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视域下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

2021-10-18 22:17丁薇薇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美育

丁薇薇

摘   要: 中国美术价值观念的主要内容和表现特征,包括承载社会功用和生命意识的价值结构,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系,博采众长的多元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注重道德的价值要求。探寻和构建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在认识历史和现实中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发展,加强民族审美文化认知,促进思想道德境界提升。多角度呈现中国特色美术文化,合力推进中国美术的素质教育作用,并挖掘其中的育人要素,对于践行现代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价值引领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美育

中国美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价值观的体现,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其中所承载的价值指向,透视时代精神。中国美术价值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基本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念,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理想。

一、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阐释

“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和复杂性,其理论构建的目的是思考中国美术的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引领。通过梳理中国美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核心命题,以本土美术形态为核心,参照外来美术形态,剖析其核心价值观念,包含文化属性、价值取向、审美规范等方面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判断,有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和美术价值观。不可否认,美术与美术的历史是带有价值倾向的,有美术家风格的差异、艺术的参差,渗透着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趣味的培养。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与表现特征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承载社会功用和生命意识的价值结构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学说对后世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思想高度点明了美术和整个文化传统的关系,构成了中国美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先秦时期即阐明了“使民知神奸”1的美术功能论,到汉魏六朝建立起“存乎鉴戒”的核心价值观,所谓“恶以诫世,善以示后”2,“成教化,助人伦”3,明确了美术承载社会责任的作用。儒家礼教思想倡导文以载道,注重有益于社会、伦理、政治与精神价值的现实功用,主张积极入世、风化社会民众的人生理想,具有一定的伦理教化意义。而老庄道家美学观主张“畅神”,强调自然无为,追求个性自由和超逸的审美品格,体现了出世脱俗、抒写性灵的人生境界,包含对生命意识和宇宙之道的体悟。两种价值观的辩证关系和相融互补的价值取向,共同推进了中国美术的发展。

2.反映创作与品评标准的审美价值体系

中国美术的民族特色和精神价值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或视觉图像的主要内容、含义、风格和样式,及其与当时政治、文学、历史、经济生活、时代氛围、文化背景的关联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孔子将“尽善尽美”作为艺术审美的评判标准,在创作与品评标准建立的过程中,也逐步确立起中国美术的基本价值观。从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谢赫提出“六法”,到张怀瓘列神、妙、能“三品”,张彦远分“自然、神、妙、精、谨细”等品第,以及文人士大夫标榜“士气”“逸品”,追求平淡天真、隽永的格调和意蕴,代表了文人的审美和精神理想,也奠定了对传统美的认知。中国传统美术注重神韵的表现,追求天人合一、清新的意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不激不厉、中正和谐、圆融平淡的艺术品格和审美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重要支柱,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通过梳理最能体现中华审美文化发展特色的视觉艺术门类重要的史实、遗迹,在追溯美术发展脉络和历史传承积淀的经典作品中探究其中的审美内涵,可以了解中国美术的审美品格和独特的审美体系。

3.博采众长的多元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美术体现了融合多元文化和多民族艺术的特点。中西艺术在魏晋时代的第一次碰撞,是通过希腊化佛教艺术间接地发生的。自西汉起,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大道,推动了东西方美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唐代重视发展与边疆各民族和邻近国家的关系,对外文化交流频繁、活跃,中国美术不仅传播到了邻近国家,同时大量吸收了其他国家文化的有益因素。经过明清之际的中西美术交流,中国美术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强烈地影响了欧洲艺术的发展。中国不断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与借鉴,外来美术只有被本土化与民族化,才能获得文化认同。传承与创造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的历代经典美术作品,既有对美术传统的继承与延续,也有变革创新。对传统美术的继承与创造,对外来美术的吸收与融合,构成了中国美术基本的价值观,体现出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具有多元文化特质。

4.注重道德观念的内在价值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为“三教合一”,相融互补,而儒释道思想的共同特征是倡导积德行善与修身,是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基础,三者构成了中国美术的思想来源。孟子所倡“养吾浩然之气”1的儒家思想重在培养正大刚直的人格精神,老子认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2,佛教奉行止恶修善、净化内心。魏晋以来许多针对人格和品质的审美自然地延伸到美术领域,如中国画中的“四君子”题材发挥了儒家的比德观,赋予艺术对象以人格的魅力;历代美术理论中一贯强调“人品不高,用墨无法”3,注重美术家自身的修养与修为;又如陈衡恪所述,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乃“文人画之要素,须有这四种” 。4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与道德,是历来被关注与探讨的一个重要命题,千百年来影响着美术家人品与艺品的双修共进,以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二、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的美育价值

人文素养是人文精神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人文素养的传承和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昌盛、人类发展有密切关系,是社会文明的基本准则。作为人文传统教育,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质符合人的综合素养这一基本要求,这与文化育人的提倡是一致的。

1.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面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的深厚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做的工作是:“修复关于传统的记忆,疏通现代国人与傳统之间的道路。而要修复这种传统记忆,就必须设法重新回到传统,回到构成传统的文明与文化经典之中,在阅读传统中重新感受和领悟传统,并对之进行科学的现代转化,从中提取出能够帮助我们超越当下困境的精神力量。”1美术和文化史的关系密切,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隐藏于其后的审美取向、意识形态、制度风尚等,表征出美术在文化脉络中的实质意义。美术在本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价值体系,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展示和构建美术价值观的过程中,应明确中国美术的形态属性和人文价值,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将中国美术的历史内涵和核心价值转换为具有普适性的当代价值观,使其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彰显应有的作用。

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美术经典在当今仍具有典范意义,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中国美术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其中体现的许多价值观与当代精神相契合。作为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美育对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人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育应当发挥中国美术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美术的历史,探寻美术的源头,领略每个时代的气象,学习古人的思想和智慧,从而理解中国美术的文化属性。此外,美术教育还可以涵养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对中国美术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并能与现代生活相联系,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理想。当代的美术教育应根植于传统,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发扬。

2.加强民族审美文化的认知

历代书法、绘画、画学论著中融汇了创作者的技艺、思想、才情、品格;建筑、雕塑、工艺等美术门类相关史实中则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匠人精神;建筑艺术空间观念、墓葬艺术生死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结构。美术作品承载的是美与观念的复合,除了表现语言的欣赏,也包括对其精神性和创造性的认识。透过不同美术门类可以了解某些传统观念的生成过程,也包括超越于作品之外的体验、自然与社会的感知、情绪的表达以及人生的意义。

美具有超越功利的价值,作品的美、图像的象征意义及其承载的历史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创造力,增加审美修养,并能尊重中国美术中体现的文化多样性。中国美术知识的普及,可以从审美、情操、创造、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培养年轻一代,有利于促进其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提高对美感和生命意义的认知。

3.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

中华文化的主体是道德教育,德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根源和核心地位,并渗透于国人生活、民俗、艺术之中。尊重“德性”的发展,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亦可在遵循中国美术内在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中国美术的价值取向与道德构建来实施。中国美术教育也承载和传递着德育思想,包含伦理和德行教育。美术不仅向欣赏者提供审美经验,愉悦人的感官,它以善为旨归,可发挥道德教化和引领的作用,使人受到真善美的感染,从而净化人的精神和内心世界。

美术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文物收藏史,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流传情况所做的详细追踪调查可知,传世巨迹和经典作品凝聚着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既是一种情感的诉求,也是生命的自觉和文化的延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厚的精神底色,是中国美术中最应发扬传承的精神品质。中国美术所强调的个人修身、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等,与传统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其在中国美术教育中的渗透凸显出积极的时代意义。当代,“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美好家园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可对社会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党的教育方针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文关怀、道德情怀与人格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精神追求。继承和发扬历代美术的精华,将传统精神与文化相融合,发挥其对当代社会、国家、民族的价值和现实作用,不仅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还有助于提升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塑造中华民族美德。加强人文素养、思想品德教育,尊重凝聚于传统美术中的思想观念,可以使青少年辨识善恶美丑,促使其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追求理想抱负,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国美术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充实和丰富着人的内心,可以辅助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培育。因而,中国美术价值观的引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

三、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

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应当注重艺术创造力、审美观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认识到中国美术的价值,在实践层面落实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

1.多角度呈现中国特色美术文化

美术教育是专业学术和普及教化的结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价值观蕴含其中。在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国美术教育,首先要渗透美术史知识,把握中国美术的形态及其发展历史。中国美术史广义上是中国美术作品以及与美术有关的人物的历史,也包括美术鉴藏、批评和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美术制度、运行机制、意识形态等,政治、经济、文化各因素渗透其中。古代美术所保留下来的实物、图像、文献往往较为零散,缺乏关联性,因此,梳理美术的脉络体系,需以实物或图像为考察中心,以文字文献为辅助材料,对美术作品的“历史情境”进行复原,搭建美术历史的叙事框架,以丰富而立體地呈现美术文化。

除了美术史,造型、笔墨、色彩等也是现代人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美术遗产具有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涉及史前文化遗址、商周青铜器、秦汉雕塑、汉代墓葬,以及历代碑刻、佛教石窟艺术、建筑、绘画、书法、瓷器、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多个美术门类,具有丰富的形态。这些流传下来的视觉艺术,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宝库。在当代,应当推广“大美术”概念,使青少年认识独特而多彩的中华民族视觉文化史;建构大美术教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美育体系;开辟全方位、多样的学习形式,挖掘、展示中国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综合艺术修养。

2.合力推进中国美术的素质教育作用

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蔡元培曾提出美育的范围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1 当前,中国美术的教育既可以作为专业教育,也可以作为通识普及性的艺术教育来开展,纳入和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各学段之中。

一方面,在基础教育中合力推进美育,不断拓宽课程领域,在教材编制和课程内容中兼容并蓄,丰富和完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渗透,并能融合中国民间美术,补充以中西美术比较研究为基础的美术课程与教材建构,把新的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中,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推进相关社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中国美术的价值,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在教学模式上,不仅要传授中国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加强美术鉴赏和视觉审美体悟,对学生进行美的感知训练,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感知力,激活学生的审美、想象、联想与创造能力,来培育和滋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正面的价值观,提升其核心素养。

另一方面,培育和踐行中国美术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完善学校美术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来实现。既要注重美术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学科专业体系,又要重视提高大专院校或职业学校学生的艺术人文素养。而要做到这些,前提是要有具备一定文化修养和美术专业知识水平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核心素养。课程中应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将传统风尚进行现代转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自我实现与时代担当方面都有所作为。

重视美育也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社会美育的发展,推动全社会重视美术教育,尤其是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应发挥其引领大众审美体验和审美趣味的作用。新时代的全民美育还可以融合社会文化资源,推广艺术实践工作坊、博物馆课堂、非遗技艺展示传习所、传承体验基地等实践活动,通过技艺学习、讲座沙龙、展览观摩、沉浸式互动体验、文旅体验等实践方式,学习中国美术相关知识,提高审美水平和自我修养。

3.挖掘中国美术中的育人要素

现代学生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缺少对优秀传统的重视和敬仰。西方艺术的观念和形式、“西方中心主义”以及崇洋的“文化认同”在美术领域也有体现。因而,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以中国的立场和文化的角度看待、分析和吸取外来文化中适用的、先进的、优秀的部分,在传承和坚持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针对现代学生缺失的传统美育素养,学校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融合传统文化,传授美术的人文知识,包括经典美术作品的推介与诠释,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使其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心灵得到净化,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本土文化的价值,这符合中国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期待。

中国美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特征和价值观体系,在新的时代,中国美术的价值取向更需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美术教育除了技能、技巧的培养,应同时发挥美术的人文教育功能,以中国美术的价值观引领、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的情操;应从专业和人才培养出发,围绕中国美术的理论与实践,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教学目标,系统挖掘和梳理中国美术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育人要素。以中国美术展开思政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自我修养和审美趣味中追求和表现积极的力量。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ore Values of Chinese Fine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Education

DING Weiwei

(College of Fine Art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The main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t values include the value structure bearing the social function and life consciousness, the unique aesthetic value system the multi-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 that explores the strong points from many other sources, and the value requirement of paying attention to morality. To explore and construct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fine arts in contemporary aesthetic education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and reality,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national aesthetic culture, and help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realm. It is of value guidance and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actice moder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f we can present ar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jointly promote the func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of Chinese art, and exploit its educational elements.

Key words: Chinese fine arts, core

values, humanistic quality, aesthetic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美育教师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