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在降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泵脱管中的效果研究

2021-10-29 03:49袁薇张莲肖琳燕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江西赣州3414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硬膜外循证导管

袁薇,张莲,肖琳燕(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江西 赣州 341400)

近年来诸多产妇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但由于剖宫产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会导致产妇产生较大的疼痛感,因此为提升产妇的舒适度,则需要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目前多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方式[1],但通过对产妇的随访观察显示,镇痛泵在使用过程中较易发生脱管情况,不仅影响镇痛效果,并且也会降低产妇的满意度[2],现在良好的护理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临床中多使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发挥良好的护理效用[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年龄的平均值为(28.5±1.9)岁,孕周的平均值为(39.2±0.1)周;观察组30例,年龄的平均值为(28.9±2.1)岁,孕周的平均值为(39.4±0.6)周。

1.2 纳入标准 ①均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且术后均接受硬膜外镇痛泵止痛;②家属对于研究使用的护理模式表示赞同。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慢性疼痛症状;②未具有较高的依从性。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观察生命体征情况,对导管进行良好的固定,并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

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1)循证问题。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明确,经护理人员进行分析后总结显示,降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泵脱管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2)循证依据。明确问题后,护士长需要同护理人员共同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网上搜索,严格记录导致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泵脱管发生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①患者因素。未能够按照正确方式翻身、出汗较多、缺少认知;②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并未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在变换患者体位过程中未能够进行正确操作,并且未能够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③导管因素。未能够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并且未能够置入适合的深度。(3)循证支持。明确上述原因后,由护士长制定较为合理的护理方案,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观看与完善。(4)循证应用。①指导患者正确翻身,首先由仰卧位转变为侧卧位,之后将身体重心转移至床中央,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坠落;对于择期行剖宫产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为其亲自示范翻身方法,以便能够提升患者的了解程度;对于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后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患者翻身,并且需要为家属演示,以便能够使其完全掌握;在翻身过程中需要避免导管发生扭曲、折叠,避免对导管挤压;②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重点对导管的牢靠性进行观察,并对胶布进行查看,若出现卷曲、浸湿,则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并对患者的汗液进行擦拭;避免对导管进行牵拉;③使用无菌纱布对镇痛泵接头与硬膜外导管进行包扎固定,以避免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之间的接头发生脱落;④辅助患者哺乳,避免导管脱落;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讲解硬膜外镇痛泵的使用方法、镇痛泵的构造、使用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为其讲解导致导管脱落的相关因素,从而能够加强患者的注意;⑥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方式。对于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的患者,需要翻身时应首先将患者的身体旋转45°,使其保持半侧卧位或旋转90°,使其保持侧卧位之后,再缓慢向床中央移动,避免腰骶部、背部皮肤与床垫的摩擦,并避免使固定硬膜外导管的胶布发生卷曲、粘连,从而可防止硬膜外导管脱出。同时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正确的术后翻身方式,并进行模拟演示,边做边讲,避免推拖拉等动作,以便能够使其充分掌握;⑦进行良好的粘贴牢固。护理人员可采用2张或3张3M透明敷贴与脊柱相垂直的方向连续粘贴固定硬膜外导管,其中连接处重叠1-2cm向一侧腰部环绕,再在其外包扎腹带。3M透明敷贴宽度约6cm,翻身时摩擦力的方向与3M敷贴长轴方向一致。

1.5 观察指标 ①脱管发生率。②护理满意度情况,运用自制问卷对患者实施评价:患者完全接受护理方案内容与效果为满意;患者基本上接受护理方案内容与效果为基本满意;患者无法接受护理方案内容与效果为不满意。

1.6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数据的分布主要以频数(n)、构成比%等统计指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检验水准α=0.05,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 结果

2.1 脱管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脱管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显著(χ2=6.405,P=0.011)。

2.2 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分析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3.33%(22/30),与观察组的96.67%(29/3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与焦虑可影响到产妇的情绪与休息,对产妇产后机体的恢复可产生不良影响。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泵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产妇术后疼痛,因此需要在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镇痛处理。对于传统术后镇痛模式而言,医生多采取间断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止痛药物,但镇痛效果欠佳。反复多次给药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镇痛泵的应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镇痛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的术后镇痛处理中。然而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硬膜外镇痛泵脱管是常发生的一种不良情况,对镇痛效果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4],对此良好的护理配合成为重要内容。对于过去的传统护理模式而言,由于仅进行常规宣教及观察,因而无法获得深入的效果。

目前临床中多使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该种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全面的护理模式,将科学证据作为护理基础,并结合科学证据与临床实践,通过研究证据结合自身丰富临床经验与护理技能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及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进而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等内容,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5],使其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6]。通过结果显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后,患者的脱管发生率明显较低,护理满意明显较高,提示此种护理模式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泵脱管发生率,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可作为首选的护理模式。但依然需要进行有效完善,从而能够获得更佳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硬膜外循证导管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