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预习教学策略

2021-10-20 05:33谢宇靖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鹳雀楼生字环节

谢宇靖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学习亦是如此。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环节。实践证明,预习能有效地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比一年级有了提高,在此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基础。

一、方法引路,规范行动

低年级课程目标要求:识字写字仍是二年级的重点,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开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根据以上要求,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适量适度三原则,制定了预习五环节:一读二标三画四写五问。

预习,重在“预”,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因此,二年级第一堂语文课,我就把预习引进课内,手把手地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步骤一:读一读。一篇新课文,就像一位新朋友。朗读,就是最快认识新朋友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读的次数只有下限,没有上限。第一遍,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读顺;第二遍,轻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三遍,尝试默读课文,刚开始的时候嘴巴可以动,但不能出声。

步骤二:标一标。用数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从一年级的数句子到二年级的标自然段序号,学生对篇章的认知正逐渐形成,也促使学生在看图写话时迁移使用分段描写的方法。同时,标出自然段也便于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

步骤三:画一画。朗读时,让学生做一位探险家,走进课文中去探索,去发现。探索课文中的生字,用圆圈圈出二会字,用方框框出生字词;发现不认识的字,在下面点个圆点,不理解的词,在下面画个小三角。读完全文,可以请教家长,可以请教字典,找不到答案还可以带回学校请教老师。

步骤四:写一写。统编本教材每课后面都有“写一写”的练习,每个生字后面都有一个描红格和两个田字格,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写字规律和方法,认真描红生字,再正确书写一个。学生通过书写,对本课生字有了更深的认识,能记下难读、难写、易错字,以备课堂上交流。最后一个田字格分成左右两边,左边要求写该生字的音序,右边要求写该生字的部首。此环节将查字典的练习巧妙地嵌入其中,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又训练了技能,提升了自学能力。

步骤五:问一问。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预习的时候,鼓励学生做一个思考者。“这篇课文我都读懂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想问一下作者吗?”让学生把疑问写在预习单中,回到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尝试使学习走向纵深。

二年级上册前四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都会带领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隔一段时间重复一次,边扶边放。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后,后四单元的预习活动基本就可以在课外进行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预习五环节,指引清晰,操作性强,学生根据五环节的要求,一步步进行预习,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也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为高年级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评价督促,培养习惯

和其他习惯一样,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强化。在此过程中,教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的预习行为进行監督与评价,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惰性,端正学生的预习态度,提升学生自主预习的自觉性。

1.课前检查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总会出现未能按要求完成预习的情况。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对待预习,我将“预习五环节”设计成表格形式,布置预习作业时,将“预习单”下发给学生,早读前收上来进行批改,及时评价反馈,并纳入班级激励机制中加以奖励。选出做得细致到位的预习作业,每周一次前进行展示,从内容到书写一一点评,对能按要求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予以肯定,对优秀预习作业予以表彰。以检查为手段,以评价为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课中展示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追求成就感定义为个性生存的终极目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都有一颗渴望得到认可的心,他们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在课堂上,不断制造机会,让学生结合预习所得,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配合表演:“哇!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一脸骄傲:“我预习了!”

如教学《登鹳雀楼》时,先请学生介绍诗人,潘启铭同学不仅介绍了诗人王之涣的生平,还背诵了王之涣的《凉州词》。更让其他同学听得入迷的是他对鹳雀楼的介绍,他说:“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市,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喜欢停在这里而得名的。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建成700多年后,成吉思汗进攻中原,鹳雀楼就被破坏了。我们国家除了鹳雀楼,还有好多闻名的古代楼阁,我的家乡湖北武汉就有黄鹤楼。诗仙李白还在黄鹤楼上写过诗……”

同学们的掌声、艳羡的眼神,都会成为他坚持预习的动力,也会成为他坚持预习、更好预习的催化剂。

3.课后鼓励

早读课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评价、反馈,课中对预习所得进行展示,这无疑是对没有预习或者预习行为不足的学生进行的一次鞭策。课后,再把这些学生带到一旁,进行批评与鼓励,指出他们预习作业做得好的和还有所欠缺的地方,允许调整和订正,再对下一课的预习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既可以及时监控预习质量,又可以不断调整预习策略。

三、家校合力,固化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家校合作必不可少。结合现有的二年级语文教学实际工作来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可以自行思考解决,一些比较难的问题需要请教家长,或在家长帮助下查找资料,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查找资料时更需要家长在旁边监督。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已经不再全文注音,提前预习就更重要了。一开学,我就在家长群中提醒全体家长关注预习。第一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四篇课文,开学前,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同时跟家长沟通交流,请家长们带孩子到公园、野外去寻找春天。回校上课的时候,学生不仅能熟读课文,而且在学习中还乐于表达。

课文《找春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课文第4~7自然段,句式相同,比喻恰当,意蕴优美,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更为了让学生获得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学生结合课前到公园里找春天的所见所闻,纷纷举手,积极表达。

生:春风拂过树梢,那是春天的使者吧?

生:春雷轰隆隆,那是春天的鼓点吧?

生:油菜花换上金黄的衣裳,那是春天彩色的外套吧?

生:满天的风筝飘来飘去,那是春天写给我们的信吧?

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表达,一声声热情洋溢的赞美,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课堂顿时春意盎然。

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以方法引路,用“预习五环节”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通过持之以恒的评价督促,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再联合家长,通过家长的监督和配合,用心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养成预习习惯,提升自学能力,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潮联学校 )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鹳雀楼生字环节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登鹳雀楼
斯诗私塾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蒋昱欣??《登鹳雀楼》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生字变身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从“隹”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