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名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

2021-10-21 15:52林丹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0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个案研究名师

林丹燕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科学名师的随堂观课和课例录像的个案研究分析,发现名师的教学特点有以下五点:稳定的课堂仪式和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兼顾群体与个体的提问和恰当的反馈、一定时间的教学组织和指导到位的操作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建议普通教师可尝试根据这五个教学特点努力拉近与名师的距离。

【关键词】小学科学;名师;个案研究;教学行为

一、研究背景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总结和反思名师的教学行为,能为普通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实践性的参考建议,促进其提高教学专业智慧,满足当前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二、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课堂教学行为指的是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小学科学名师的教学的行为,包含其学生“学的行为”。在本研究中的名师特指在小学科学的学科领域中起着引领示范的领头羊作用、被广大师生和家长赞誉、教学和科研成绩卓著的一线的优秀教师。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个案研究法和课堂录像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而选择的名师研究对象涂教师,是一位拥有近30年教龄的一线科学专职教师,是小学科学专业高级教师,也是广州市科学科中心组成员,其执教的多个课例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基于随堂观课的质性研究

课堂随堂观课20多节后笔者发现每一节课的上下课仪式是涂教师的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上课的仪式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的标志,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种特殊符号,它影响着课堂后继的教学过程和最终的教学效果。这一课堂仪式帮助涂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除了上下课的仪式,涂教师还会通过一些小口令提醒学生坐姿端正,举手手势告诉学生可以举手发言等。

同时,涂教师很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也很善于设计课堂导入的内容,其课堂导入的方式丰富有趣,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如,在《水生植物》一课中,涂教师拿出真实的水葫芦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在《轮轴的秘密》一课的导入中,涂教师请两位力气悬殊的学生玩比力气的游戏导入新课;在《抵抗弯曲》中,涂教师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本校内有横梁的建筑图片导入等。

课堂上及时有效的反馈是涂教师课堂的一大特点。“把(回答问题的)机会优先给会倾听的同学”,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及时地表扬小组具体做得好的地方,让其他小组也能规范操作;当学生用数据来说明自行车为什么比走路快时,教师夸道“有工程师的潜质”。这些具体的评价提高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中提到“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课程资源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质量,也会提高教学活动的水平。”这一点在涂教师的课堂上充分体现。课前,涂教师联系教材与生活,开发教具与学具,如,准备了砂纸,给学生们刮菜叶,模拟蜗牛吃东西,更加具象化;甚至把自己的单车也搬上讲台,让学生们学习自行车上的机械知识;涂教师也会设计制作微课,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使用PHET仿真程序网站的软件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等。

2.基于录像课例的量化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四节录像课例根据小学科学教与学行为分类系统进行分析。四节课例都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其中,《点亮我的小灯泡》《种子发芽实验》《摆的研究》都运用了虚拟实验软件教学,而《测量水的温度》则运用了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验。

(1)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中教师的行为分为四类,分别是发起的行为、观察的行为、应答的行为和不当行为。在本研究的视频中不当行为为0,因此,不在图中列出。而发起的行为又细分为讲解与示范、提问和教学组织;观察的行为指观察与倾听;应答的行为细分为各类反馈和个别指导。

从图1和图2的总体上看,教师发起的行为占一节课的总时长的比例较大。其中,教学组织行为占了较多的比例,主要原因是教师这四课都使用了新技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熟悉操作。图2中观察与倾听行为也占了较大的比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课堂,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师生互动或留给学生探究和思考上。从图3中可以看到由于每節课的实验的操作和核心概念的难度不同,因此,教师三类讲解示范行为的时间也不同。

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摆的研究》一课,因为是第二课时,学生之前已经对摆有一定的了解了,教师对学生群体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对群体多提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在《点亮我的小灯泡》中由于教师希望引导学生对小灯泡做更细致的观察,因此,对学生个体提出了较多的事实性问题外,教师在提问上对群体多提事实性的问题,而理解性问题则多针对个体提出。同时,笔者结合图2观察行为的数据和视频观察发现,在提问后教师留下充足的时间等待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发言情况,以对其发言作出及时的反馈或纠正。

图4结合视频看,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常面带微笑,用赞赏的眼光给予学生肯定反馈,没有出现无反馈的情况。而三种反馈类型出现的顺序有以下几种:三种反馈单独出现;接受学生观点再扩展其想法后再次接受其观点给予肯定;直接扩展学生想法再接受其观点给予肯定;当没听清学生的回答或不明白学生的表达时,教师会先探明学生的想法,然后或接受学生的想法,或扩展学生的想法。

(2)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如表8所示,其中与任务无关的行为没有在视频中出现,因此,没有在表中列出。

从图5可以看到,学生听讲与观看的行为和操作活动的行为比例较高,说明教师对学生操作活动的重视,结合实录看,教师指导学生耐心、细致、到位。其次是当众表现与小组汇报的行为,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个体、请学生当演示实验的小助手和每次的实验后的小组汇报给学生当众表现的机会。这三种行为的时间分布比例再一次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讨论行为出现两次,阅读的行出现了一次,主动提问行为也出现了一次。其它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师生间上下课的仪式和学生到附近的小组自由观摩学习。结合图5和文字实录可以看出,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丰富,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教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涂教师(代表不了所有名师)的个案分析,笔者認为,普通教师可以从以下细节拉近与名师的距离。

1.稳定的课堂仪式和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上下课仪式让学生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教师与学生达成约定形成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帮助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的导入,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回答问题、小助手帮助教师演示实验、自己操作实验、小组上台展示等多种机会参与课堂,当学生对某项活动失去兴趣点前,又有另一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参与,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有兴趣。

3.兼顾群体与个体的提问和恰当的反馈。教师通过提问群体问题,既可以掌握大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于某一概念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进课堂。而对个体的提问,则满足了部分学生更高水平的学习需求。在恰当的时间给予恰当的反馈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提高。及时有效地反馈既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重视和鼓励,也可以促使其积极地发言,从而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更多有意义的问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

4.一定时间的教学组织和指导到位的操作活动。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新知识和新的操作方法时,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组织教学,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切切实实地理解教师的表达,学会准确的操作实验。只有学生理解和操作到位了,课堂教学才有效。

5.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身边一些易获取、成本低的材料制作教具和学具。取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浓厚的学科学氛围。而网络提供的虚拟实验软件等资源丰富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使一些现场难以探究的活动得以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史宏杰.社会学视角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仪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张军霞,丁朝蓬.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与分析——以16节公开课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72-78.

责任编辑  刘  勇  美术编辑  李泽文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个案研究名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浅议"名师"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