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硫辛酸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患者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2021-10-29 03:49孟改宁群张金焱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河南郑州45004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脱髓鞘髓鞘硫辛酸

孟改,宁群,张金焱(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2)

髓鞘可起到保护、绝缘神经轴突的作用,利于神经冲动的快速传导。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以脊髓与脑髓鞘破坏或脱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征,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具体发病机制,多认为与氧化应激、自身免疫反应有关[1]。中枢神经的抗氧化能力较差且对氧供要求较高,易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可引发神经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反应,因此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该类患者的关键所在[2-3]。硫辛酸是临床常用的抗氧化剂,有助于自由基的清除与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提高;地塞米松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之一,免疫抑制作用确切,但关于两者联合应用的报道较为少见[4]。基于此,本研究予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地塞米松联合硫辛酸治疗,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4.74±9.32)岁;病程3-26个月,平均病程(16.80±5.38)个月;原发病:视神经脊髓炎(NMO)14例,多发性硬化(MS)22例,其他4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44.83±9.35)岁;病程2-24个月,平均病程(16.73±5.48)个月;原发病:NMO11例,MS23例,其他6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病学》[5]中诊断标准;经MRI及临床检查确诊;②可遵从医嘱服药,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或代谢综合征;②激素类药物过敏;③近3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⑤认知障碍。

1.3 方法 予以对照组硫辛酸,口服,0.6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地塞米松,静滴,15-20mg/d。两组均持续用药2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以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至Ⅵ以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视觉、听觉与肢体感觉等基本恢复为基本痊愈;瘫痪肢体肌力较入院时改善≥2级,感觉基本恢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所改善为显效;瘫痪肢体肌力较入院时改善1级以上,感觉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所减轻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以(基本痊愈+显效+有效)/40×100%计算总有效率。②氧化应激指标:治疗前后取两组3ml静脉血,离心后以ELISA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水平。③神经功能:治疗前后使用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价,包含感觉、脑干、小脑、椎体系及视觉共八个功能系统,评分范围0-10分,得分高表示神经功能差。④安全性:对比两组皮疹、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较对照组的75.00%(30/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氧化应激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SOD、MD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较对照组高,MDA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n=40)SOD(U/ml) MDA(mmol/L)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对照组 76.21±7.74 99.85±9.22# 7.88±3.29 5.56±2.03#观察组 76.32±7.83 112.15±10.19# 7.93±3.23 4.38±1.89#t 0.063 5.661 0.069 2.691 P 0.949 0.000 0.946 0.009

2.3 神经功能 比较两组治疗前ED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D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EDS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EDSS评分对比(分,±s)

组别(n=40)ED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70±1.15 1.88±0.90 7.882 0.000观察组 3.73±1.08 1.05±0.49 14.292 0.000 t 0.120 5.123 - -P 0.905 0.000 - -

2.4 安全性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是一类以原发性髓鞘脱失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各异、病因不同的获得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统称,临床以NMO、MS最为多见,其病理特征如下:①神经支持组织、轴突或细胞相对完整;②神经纤维髓鞘遭到破坏,病灶多发且呈播散性;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症细胞浸润于小静脉周围[6]。目前尚不清楚该病的病因和病理,缺乏有效的缓解期治疗用药,既往多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且复发率、致残率较高[7]。利妥昔单抗、醋酸格列默、β-干扰素等是近年来缓解期患者治疗的新选择,但有着价格昂贵、副作用大等不足,临床应用有一定限制。

氧化应激在该病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均有参与,炎性脱髓鞘病灶内存在氧化应激,所产生的氧自由基、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及其他代谢产物会对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产生氧化作用,导致髓鞘脱失、线粒体与生物膜损伤,而线粒体损伤后会引发离子交换异常和能量生成不足,造成神经元损伤和髓鞘脱失的发生和加重[8]。SOD是机体抗氧化酶系的重要成分,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为过氧化氢和氧,承担着平衡机体抗氧化和氧化的重要作用;MDA主要由非酶系统与酶系统产生,可有效反映氧化应激损伤,可使黏膜通透性增加与脂质氧化,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SOD水平较对照组高,MDA、EDSS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地塞米松联合硫辛酸能够确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原因在于,硫辛酸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可在体内转化为还原型二氢硫辛酸,参与线粒体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双硫键抗氧化分子结构使得其抗氧化效力较强;且有着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可对其他抗氧化剂起到还原作用。地塞米松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对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产生抑制,并清除氧自由基;同时具有抗炎效果[9-10]。联合用药可增强抗氧化作用,进一步提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从而起到保护和促进髓鞘再生的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11]。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较高,因硫辛酸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物,仅会在患者空腹服药时造成短暂的胃部灼热感,而观察组使用地塞米松静滴时出现了皮疹及胃肠道反应,但未影响治疗,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联合硫辛酸可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能明显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脱髓鞘髓鞘硫辛酸
听觉神经系统中的髓鞘相关病理和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
木丹颗粒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髓鞘探针在脱髓鞘疾病的应用进展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应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的疗效分析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人从39岁开始衰老
细胞信号通路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及髓鞘再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