,注重加强学生间的日常交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多角度的拓展,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3 评价方式

总结了如何将核心素养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但對这一问题的评判标准尚不明确。究竟如何评判,可以从学生入手,看看学生是否在多方面受到了音乐课程的正面影响,但也不可以将此作为唯一标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擅长和不擅长的方向,对学生的考查不能够单单从试卷成绩入手,看某一学生是否能够听辨某一乐曲、是否了解某一作曲家或时代等这样“非黑即白”的评价。可以将许多大学中“期末成绩+平时成绩”这样的模式融入中学生的考核中。例如平时课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效果怎么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怎么样,是否不断进步或产生新的变化;在课堂分享环节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课外对音乐学科是否感兴趣;在课堂展示环节是否勇敢地进行表演,表演的效果怎样;在比赛活动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有没有为小组或班级作出大的贡献,这些都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如果从单一的角度评价学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一门有趣的艺术学科变得死板单调,这也不符合核心素养要求下的音乐教育。单纯的考试、判卷、评分容易使学生产生考试压力。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绝不应当抹杀学生的活力与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应该真正做到寓学于乐,让学生真正从学习中收获快乐,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能有机会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热爱的领域,为未来的升学就业找到更多出路。同时,核心素养下的教师也不应当为课堂和评价所牵累。理想的教师状态是教学相长,教授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能够不断进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状态,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学评价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是简单断定一个学生的优劣。我们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充分考虑评价的目的、主体、内容、方式和方法,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估,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总之,成绩不是了解学生综合素养的唯一途径。但通过基础性的观察、测评、分析,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成长的经历,形成可观察的测评数据[3],也能相对公平、开放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结果。

4 结语

中学音乐的教学需要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入,并依次设计、实践、总结教育教学,如此才能让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也能提高音乐学科的价值。秉承这样的观点,关注学生本身的能力,注重课堂教学的成分与目的,设计合适高效的音乐教育方式,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公平且具有人情味地评价学生,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从而对学生的终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长远帮助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金凌.基于音乐核心素养指导,构建美育戏剧艺术课堂[J].北方音乐,2020(16):203-204.

[2] 席中权.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J].北方音乐,2020(10):207-208.

[3] 林培荣.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音乐学科测评观察与研究[J].音乐天地,2018(8):9-14.

作者简介:郦若瑜(2000—),女,江苏镇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高洁(1978—),女,甘肃白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基础、声乐表演与演唱、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法。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