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叶”,表达是“花”

2021-10-21 15:34张润芝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0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表达能力

张润芝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学龄儿童从幼儿园大班阶段逐渐向小学一年级过渡,并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一个过程,这个衔接过程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口头语言表达教学作为幼小衔接的教学组成部分,对于儿童能否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以及以后个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小衔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有效工具,无论是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都少不了要借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陈述我们的观点,增强我们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语言表达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部分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相较于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方式上均有显著不同。因此,也导致效果出现差异。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幼小衔接出现的教学断层,较多一年级的学生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因此,如何衔接两个相互独立确又存在联系的两个阶段,衔接好儿童语言发展教育这个过程,培养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确定明确的衔接目标

幼儿教育中,儿童口头语言表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促进儿童日常的交流,懂得有礼貌表达。从教学评价上来说,就是看他们能否灵活运用。而小学教育的口头语言表达教学,不仅仅是通过口语交际课来传递语言表达知识,更多的是贯穿所有课堂,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语言准确地描述心中所想,并通过训练去帮助儿童学会沟通、交流、交往。

对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这是进一步的要求。

为了减少入学幼儿的焦虑,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教师可制订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目标,目标要有梯度,以便帮助学生很好地过渡。

二、激发语言表达的欲望

刚入学的幼儿,面对陌生的坏境、陌生的教师,他们会表现出胆怯。课堂上,教师提问题,一大部分会处在观望的状态,小手欲举不举。语言表达与心理息息相关,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起他们的表达意愿,只有愿意开口去表达,进而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创设多元的情景,营造表达的氛围

口头语言表达本质上是服务于日常交际生活的,因此,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多元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营造表达的氛围,能唤醒学生过往的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动机。

在教学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时,笔者先创设图书馆情景,让一名学生扮演图书管理员,一名学生扮演借书的学生。学生在幼儿园时,通过学习,已初步了解到图书馆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学生先与同桌两两互相练习,在练习时,他们打开了害怕开口的心理障碍,情绪逐渐高涨,此时再让学生到教室前分角色演说,学生能降低畏难情绪。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明白到图书馆是一个安静地方,因此,说话时要注意音量。

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借助实物(如,戴上头饰)、语言描述、多媒体视频或音樂等手段,尽最大程度地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表达的欲望。

(二)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在课堂上怯于开口,有很大的原因是话题与他的生活经验有距离,呈现无话可说或者只有只言片语。生活是个“万花筒”,点点滴滴只要稍加设计,都可以成为口头表达的话题,只要教师挑选与学生生活贴近、令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平时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现象,那么,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便会产生表达的愿望。

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必然对幼儿园的生活较为熟悉与怀念,因此,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介绍他的好朋友,他(她)长什么样?你们喜欢一起玩什么?教师节来了,你想对曾经教过你的教师说些什么?说说你的幼儿园的环境怎么样?等等。学生遇到了自己熟悉、感兴趣的话题,便会在小组内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接着在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发言。这样的课堂,既能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尝试开口说,不畏惧口头表达,又能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合理衔接教学方法,注重语言表达方法的指导

在学前班教学中,幼儿教师大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们在听故事、对话、做游戏等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升入小学后,他们很难习惯教师所实行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选择一些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

(一)培养倾听习惯,学会清楚表达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一项重要习惯,也是是否能进行有效交流的一个前提条件,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时,也应引导学生如何去当一名专注的听众,只有听清楚了别人的表达,才能及时地回答与反馈。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越是年纪小的学生,他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越短,在课堂上,刚入学的学生总坐不住,更不用说去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了。因此,在平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倾听的习惯,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做到眼睛看着发言的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时做到手指指读;平时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借用网络进行听书;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我说你听”等训练。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当中,让学生在表达中缓和紧张的心情,克服害羞的心理,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观察习惯,学会有条理地表达

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不比成人差,掌握观察的窍门,能有助于学生顺利的开展口头语言训练,也是顺利进行口语表达的关键前提。小学低年级课本上有较多的插图,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先总体弄清图意,然后教给学生观察有序的方法,譬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近处到远处、从整体到局部等。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加入自己的思考,去补充画面,尝试猜测人物、事物之间的关系,最后按照观察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时,笔者让学生先观察图画,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中间的图画没有内容,需要联系上下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力去补充。于是,笔者先引导学生按照顺序仔细观察图一:上面画的是谁?它在干什么?让学生尝试完整的表达出来。学生能说出这样的句子:“小兔发现了一个南瓜。”笔者继续追问:“猜猜它在什么时候发现的,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呢?他在想什么呢?”大家纷纷发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追问,学生把原本简单的句子变得更为丰富。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三,用语言描述图中的内容,经过两幅图的对比,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学生都能发现小兔子是用“滚”的方法来运南瓜的。

当然,教师要注意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并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喜欢表达。教师可以继续沿用游戏教学法,结合他们在幼儿园时的学习习惯,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会事半功倍。

四、结语

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培养发展,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能主动和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他们做朋友,能帮助他们融入小学的生活、学习中,提高他们的自信。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从学生入学开始便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对他们以后的写话也是一种帮助。这样既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又能使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得到积累,为以后的写话作铺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现实也告诉我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生活中都必不可少地要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陈述我们的观点,用语言增强我们与这个社会的互动。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在实践活动中表达丰富多彩的口头语言,利用家庭、社会的平台,让他们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好幼小衔接。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表达能力
探讨初中数学教育中怎样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