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合理性建议

2021-10-29 03:49洪光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商丘4766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丹红川芎嗪注射剂

洪光(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6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多由于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出现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坏死,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1]。临床多采用溶栓治疗,改善脑部血流,减轻神经损伤程度,降低残死率。中医药理论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正气亏虚、风痰瘀阻脉络,临床多强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如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丹红注射液等常见类型,能恢复相关血液流变指标,提高生活质量[2]。但目前临床上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诸多,临床使用频率较高,其用药合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旨在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合理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2017年3月-2019年3月),其中男86例,女82例;年龄44-82岁,平均(65.29±3.1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22h,平均(11.69±4.79)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22分,平均(16.26±2.79)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经核磁共振(MRI)或CT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资料完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急性肝损伤;急性心功能衰竭;恶性肿瘤;慢性炎症;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药物信息调查 根据病历信息调查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使用情况,内容包括用药天数、用法用量、溶媒体积、配伍禁忌。

1.3.2 分析其药物利用度 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及平均用药频度(aDDDs)分析,DUI=药品用药频度(DDDs)/药品实际应用天数,若DUI≤1,说明日平均剂量≤每日规定剂量(DDD),用量为合理范围内;若DUI>1,说明日平均剂量>DDD,用量为超剂量不合理应用。aDDDs=药品DDDs/用药实际人数,aDDDs值越大药品使用频度越高,能反映用药强度。

1.4 观察指标 ①药物应用情况(用药总天数、平均天数)。②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包括用法用量、溶媒体积、配伍禁忌。③药物利用度(DDD、DDDs、DUI、aDDDs)。④不良反应(皮疹、局部瘙痒)。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应用及不合理应用情况 1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使用3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195例次,用药总天数为1921d,平均天数为9.85d;不合理应用情况中用法用量不合理8例,溶媒体积不合理5例,配伍禁忌不合理13例。见表1。

表1 药物应用及不合理应用情况[n(%)]

2.2 药物利用度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的aDDDs均较高,且DUI值均≤1。见表2。

表2 药物利用度

2.3 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 不良反应共发生11例,其中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发生皮疹1例,丹红注射液发生皮疹3例、局部瘙痒2例,注射用灯盏花素发生皮疹2例、局部瘙痒3例。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动脉出现血栓与粥样硬化,导致腔管狭窄,从而发生急性脑部供血不足,临床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血液循环及脑部供血[4]。

中医药理论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瘀血”、“中风”范畴,临床应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要治则。近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减轻血管堵塞,改善血流,但其临床用药合理性有待商讨。本研究通过对1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药物利用度分析,结果显示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的aDDDs均较高,且DUI值均≤1,说明这3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用药强度高,且具有一定合理性。其中盐酸川芎嗪具有明显降压、降血脂作用,能降低白介素-8(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氧自由基之间连锁反应及恶性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5]。灯盏花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能改善能量代谢、缺氧状态及脑部血液循环,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清除自由基,减轻兴奋性及氨基酸毒性,调节脑组织内血管物质的产生,减少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发生凋亡,从而保护神经功能[6]。丹红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浆中血栓素B2水平,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且能提高神经系统缺氧耐受力,改善脑部组织血液供应,保护缺血区域脑组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能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抗炎作用[7]。

本研究中1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使用3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195例次,用药总天数为1921d,平均天数为9.85d,但仍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用药,其中包括用法用量不合理8例,溶媒体积不合理5例,配伍禁忌不合理13例。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给药速度、调配要求使用,不可过低过高剂量、长期连续、过快滴注给药,会导致达不到治疗目的或诱发严重不良反应,耽误病情浪费资源;不同注射用活血化瘀药物成分具有复杂多样性,若更换规定溶媒体积或种类会导致药物浓度或溶解环境改变,同样引发不良反应;中药制剂具有配伍要求,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防止药效减轻或诱发毒性反应[8]。本研究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1例,其中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发生皮疹1例,丹红注射液发生皮疹3例、局部瘙痒2例,注射用灯盏花素发生皮疹2例、局部瘙痒3例。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临床的重要制约因素是安全性,多由于用药溶媒、配伍、禁忌等不合理性造成,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一步规范药物用法用量、体积溶媒、联合使用,保证药物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10]。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的用药强度高,且用药具有合理性,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用药不合理及不良反应,临床应进行持续性干预,促进规范合理用药。

猜你喜欢
丹红川芎嗪注射剂
中药单体川芎嗪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川芎嗪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RP-HPLC法测定可溶微针贴片中川芎嗪的含量
儿童为何接连被禁用中药注射剂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