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纤维素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2021-10-27 01:04娄春华周永丽孟令阳施惠红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样条木质素环氧树脂

闫 安,娄春华,2*,王 灏,周永丽,刘 扬,孟令阳,施惠红

(1. 齐齐哈尔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 黑龙江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中副产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质资源。21世纪以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对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秸秆年产量高达8亿t,其中,玉米秸秆占28.6%,年产量高达2亿t[1-2]。然而,我国对秸秆利用的起步较晚,大多数采用露天燃烧的方式处理秸秆,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污染环境。将玉米秸秆重新利用是非常急迫的问题。环氧树脂自1947年工业化生产以来,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领域,但传统环氧树脂胶黏剂固化后脆性大,受强力易发生脆性破环[3-4]。玉米秸秆不与环氧树脂反应,可作为填料使用,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从而改善环氧树脂固化后脆性大的缺点;但玉米秸秆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和活性基团,使其表现出较强的亲水性和极性,不利于与环氧树脂基体相容。将玉米秸秆制成玉米秸秆纤维素(CSC),可大幅降低纤维表面的羟基含量,从而降低纤维表面的亲水性。与玉米秸秆相比,CSC的表面更加粗糙,比表面积更大,有利于环氧树脂的渗透,形成“胶钉”增加机械连锁位置,产生更牢靠的机械耦合作用,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5]。CSC改性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适应各领域的更高要求。聚酰胺是一类常用的增韧型固化剂,聚酰胺分子中含有较长的脂肪烃碳链和极性酰胺基团,能使环氧树脂在室温和加热条件下进行交联反应,故脂肪烃碳链隔离了环氧树脂分子内的刚性苯环,使其大分子链在外力作用时仍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即赋予了环氧树脂优异的柔韧性和强度[6]。本工作以CSC为改性剂,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LMPA)为固化剂,制备CSC改性环氧树脂,研究了CSC用量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128,工业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玉米秸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郊获取;LMPA,工业级,天津燕海化学有限公司;NaOH,分析纯,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亚氯酸钠,乙酸:均为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

WSM-20KN型电子万能试验机,长春市智能仪器设备有限公司;GT-7045-HMH型冲击试验机,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S-34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高新技术(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Frontier型在线傅里叶变换红外光纤检测系统,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D8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布鲁克公司。

1.3 试样制备

1.3.1 CSC的提取

用清水清洗玉米秸秆,除去附着在玉米秸秆表面的沙石和杂质,真空烘干;取适量完全烘干的玉米秸秆加入粉碎机粉碎,得到198 μm左右的玉米秸秆粉。取适量玉米秸秆粉加入NaOH水溶液中,水浴加热并搅拌,反应完成后抽滤并烘干;将上述产物加入亚氯酸钠与乙酸的混合水溶液中,水浴加热并搅拌,反应完成后抽滤并烘干,得到CSC[7]。

1.3.2 CSC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在环氧树脂中加入1%~5%(w)的CSC,混合均匀后于60 ℃真空静置1 h,使混合物消泡;待消泡完成后加入定量LMPA,搅拌混合。于120 ℃固化30 min,随后取出模具室温放置24 h,脱模,得到CSC改性环氧树脂。

1.4 测试与表征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溴化钾压片,波数为500~4 000 cm-1。

X射线衍射(XRD)分析:衍射角为5°~80°,扫描速率为2(°)/min。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采用干燥后试样,观察表面形貌。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采用单悬臂梁模式,试样尺寸为25 mm×12 mm×3 mm,空气氛围,升温速率为5 K/min,测试温度为40~200 ℃。

抗冲击性能采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按GB/T 1043—2008测试,室温,无缺口。样条尺寸为80 mm×10 mm×4 mm,每组测试不少于5根样条,取平均值。

拉伸性能采用万能试验机按GB/T 1040.2—2006测试。室温,样条为哑铃型,标距50 mm,加载速度2 mm/min。每组体系测试不少于5根样条,取平均值。

弯曲性能采用万能试验机按GB/T 9341—2008测试。室温,样条尺寸为80 mm×10 mm×4 mm,每组体系测试不少于5根样条,取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CSC的结构表征

2.1.1 FTIR分析

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去除可极大增加其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从图1可以看出:1 736 cm-1处的吸收峰是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羰基伸缩振动;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峰为1 516 cm-1;CSC这两处峰都已消失[8-10]。这说明经过NaOH和亚氯酸钠与乙酸的处理,大量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已脱除。玉米秸秆在1 428,1 162 cm-1处的吸收峰和CSC在1 427,1 164 cm-1处的吸收峰都是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说明CSC的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基本被去除。

图1 玉米秸秆与CSC的FTIR图谱Fig.1 FTIR spectra of corn stalk and CSC

2.1.2 XRD分析

纤维素有Ⅰ型和Ⅱ型两种晶型,天然纤维素都是Ⅰ型纤维素。从图2可以看出:2个试样的衍射峰基本一致,15.9°,22.3°,34.4°的峰分别对应纤维素的(101)晶面、(002)晶面、(040)晶面,是典型的纤维素Ⅰ型结构,表明玉米秸秆经过酸碱处理后得到的纤维素晶型未发生改变,仍然保持纤维素Ⅰ型结构。与玉米秸秆相比,CSC在22.3°附近的衍射峰更窄、更尖,经分封法[11]计算,玉米秸秆和CSC的结晶度分别为57.64%,71.31%,CSC的结晶度大幅提升,表明CSC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以及其他物质含量都有效降低,结晶度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仍然保持纤维素Ⅰ型结构。

图2 玉米秸秆与CSC的XRD图谱Fig.2 XRD patterns of corn stalk and CSC

2.2 CSC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

2.2.1 DMA

储能模量表示材料储存弹性变形能量的能力,反映材料黏弹性中的弹性成分,是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体现,表示材料的刚性[12]。从图3可以看出:CSC改性环氧树脂的储能模量低于未改性环氧树脂,说明CSC改性环氧树脂具有较低的刚性。储能模量的变化趋势与环氧树脂的交联度和相结构有关,本工作以LMPA为固化剂,其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分子链,从而形成网状立体聚合物,完成固化。而CSC的加入从空间上阻隔了LMPA与环氧树脂的接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氧树脂的交联度。另一方面,CSC容易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发生团聚,从而使环氧树脂的交联度降低并产生微相分离,在受到外力负荷的情况下产生应力集中,使材料的抗形变性和储能模量降低[13]。

图3 试样的储能模量~温度曲线Fig.3 Temperature as a function of storage modulus of samples

玻璃化转变是高分子材料运动形式转变的宏观体现,直接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DMA图中位于介质损耗因数(tanδ)的峰值处,此处分子链的震动能量已经足够使分子链段重新排列,这个重新排列的过程就是弛豫行为。从图4可以看出:采用LMPA固化的纯环氧树脂的tg为90.7 ℃,而CSC质量分数为1%~4%的环氧树脂的tg均低于纯环氧树脂,这是由于加入少量CSC增加了更多自由体积,使分子链段的运动变得更容易。CSC质量分数为0~5%时,tanδ峰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CSC的加入没有明显影响材料的规整度[14]。CSC质量分数为5%时,tg为92.8℃,tanδ的峰高明显下降,说明增加CSC用量会使分子链段的移动变得困难。

图4 试样的tanδ~温度曲线Fig.4 Temperature as a function of dielectric loss factor of samples

2.2.2 SEM观察

从图5可以看出:纯环氧树脂样条冲击断面表面比较光滑,是典型的脆性断裂;添加3%(w)CSC的改性环氧树脂样条冲击断面粗糙,有沟壑特征,为韧性断裂[4]。CSC周围有环氧树脂附着,界面模糊,且周围出现大量褶皱,说明CSC可以有效耗散掉外界作用在环氧树脂上的应力,提高环氧树脂基体的韧性。

图5 试样断面的SEM照片(×40)Fig.5 SEM photos of section of samples

2.2.3 力学性能分析

从图6可以看出:CSC改性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均高于纯环氧树脂,当CSC用量为3%(w)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为8.12 kJ/m2,较纯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了40%以上。当试样受到载荷出现微裂纹时,微裂纹在基体中扩展遇到CSC,裂纹就必须绕过或者穿过CSC才能进一步发展,CSC的存在改变了裂纹的扩展方向,从而导致裂纹扩展路径的增长;同时还可能会产生大量银纹,有效吸收较多的断裂能,使材料在形变、损伤甚至破坏的过程中消耗更多的能量,使冲击强度增大[4],因此,CSC对环氧树脂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从图6还可以看出:加入CSC会降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主要原因可能是CSC的加入使分子链段的运动更容易,分子链段之间的作用力降低,导致刚度下降,从而影响了拉伸和弯曲性能。

图6 试样的力学性能Fig.6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amples

3 结论

a)CSC中几乎没有木质素与半纤维素,提高了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CSC仍然保持纤维素Ⅰ型结构,结晶度由57.64%提升到71.31%。

b)CSC使环氧树脂具有很好的增韧效果,但会降低其刚度。

c)当CSC用量为3%(w)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为8.12 kJ/m2。

猜你喜欢
样条木质素环氧树脂
◎维美德为Mercer Rosenthal公司交付木质素提取生产线
木质素在制备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吸湿行为研究
纳米B4C(BN)/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2027 年全球环氧树脂复材规模将达242 亿美元
对流-扩散方程数值解的四次B样条方法
木质素基本结构、热解机理及特性研究进展*
木质素清洁高效分离研究进展
民机内饰用阻燃环氧树脂及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三次样条和二次删除相辅助的WASD神经网络与日本人口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