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仁怀市中枢第一小学:德润教育,培植青少年成长沃土

2021-10-15 09:26高林福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仁怀市中枢德育

高林福

仲夏时节,走进位于赤水河畔的贵州省仁怀市中枢第一小学(下称中枢一小),古朴的建筑在绿植的掩映下,呈现出浓浓的历史厚重感,墨气书香在暖阳的照耀下愈发沁人。

中枢一小前身是1759年就建立的远近闻名的怀阳书院,其后又合并了培基书院、养正书院,1906年正式命名为仁怀县高等小学堂,1978年,更名为仁怀县中枢第一小学,建校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洗礼,中枢一小乘风破浪,栉风沐雨,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挖掘学校浓郁的文脉气息,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

以德育为核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人以德立,校以德兴,国以德盛!”中枢一小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洪来表示,自建校至今,中枢一小始终将师生德育教育置于重要位置。中枢一小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厚重的文化,有其独特的烙印,显示出该校长期重视德育教育的文化特质。中枢一小的前身是培基书院、养正书院、怀阳书院,从书院名称的内涵到实际工作的开展,三个书院都格外注重对学子道德的培育。建校初期,时局动荡,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学校确立办学宗旨为“培养国民善性,扩充国民知识,强壮国民体魄,立国民倫理、爱国之根基”,由此奠定了学校办学的基石,让该校成为有“根”有“魂”的教学圣地。

中枢一小的建立,成为仁怀教育发展史上旧学和新学的分水岭,标志着仁怀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开启了仁怀教育的“新时代”。一代代学校师生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格,让中枢一小在中国近代社会巨大变革冲击中坚守并铸就不俗业绩。在这里,诞生了仁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下党组织;在这里,培育了仁怀人引以为豪的周林、韩念龙等众多优秀的学子。学校曾获全国“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仁怀优质学校的地位。而德育教育的确立和发扬,成就了百年老校虽历经坎坷却毅韧发展的态势!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中枢一小将“德润校园·奠基人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围绕德育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陈洪来介绍,“德”是对中枢一小教育历程的概括,是对学校百年教育精神的揭示,是对友善、仁义、勇敢、责任、担当、创新、卓越、康健的概括。它不仅仅是传统道德的范畴,更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大德”。“润”是让校园充盈着“德”的氛围,无所不在地润泽、浸染、影响学生。“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状态,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地助推学生成长的方式和力量。“奠基人生”揭示学校德育在学生成长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学生奠定成长与发展的基石,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德润校园·奠基人生”既是对学校百年历程的总结也是对学校以后教育发展的愿景。它与学校“尚德笃学”的百年校训交相辉映、一脉相承,与学校“会健体、会学习、会劳动、会生活”的培养目标相吻合,也与基础教育学校的性质与责任相一致。

以文化品牌为引领构建德育体系

在确立以“德”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的基础上,中枢一小将所有工作划分成七个版块:环境润泽、师范感召、传统浸染、历史鉴引、活动滋养、平台锤炼、规范约束。形成学校文化建设体系,成为“德润校园·奠基人生”文化建设的支撑。

环境润泽——打造以德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学校以树德楼、崇德楼、铭德楼、馨德楼、厚德楼命名教学楼,并对教学楼内涵进行诠释。设置文化石、校训石、主题雕塑等,修建“守望亭”、建立“怀阳书院旧址”碑、设立“永远铭记”文化墙等等,营造人文色彩浓厚的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具有精神内涵、人文故事。

师范感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枢一小注重教师队伍管理,在师德师风、作风建设、教学教研、教学评价、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绩效分配等都有完善制度,激励规范鞭策教师行为。授予优秀教师“功勋教师”“卓越教师”“德润园丁”等荣誉称号,营造出崇尚奉献、尊师、敬学的氛围。

传统浸染——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学校在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上寻求统一,开辟“天天古诗词”诵读时间,培基书院(书法社团)、怀阳诗社活动日、养正堂书画创作基地等,为师生搭建修身立德的平台。编撰《孔学堂·经典诵读》读本,开展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

历史鉴引——开展党史文化、长征文化、国情教育、家乡故事、学校红色历程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豪感,文化认同感。

规范约束——以《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为准则,强化行为教育,针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制定标准规范,用图片方式引领学生向标杆看齐,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编撰的《德育规范十讲》,成为每学期开学的必修公共课,由教师按课表讲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

活动滋养——学校根据教育要求,制定了《学年度活动指南》,制度性、前瞻性地安排活动,让教育工作按学校自身“节奏”推进。每日开展的大课间活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更是学生体育素养、艺术素养和品德素养紧密结合的展示场。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无不以德育的眼光谋划,德艺双馨成为学校开展活动的标准。

平台锤炼——学校建立“学生自治共同体”,落实体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参与管理学校,让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考核班级。在升旗仪式的组织上,在晨读午修的巡查上,在校园广播的管理上都是学生忙碌的身影。管理能力、大局观念在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志愿意识在活动中得到锤炼,管理人才、优秀学生干部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迎着新时代的朝阳,中枢一小立足根本,创新进取,在德育体系的引领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陈洪来:怀敬畏之心办教育

陈洪来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仁怀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曾多次获得仁怀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特色学校建设先进个人,仁怀市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

“羲和穆穆,圣地皇皇。钟灵一小,毓秀符阳。名师月涌,学子星芒。雏鹰展翅,凤翥龙骧……”在中枢一小田径场边,一块巨大的石刻上,六百余字的《中枢一小赋》诉说着该校历史,引人驻足,令人遐思。

自1985年从教至今,陈洪来辗转多所学校,每到一处,他总能以独到的目光挖掘特色,带领学校走向更宽的天地。2012年,陈洪来调任中枢一小校长,该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他早已熟知,结合过往近三十年的教育经历,他很快瞄准了中枢一小的德育工作,并以此为抓手,在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谋篇布局,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让百年老校再现辉煌。如他所说,《中枢一小赋》,既是学校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该校强化德育教育的重要举措。

校长要有情怀,知敬畏

“校长要有敬畏精神,要有对学校发展历史的敬畏之心,要有对前辈教育人的敬畏之情,要有对几千学子成长成才的敬畏之责。”陈洪来表示。在他看来,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了解学校发展历史,挖掘学校精神,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树立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其次要找准学校发展方向,提炼办学理念,完善制度保障,落实具体措施。最后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领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师生情感的依托,成为学校的形象代言人。

而实际上,陈洪来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就任中枢一小校长后,根据学校实际,他确定了发展目标:打造贵州省优质基础教育名校。明确了发展方向:让教师成功,让学生成才,让学校成名。厘清了发展思路:以质量为核心,以科研为保障,以特色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为目标。规划了发展策略:抓规范,注重制度建设;抓活动,注重文化建设;抓师德,注重队伍建设。

“考试不是我们的目的,分数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面对学生,陈洪来总是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他的目标极为明确:培养会学习、会合作、会劳动、会健体的新型学生。他曾一次次谈起自身工作思路,强调要以文化为引领,以特色为品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中枢一小在道德品质、科技文化、身体素质、艺术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全面、立体培养学生,形成“律动一小、艺美人生”的教育品牌。

中枢一小的日常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该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孔学堂 经典诵读》,内容涵盖了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规定的课内必背古诗词、课外必背古诗词以及《三字经》《增广贤文》《声韵启蒙》《弟子规》《论语》等。通过开展“晨诵”“静修”“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记忆、背诵。经典诵读的开展,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取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言行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最能反映时代特征,课堂教学的优劣关系教育的成败。教学模式的转变是阻力最大最难啃的“骨头”。目前中枢一小正着力推进“四性四环树德课堂”教学实践。“四性”即课堂教学中体现“愉悦性、探究性、生成性、全员性”。“四环”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即“自学、合学、展学、查学”。尊重、合作、规范、信任始终是该校教师把握的教学原则,学生的专注、安静、自信、配合、包容、交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四性四环节”树德课堂保证了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德育为先、习惯为先,体现了育人为第一要务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独立、反思、质疑、创新的关键品质。

德育要有“根”,有“营养”

“德润校园 奠基人生”是中枢一小文化建设品牌。陈洪来介绍,中枢一小能够长期作为仁怀市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幟,能够历经坎坷磨难而永葆青春活力,能够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杰出的人才,能够偏居一隅而备受广泛关注,其独特之处便是学校表现出创新、勇敢、担当的精神风貌,表现出务实、敬业、稳健的工作态度,表现出自信、坦然、包容的生活作风。这种“独特之处”就是学校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即学校校训——“尚德笃学”精神。“这是支撑学校百年发展的精神基石,是中枢一小的‘传家宝!是滋润师生共同发展的春晖雨露!”陈洪来说道。

“尚德笃学”作为中枢一小校训,体现出该校以德治校,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理念,反映师生“以德为美”的价值追求。学校以德养德,以德树德,让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团队成为学生灵魂的守望者,引领学生学之以精、学之以诚、学之以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用润物无声的人文环境培育学生公民道德修养。

“德育活动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挖掘传承出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创新、修正、增减的过程。”陈洪来介绍,中枢一小的德育活动,因为在继承中创新,所以更科学、有效、简便,易行易操作。他就任校长以来,不仅开展了德育课题研究,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鸣钟礼活动”“大课间活动”“静修阅读活动”“天天古诗词活动”“德润杯足球赛”“儿童节展演活动”等,每个活动都有根可循,却又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钟鸣鼎食”“警钟长鸣”“晨钟暮鼓”,悠扬的钟声,使人领略到自然质朴的美,给人以警醒和启迪。每当钟声响起的时候,古老的中枢一小又在朝阳的光辉中抖落尘埃,焕发生机。

“鸣钟礼”是中枢一小传统与现代教育的产物。“钟”是学校一百多年来遗留的古物,是学校办学的见证,一代代学子在钟声中求学成才,走向社会。近年,学校通过多年来积淀的文化和活动经验进行再提炼、再打磨、再精准地赋予其劝学、庆典、铭耻、启智、感恩、警示的内涵,开展极具仪式感的“德润鸣钟礼”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力促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自强自立奠基、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基、为学生报效家国奠基、为学生精彩人生奠基。

钟鸣幽幽、德润化人。鲜活的“鸣钟礼”活动,让德育成为最具张力的课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2020年,中枢一小《钟鸣幽幽 德润化人》“鸣钟礼”德育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古老的钟声再次敲响,带着德润教育走向全国,引领各地开展德育工作。

李先涛:将德育教育贯穿课堂内外

李先涛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第一小学德育主任,先后获得仁怀市“优秀教师”、 仁怀市“教学能手”、贵州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在仁怀市中枢一小校园里走上一圈,从围墙上的教育箴言到校门口石刻上的校风校训,从建筑的整体布局到课堂上师生的一言一行,无不充盈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该校德育主任李先涛介绍,中枢一小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紧紧抓住养成教育主线,以少先队为载体,以环境教育为切入口,以德育教学为主阵地,通过开展少先队常规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以德促教,以德促学"的德育工作特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李先涛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教师,受父亲影响,师范院校毕业后,他毅然跟随父辈脚步,投身教育行业,起初是学科教学,2019年担任中枢一小德育主任,围绕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开展系列活动。

中枢一小文化底蕴深厚,德育根基牢固,但对李先涛而言,要做好德育工作依然不容易。基于学校文化特质,中枢一小确立了学生素养的培养目标: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健康素养。围绕目标,一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近年来,在李先涛的主导下,“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走进茅台学院,博览人文风情”等活动顺利开展,从仁怀境内的红军三渡赤水遗迹、鲁班场战役遗址、红军长征遗址等生动的红色素材中汲取力量,通过红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019年6月,中枢一小四十余名师生走进茅台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参观了该校的校园环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修室,观看了学校发展专题片。在体育场上,师生们一起开展了篮球、足球、小游戏等活动。“通过活动,师生们博览了茅台学院的人文风情。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受益匪浅。”李先涛表示。

在“寻访红色足迹 走进国酒茅台”社会实践活动中,师生首先参观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倾听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的红色故事,重温了少先队入队誓词,更加深入了解了四渡赤水的红色故事,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其次是参观茅台集团包装车间,让孩子们见识了机械化操作和流水线作业的高效率、现代化生产方式,更见识到了包装工人们熟练的操作技能。最后是在国酒文化城,学生们了解了祖国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国酒文化。“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领略了自然风光,陶冶了高尚情操,而且促进了老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自治共同体的凝聚力。”李先涛说道。

作为茅台酒的故乡,仁怀市白酒产业发达,品类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白酒的生产流程,李先涛将德育教育与学科融合,曾带领班上学生组成科学实践小队,到白酒生产车间里去观察整个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白酒生产流程,更看到了一线工人的不易。

除了活动育人,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李先涛将德育知识贯穿其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据李先涛介绍,在科学课上,经常会有中外科学家的故事探讨,不论是中国古代的徐霞客,还是现代的李四光,或是国外的牛顿、霍金等人,科学课上,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有做人做事的道理。

李方艺:语文课上的学生“知心人”

李方艺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第一小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贵州省遵义市语文骨干教师,仁怀市骨干班主任,首届“仁教杯”金奖获得者。曾获贵州省巾帼标兵、仁怀市优秀教师、仁怀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李方艺不仅是一个好听众,更是众多学生的“知心人”。

李方艺有一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每当教授高年级的学生时,她总是喜欢通过日记与学生们对话。方法倒也简单,学生写好日记交给她,她在后面对日记里的内容逐一回复。不简单的是,三百字的日记下面,李方艺的回复有时竟也有三百多字,甚至更多。学生对写日记都不陌生,但对老师的批阅方式感到新鲜无比,有学生表示,原来写日记,老师收上去后往往只批注一个“阅”字,写日记不是记录生活,而是成了一项任务,学生敷衍了事自然是常态。反观李方艺的做法,少则数百字的回复中,是对学生生活的感同身受,是对他们心灵的触摸。原本不喜欢写日记的学生,看了李方艺的批注后,开始认真起来。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全班四十多个学生,即使每个学生的日记只回复一百字,所有日记加起来也有数千字,而要通过日记真正走进学生,李方艺还得认真阅读每篇日记的内容,以便“对症下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复。有时候过了下班时间,李方艺便把日记本都拿回家去,即便熬夜至凌晨也不敷衍一个学生。有几次,其丈夫实在看不下去,连连规劝,一想到通过日记对话成长很多的学生,李方艺不为所动,继续伏案批阅。

“很多人最終都要归于平凡,所以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以这样的心态,李方艺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着朴实、真实、扎实的目标。从备课到讲解,再到作业批改,她都将学生作为主体,站在他们的视角剖析问题,在教授低年级段时,为了鼓励孩子们,她也会抓住孩童的好胜心,表现好的时候,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印朵小红花。

“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李方艺的课堂,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他们学到关于品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不只是学生,就连听过李方艺展示课的老师们也对她的课堂赞不绝口。无论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还是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无论是对教材目标的研究和把握,还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到位情况;无论是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还是对课堂板书的布局、书写等等。李方艺的语文课堂,常有意料之外的惊喜。

教学中,李方艺往往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和思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课件引导合理、自然,表情丰富,基本功扎实,学生常常听得津津有味。

学生们都说李方艺的教学语言表达清晰,她的一句简单恰当、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学生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评价语言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也是真诚而亲切的,声音抑扬顿挫,灵活多样,随机应变,学生们都想听,爱听,百听不厌。

据介绍,李方艺还承担着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辅导工作,她执教的示范课,为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相互学习提供好的经验做法,达到共同学习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仁怀市中枢德育
基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干预系统 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食品生产许可证(SC)获证酒厂名单(截止2019年2月11日,共506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基于ARMA模型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辟谷”能治便秘吗?
仁怀市关工委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活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吃饭速度快会导致肥胖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